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七课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第十七课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会本课“诡、抵、蠢,索”四个生字。

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残忍、识破、气愤、冷笑、抵挡、蠢、取经、残害、索性”。

掌握“胡说、行、上当”等词的用法,理解并能够模仿课文中“话题+小句”、“差点儿+动词”等句式造句。

2、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来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学习孙悟空坚定、机智和勇敢的品质。

3、掌握抓住重点词句来体会人物性格特点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1.词语意思的准确理解,掌握其读写法,会用其造句。

2.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掌握阅读的方法。

【教学难点】词语的运用。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师:有谁能背两句《三字经》?生: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师:人之初,性本善。

就人的本性是善还是恶,历史上人们争论了许久,那你们认为,人性是本善还是本恶呢?好,那就让我们来学习今天的第一个词语。

二、词语解释:1.本性:(名)意:固有的性质或个性。

同:天性。

词组: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2.毫毛:(名)意:细长而末端尖锐的毛。

比喻极细微的事物例句:不许伤到他一根毫毛。

3.假身:(名)反:真身。

本体。

4.诡计:(名)也作“鬼计”。

意:狡诈的计策。

比喻使用不正当的手段达到目的。

同:阴谋。

词组:诡计多端。

5.残忍:(形)意:残暴狠毒。

同:残暴,残酷。

反:仁慈,慈悲。

6.识破:(动)意(同):看穿;看破。

例句:我一眼就识破了他的伪装,并揭发他的真面目。

7.气愤:(形)意:生气愤恨。

同:愤怒,愤懑,生气。

反:开心,高兴。

8.冷笑:(动)意:含有轻蔑、讥讽、无可奈何、愠怒等意味的笑。

同:奸笑,嘲笑。

反:表扬,赞扬。

9.抵挡:(动)意(同):抵抗,抵御,阻挡。

例句:1)我们的军队奋力抵挡敌人的猛攻。

(抵抗)2)微笑的力量是不可抵挡的。

(抵抗)3)穿的如此单薄,如何抵挡寒风。

(抵御)4)任何事物都无法抵挡人类的进步。

(阻挡)10.蠢:(形)意:1)愚笨,笨拙:~人。

~材。

~话。

~事。

~然。

~拙。

~笨。

2)虫子蠕动:~动。

~~欲动(指坏人伺机欲动或敌人准备进犯)。

11.取经:(动)意:本指佛教徒到印度去求取佛经,今比喻向先进人物、单位或地区吸取经验。

反:传经。

例句:为了工厂自身的发展,厂长特地去南方取经。

12.残害:(动)意(同):残杀,迫害,伤害,侵害。

成语:自相残害。

例句:一定要消灭这个怪物,以免它再残害百姓。

注:区别“残害”与“残忍”。

【板书设计】第十七课孙悟空三大白骨精《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作业布置】1. 抄写本课词语。

2.预习下节内容。

【课后反思】第十七课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教学过程】一、词语例释:1.胡说:(动)意(同):乱说,瞎说。

词组:胡说八道,信口胡说。

师:请同学们说出几个与“胡说”近义的成语。

生:信口开河,信口雌黄,胡言乱语,语无伦次,大放厥(jué)词,夸夸其谈。

2.行:(动)意:做;办。

组:行凶,行善,行军,行政,行礼(与“行李”的区别,“行”为“旅行”)。

3.上当:(动)事件1:(春晚的小品)一送饭的给骗子公司送饭,一共三十元,一骗子给他100元,送饭的找了70,另一个说:“我有30,把那100元给我。

”然后送饭的将100元给了骗子。

问:他是怎么上当的?亏了多少钱?事件2:(银行存钱)某人去银行想存1000块钱,在提款机钱等许久,前面的人想取1000块钱。

他转身对某人说:“你存钱是吧,我刚好取钱,干脆你把钱给我就好了呀。

”某人回家路上许久没反应过来。

师:以上两件事中,“送饭的”跟“某人”怎么样了?二、句子学习:1.是.人是.妖,唐僧分不清。

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一遛就知道了。

是.人是.鬼,看有没有影子就知道了。

2.……,差点儿……。

例句:火车快要开了,我以百米的速度冲上了车,差点儿没赶上。

三、话题交际和提示:请同学们谈谈对《西游记》中对你印象最深刻的故事以及对各主要人物的看法。

(学生自由发言,能自圆其说即可)四、课后练习:P184练习一:1.B2.D3.A (C、D两项均为名词)4.B5.CP184课后练习二1.这简直是胡说。

2.后来才明白上当了。

3.好心人觉得很气愤。

4.怎能抵挡寒风。

5.他冷笑了一声。

【板书设计】第十七课孙悟空三大白骨精上当行胡说西游记中主要人物: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

【作业布置】1. 抄写本课词语。

2.预习课文内容。

【课后反思】第十七课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来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学习孙悟空坚定、机智和勇敢的品质。

3、掌握抓住重点词句来体会人物性格特点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掌握阅读的方法。

【教学难点】抓住三次棒打白骨精的不同描写,体会悟空的性格特点。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三”字成语知多少一问一而再,,两天晒网,顶个诸葛亮2、能填出来吗?指答。

3、自己读读,有没有什么发现?4、导入:今天就让我们也来学习一篇和三有关的文章。

齐读课题。

5、师: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你还能找出课文中与“三”有关的描写吗?(三变、三打、三骗、三拦)找得越多越能干。

生:……师板书。

二、趣读三变、三打、三阻,感知人物形象。

1、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划出有关三变、三打、三阻的句子。

(注意用上不同的记号),并体会对其中人物有何评价。

(出示自读要求)2、师:一天。

唐僧师徒来到一座高山前,只见山势险峻,峰岩重叠。

山林中不时腾起一团团妖雾。

说时迟,那时快,只见白骨精摇身一变。

师:请你们读出自己划的有关三变的句子。

指答(1)白骨精的魔爪一次次地伸向唐僧,出现在唐僧面前的是——(读句子)。

引读(2)师: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这三个句子,说说自己对白骨精的评价。

师:请你们说说对白骨精的评价?(贪婪、狡诈、诡计多端)(学生每讲一个,教师可适当引导他说说理由。

)重点指导“诡计多端”。

4、过渡:在危急时刻,孙悟空一次次地挺身而出,担当起除妖降魔、保护师傅的重任。

5、读出孙悟空的“三打"(1)读读“三打”。

(2)从这“三打”感受到什么?(机智、勇敢、坚定、疾恶如仇)重点抓住“藏、走、迎、笑”理解。

相机指读。

(3)再读,同桌讨论比较“三打”的异同。

(4)让我们一起来看这斗智斗勇的“三打”。

播放视频。

(5)此时此刻,你想对悟空说——(屏显)(6)师:白骨精虽然狡诈,但却逃不出孙悟空的火眼金睛。

生“三变”“三打”配合读。

过渡:这“三打”,打出了威风,打出了机智勇敢,打出了决心。

同时也打出了师父的责难。

(阻拦与责难)指答。

6、读出唐僧的“三责生读相关文字(1)你是怎样看待唐僧的呢?(迂腐、心慈手软、糊涂无知、善良)(2)指读。

(3)当悟空为了师傅的安危,一次又一次地跟白骨精斗争,而师傅却一次又一次地责骂他,你们瞧,老师把“三打”和唐僧责难的语句放在一起,你们再读读,感受到什么?(4)师:你们发现没有,书上只写了两次责难,第三次呢?看过原著的同学一定知道……(屏显“……”)指答(5)因为唐僧耳根太软,即使悟空想出机智的办法,还是难逃师父责难,最后竟然要与他脱离师徒关系。

出示视频,看第三次打后的责难。

(6)师:悟空眼中含着泪,心中默默对师傅说——(7)因为师傅的一纸贬书,悟空不得不选择离开,虽然离开,但悟空心中仍充满着不忍和牵挂。

但是我们相信,悟空一定会再回到师父身边,保护他去西天取经三、总结课文1.师:看,这个故事里有三变,有三打,有三责。

你读着觉得重复吗?为什么?生:因为三变,变的内容不一样生:一次比一次深。

师:老子曾说过: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

三生万物。

正是这“三变”衬托出悟空的火眼金睛,本领非凡;正是这“三打”,打出了悟空的机智勇敢,疾恶如仇;正是这“三责”,表现了悟空的坚定与忠诚。

故事一波三折,引人入胜。

2、师:孙悟空除掉了白骨精,唐僧师徒四人又踏上了前往西天取经的道路。

前进的道路上还会有更多的凶险,这其中也不乏关于“三”的故事。

你们想去了解吗?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片尾曲)【板书设计】第十七课孙悟空三大白骨精一问一而再,,两天晒网,顶个诸葛亮【作业布置】1. 朗读本课课文两遍,画出需要有感情阅读的段落及句子。

2.复习课文内容。

【课后反思】【教学过程】一、课文详解:1)学生自读一遍课文,回顾课文内容。

区别以下两个词组:1.一缕青烟一缕轻烟2.山涧:亦作“ 山磵”。

山间的水沟。

三、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恰当的答案:(P185课后练习5)1.C2.C3.B4.B5.A四、根据课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孙悟空用什么办法使唐僧醒悟过来?答:变成老妖婆,让白骨精重新变化,使唐僧顿悟。

3.孙悟空战胜白骨精的故事说明了什么?答:正义与邪恶之间的斗智斗勇,最终还是正义战胜了邪恶,所谓:邪不压正。

智慧与能力才是战胜邪恶的法宝。

(这也是当今社会与人竞争的法宝)五、分角色把本课内容表演一遍。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即兴发挥。

六、人们为什么喜欢孙悟空?说说你的看法。

神通广大。

【板书设计】第十七课孙悟空三大白骨精【作业布置】完成课后练习P185第六大题。

【课后反思】【教学目标】1、能通过自主学习扫除课文中的生字、词语障碍,积累和扩展词汇量。

2、掌握抓住重点词句来体会人物性格特点的学习方法。

3、掌握“贯、旬、枣、贩、舀”等字的正确读音及写法。

【教学重点】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掌握阅读的方法。

【教学难点】准确理解“防备、贩、说情、怨恨”等词语的意思并会运用。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师:同学们知道古代最常见的钱币吗?请描述一下形状。

生:外圆中间有一正方形的孔。

师:没错。

那比如我有一千枚这种钱币,我要携带的话全部装在口袋吗?生:用线穿起来。

师:对。

古代人把用线穿起来的一千枚钱币叫做一贯。

那我们就来学习今天的第一个词语“贯”。

二、词语例释:1.2 穿,通,连:贯穿。

贯串。

贯通(a.连接,沟通;b.对学术等全部透彻地了解)。

连贯。

贯注。

贯彻。

贯珠(连珠成串,常用来形容声音的圆润动听)。

鱼贯而入。

全神贯注。

3 古同“惯”,习惯。

4 原籍,出生地:籍贯。

5 姓。

2.手下:指领导所属管辖范围之内的全体成员。

例句:林冲有八十万余手下。

3.装扮:1. (同义词)化装;假扮。

(动)例句:他装扮成医生混进了精神病医院。

2.(同义词)打扮。

(动)例句:出门前为什么不装扮下自己呢。

3. 打扮出来的模样。

(名)例句:大家都喜欢你今天表演时的装扮。

4.旬:1. 十日为一旬(一个月分三旬):上~。

中~。

下~。

~刊。

2. 十岁为一旬:年过六~。

八~老者5.防备:为应付攻击或避免伤害预先作好准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