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命演化之蜻蜓

生命演化之蜻蜓

生命演化之蜻蜓
一.序言
我选择“生命的起源与演化”这门课程,有很多原因,首先,就是我对于生命科学这门学科的喜爱,在高中时我就很喜欢生物,感觉生物课程离自己的生活很近,而且生命是充满神奇色彩的。

在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我的第二志愿就是“生物科技”。

其次,这门课程可以让我充分了解古生物的习性,知道它们是如何一步一步的繁衍进化。

通过这些了解,可以让我知道大自然的魔幻魅力。

二.课后体悟
在这八九个星期的紧张学习,我和老师共同学习了这门课程。

首先,老师讲课非常的清晰有条理,有时也会中间插播自己的一些小经历来活跃课堂气氛。

再者,就是我对生命的体会,感觉生命的神奇和博大。

就如人类而言,从最初的呱呱坠地开始,变开始了生命的旅程,我们现代人与远古人的不同在于:现代人已经略过了古人类的演化过程,而远古人则是进化后的现代人的前身。

生物的演化,是生物的世代延续过程中所发生的积累性变化,从150亿年前的宇宙大爆炸到现在,生命的演化从未间断;从最初的海生生物,到植物……一直到几百万年前的人类。

在这个地球上,生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这一切着实让人遐想。

这让我想起了老师在课堂上所放映的教学片,每一幕都是那么的逼真,让人想穿越时空回到远古,体验生命的奇迹……
伴随着近日(2014年4月18日),中国甘肃省发现了1.1亿年前的蜻蜓化石,这让我又燃起了对生命的兴趣。

因此,下面,我将通过所学课程的知识,对现代蜻蜓一些基本特性及其在生命演化中的进程(化石标本)进行简单的叙述和介绍。

三.现代蜻蜓的基本特征
蜻蜓属于无脊椎动物,昆虫纲,蜻蜓目,一般的其体型比较小,翅长而窄。

网膜极为清晰,因此其视觉非常灵敏。

单眼有3个,触角有1对,细而短,蜻蜓的口器属于咀嚼式。

腹部细长,扁形或呈现圆筒形,
末端有肛附器。

蜻蜓可以在空中捕捉害虫,也可
在水中呼吸生长。

蜻蜓的分部十分广泛,可以说
涵盖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地球演化到此时此刻,
蜻蜓的种类也非常多,大致可分为蜻蜓类的差翅
亚目和豆娘类的均翅亚目。

蜻蜓有三个主体段和六条腿。

然而,与其他昆
虫不同的是,蜻蜓完全依赖飞行来运动,它不会
使用腿去走路,但它会用腿抓住树叶休息,在交
配期间抓住一个伴侣,或者抓住猎物。

蜻蜓的其他有别于其他昆虫的特征还有主体、眼睛,翅膀,飞行速度和在飞行时的机动性。

主体
蜻蜓的主体由头部、胸部和腹部组成。

然而它的眼睛却占有了大部分的头;胸腔大约是头的大小的两道三倍。

蜻蜓的翅膀和腿与胸部连接,腹部很长并且很纤
细,并且与肛门相连,雄性蜻蜓利用肛门与雌性交配。

蜻蜓的种类很多,因此其颜色也五花八门,大致有金属绿色、蓝色、棕色、黑色,并且还带有其他色彩的斑点。

从这里可以看出,蜻蜓其实是一种美丽的昆虫。

眼睛
蜻蜓的眼睛由大约28000个被叫做小眼的独特的伸缩镜头组成。

它的眼睛长在头的上部,它们覆盖了头的绝大部分,并且汇聚在一起。

蜻蜓独特的眼睛为其提供了几乎360度的视野。

当然蜻蜓的眼睛可以分辨颜色和移动的生物对象,从而让它能够飞到安全的地方去繁衍和生活。

翅膀
蜻蜓有前后两对翅膀,前面那对翅膀比后面那对翅膀要小。

它们各自独立运行,在飞行中用精致的肌肉指导它们的四个翅膀,并为其自身提供足够的飞行速度和高度。

蜻蜓没有折叠自己的翅膀的能力,因此当它在休息的时候,它的只帮是完全展开的,并且是垂直于身体的。

飞行
由于蜻蜓翅膀的独立运行,它可以悬停在空中的某个地方长达一分钟。

蜻蜓不仅可以向前后左右飞,而且可以随时改变飞行方向。

蜻蜓是昆虫中的飞行能手,机动性非常好。

这是由于其翅质薄而轻,重量大约只有0.01克,从而让其速度可达每小时45公里,最高速度可达几十米每秒。

虽说飞行能力很强,但是它也有很多软肋,其中之一,就是蜻蜓不能够行走,由此可见,蜻蜓的大半个生命是在空中度过的。

四:蜻蜓的演化
现代生物学理论认
为,所有的生命都是从
同一个祖先开始。

事实
上,蜻蜓在地球上已经
生活了几亿年,也就是
说它与恐龙生活在同
一时期。

最近,中科院
南京地质古生物所硕
士研究生郑大燃和导
师张海春,在甘肃酒泉
发现了生活在1.1亿年
前的远古蜻蜓——巴
依萨昼蜓的化石。

通过
对其与现代蜻蜓的比
对,发现它们与现代蜻
蜓在模样上几乎没有
什么区别。

但奇怪的
是,在这些化石标本上
发现,蜻蜓只有翅膀
(完整的翅膀),却没有身体。

这着实让人摸不着头脑,而张海春分析说:“可能是这些蜻蜓在死去之后,掉落在了湖泊里,它们的身体很快就被当成鱼的美食,而只剩下翅膀;另外一种可能是,蜻蜓的身体容易腐烂,而翅膀比较坚硬,因此坚硬的翅膀被掩埋后作为化石而保留了下来”。

过去,在张海春的另外一次户外发掘中,发现了一个比现代蜻蜓大很多的远古蜻蜓,它生活在1.65亿年前,是我国发现的最大个头的蜻蜓化石。

古生代晚期才出现的蜻蜓,到了中生代,个头逐渐变大,但之后蜻蜓的个头却慢慢进化的越来越小,这是什么因素导致的呢?经过研究发现以下两个因素制约着蜻蜓的演化。

1).空气中的含氧量是影响昆虫个头大小的重要因素。

一亿年前的地球,大气的含氧量高达35%,是现在地球的含氧量只有20%,氧气的变化影响着蜻蜓的生长。

2).蜻蜓的个头太大,容易遭到其他捕食者的攻击(如来自鸟类的攻击),而个头小的蜻蜓机动性好,能够灵活的生存下去。

在张海春其他发掘的标本中,发现了很多不同种类的蜻蜓化石,每一块标本都那么的精致,不经意间就让人在眼前再现了几亿年前的蜻蜓的生机勃勃。

此外,也让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生命演化的生生不息。

然而对于那些远古的蜻蜓,为什么现在在地球上消失,对此很多人都感到迷惑,是行星撞击地球,还是火山喷发,亦或是进化,还是其他……在笔者看来,可能是多因素导致的结果。

其一,现代研究发现地球上的不同时期都有很多生物灭绝再有,很可能是进化的缘故,进化的趋势就是更加的适应大自然,所谓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物竞天择,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从蜻蜓的化石标本中,让我们知道,生命的演化是漫长的过程,而演化又遵守着很多大自然严格的生存准则。

而就在大自然这样严苛的规则之中,远古的蜻蜓才逐渐进化成现代的蜻蜓,在蜻蜓身上的每一笔镌刻都是那么的精致和科学,这就是大自然赋予生命的力量。

五.总结
从最初的毫无生机的大海,生命就开始繁衍。

生命在一个世纪到另一个世纪之中,传递着属于自己的性状。

生命演化的本质是物种在生存的驱动下生存效率的优化过程,是原始细胞自主性与环境选择的双向过程。

推动生命进化的动力在于生存资源的稀缺性与物种自私性之间的矛盾和多细胞物种效率优化过程中自身的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之间的矛盾。

而这一切都是大自然的精心呵护下进行的。

生命的演化是不会停止的,即便时至今日,生命演化的脚步也还没停息。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大自然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人们开始越来越珍视世间的每一个生命体。

✧姓名:方王建
✧学号:201373020204
✧班级:2013级化学工程与工艺二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