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doc

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doc

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论文题目:韩国留学生汉语成语习得偏误分析姓名: xxx专业: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年级: 2009级指导教师: xxx开题时间: 2011.03.31韩国留学生汉语成语习得偏误分析一、引言1.1选题缘起艺术可以通过各种形式来表现,语言作为一种特殊艺术的载体被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这种艺术很值得人类欣赏与考究。

每一种语言不只是简单的交流工具,在其形成与使用的过程中,都蕴含着一定的审美因素。

例如美妙的发音,有力的节奏,深刻的象征意义,或是简单明了的表达形态,这些在不同的语言中有着不同的体现。

汉语作为语言艺术的一种典型代表,越来越深受外国人喜欢,近些年来的汉语学习热潮明显的印证了这一点。

成语作为汉语词汇组成的重要环节,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占有一定比例,它的主要特点是言简意赅,以简练的字词使事物的表达生动形象,同时它的产生和发展体现了中国汉字词文化的博大精深。

因此成语的教授不仅仅是一种词汇及意义的教学,更是在传播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及汉民族的精神。

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成语教学应该予以重视。

由于成语在汉语学习中属于比较难的一块,留学生经常在使用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以下是笔者收集的韩国留学生在日常学习中使用成语出现偏误的句子。

1、他觉得中文系前程似锦,所以报考了中文系。

(语义误解)2、我对中国名胜古迹导游职务很感兴趣。

(定语标记“的”缺失)3、我觉得我的老师很有先见知明。

(书写偏误)4、本人能被录取,将会感激不尽,全力以赴为公司的发展做出点儿贡献。

(语法残缺)5、我之所以志愿在贵公司工作,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事业野心,也是为了为贵公司鞠躬尽瘁。

(语法功能混淆)留学生在成语学习过程中,通常会出现类似的偏误,或者是对成语的书写记忆不牢,或者是对语义没有正确的理解,或者是语法功能没有很好掌握,或者在语用上出现一些错误。

这些问题是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注意的重点。

通过对所收集的成语偏误资料分析,笔者发现留学生在成语语义方面的偏误所占比例较大,语法偏误也比较常见,还有一些在语用上出现的偏误。

在本文中,笔者将从这几种成语偏误类型分析入手,研究韩国留学生对成语习得偏误情况,并针对这一现象提出相关解决方法,以便于提高对外成语教学的教学效率。

1.2选题意义随着中国和韩国交流不断的加深,来中国学习汉语的韩国留学生逐渐增多,人数远远超过了欧美留学生,日本留学生及其他国家的留学生。

这样不得不引起教育者的重视,如何能针对韩国学生本身的特质并通过分析他们在学习当中出现错误的原因找出更好的教学方法,成为对韩汉语教育的当务之急。

本文主要从成语使用偏误分析入手,总结韩国留学生在使用成语时出现的各种偏误类型,并根据所得结论,对成语教学方法及模式进行改进和创新。

1.3研究的范围本文以汉语四字格成语为研究对象,多数成语出自于《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水平大纲》。

文中笔者以收集到的韩国留学生成语偏误语料为参照,对留学生成语习得时出现的偏误进行分析和总结。

1.4语料来源本文所用的汉语语料主要来自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吉林大学在读韩国留学生课堂语句练习及汉语写作资料。

二、留学生成语习得偏误研究综述2.1留学生成语习得偏误研究张永芳(1999)《外国留学生使用汉语成语的偏误分析》简要分析了留学生使用汉语成语时所犯错误的基本原因及类型,并对语法发面出现的偏误类型做了详尽表述。

作者总结了成语按照语法关系所能分成的基本类型,及使用成语造句时出现的语法错误类型。

王若江(2001)发表《留学生成语偏误诱因分析—词典篇》,在文章中作者从三个方面阐述了留学生学习使用成语产生偏误的原因。

第一,由语义训释引发的偏误;第二,成语语法说明造成的偏误;第三,缺少语用条件说明造成的偏误。

肖娅曼(2002)发表了《谓词性成语与判断句式及主、宾语的关系》一文,作者从判断句式的角度出发,把将近200个谓词性成语分成三类,分别是认知性判断成语、陈述性判断成语及价值性判断成语。

经过详细的分析,她认为成语的自身语法、语义性质决定了它在判断句式中的形式。

闵庚顺(2005)《论韩国留学生对汉语成语的学习》中指出中韩两国从古代到现代一直关系密切,在韩国使用的大量汉字词语中,韩国成语与汉语成语大部分是一样的,但也有不同地方。

作者在文中通过对汉韩四字格成语的形式、意义等方面进行对比,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考察韩国学生在汉语成语习得和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发现产生使用偏误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学生自身因素造成的汉语成语学习中的偏误,主要是负迁移、过度泛化另一个方面是外部因素造成了韩国学生在汉语成语学习中的偏误,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对韩国留学生进行汉语成语教学的方法和建议。

洪波(2005)题为《成语结构与句法功能的关系及其入句条件的考察》的硕士论文对成语的语法功能做了进一步的深刻研究。

他以《汉语成语小词典》中的956条成语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成语按照性质分类,并对真实语料进行了搜集及系统的总结。

金美江玉莲(2006)《韩国大学生汉语写作中固定词语用错的类型》,作者搜集了2 00多篇韩国大学生汉语作文作为研究对象,以定性、定量法为评定标准,分析总结固定词语使用时出现的语法、语义、语用三种偏误类型。

其中涉及四字格成语。

张文一(2006)在其论文中对留学生汉语成语输入和输出的情况分别作了统计和分析,以此为基础,把成语使用偏误类型分为成语误用和成语缺位两大类。

成语误用主要从形式偏误、语义偏误、句法偏误、语用偏误四个方面阐述。

成语缺位分为两类,一是学生知道大概意思对成语的书写进行了自己的改写;二是不知道在句中应该用哪个成语。

李燕凌(2006)在其硕士论文中对常用成语的功能进行了考察,以228个常用成语为统计对象,对成语划分“词性”,并在这些基础上计算出不同种类成语在句子中充当句子成分的平均频率,按照得出的数据将成语的功能特点一一描述,初步的归纳出常用成语的功能体系。

同时作者利用北京语言大学中介语语料库中的语料并结合问卷调查收集到的语料,从功能的角度对成语的使用偏误进行了分析。

时建(2008)《外国学生汉语成语习得偏误及其矫正策略》,作者通过整理偏误预料,进行分析总结,认为留学生成语使用偏误可分为形式偏误、语义偏误、句法偏误和语用偏误四种类型。

石琳(2008)在《留学生使用汉语成语的偏误分析及教学策略》中从三个方面分析了成语使用偏误的情况,分别为:一、成语形式偏误;二、成语语义偏误;三、成语语法意义和句法功能偏误。

其中对成语语法意义和句法功能的偏误情况做了比较详细的讨论。

指出成语的构成方式比词的复杂很多,如果学生不能清楚成语的语法性质和语法功能,极容易出现成语语法偏误。

经过归纳总结他把这种偏误分成五种讨论,分别是语性不明、成分缺失、成分多余、成分误代、变形不当。

周青,王美玲(2009)发表《留学生运用成语偏误举隅及分析》一文,此文通过对所收集的140篇留学生汉语作文中成语使用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并结合相关文献,把成语的使用偏误归纳为形式书写有误、语义理解有误、句法运用有误及语用处理有误四种类型。

2.2对外汉语成语教学研究对于留学生的成语偏误分析是近二十年来才引起教育者关注的,因此对于研究的深度来看仍属于探索阶段,同样在针对这些问题而设计出的教学方法上也需要不断的更新和进步。

近几年陆续有一些对成语偏误教学研究的成果出现,以下进行简单列举。

杨晓黎(1996)从教学法的角度出发,针对留学生在学习成语时遇到的困难,提出了自己的教学方法:从成语的字面入手,注重对字面的分析,由表及里,由形式到内容,步步推进。

张永芳(1999)对成语的语义和语法方面进行分析,找到学生使用成语的偏误并在此基础上对教学提出有效建议。

(1)学生对成语有了一定的理解后,教师应想办法让学生把握成语的语法意义。

(2)在教成语时,当涉及到文化时,可以把中外文化进行对比。

洪波(1999)从几种偏误类型入手,分析了学生学习成语的重点和难点,以此来探讨对外成语教学的有效方法。

他指出要重视教授成语的意义,重视语法功能和句法功能的教学,注意成语搭配。

王美玲(2004)对留学生使用汉语成语的偏误进行举例和分析,进一步就革新对外汉语成语教学的方法做了探讨。

潘先军(2006)从汉语成语教学的定位、层次性及教学策略三个方面讨论了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成语问题。

2.3现有成果中存在的问题成语偏误的研究是近几年才受到关注的,对于成语偏误的类型分析及如何对应此问题提出有效的教学方法都需要做进一步的考察研究及实践。

三、创新及不足3.1预期创新对所收集的语料进行分析,侧重于成语语法方面的使用偏误,总结归纳出常见的偏误类型,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理念及设计。

3.2不足由于收集资料有限,且研究范围仅限于韩国留学生,造成对成语语法偏误类型总结不够详尽。

四、论文框架1.引言1.1选题缘起1.2选题意义1.3研究的范围1.4语料来源1.5留学生成语习得偏误研究综述2.韩国留学生成语习得偏误类型及分析2.1书写偏误2.1.1相似性偏误2.1.2成分遗漏或增添字偏误2.2语义偏误2.2.1语义错解偏误2.2.2语义组配偏误2.2.2语义显性不分2.3语法偏误2.3.1语法成分偏误2.3.2结构搭配不合理2.3.3标记偏误2.3.4语法残缺2.3.5语序混乱2.4语用偏误2.4.1语体色彩偏误2.4.2修辞错误2.4.3词语适用范围偏误3.留学生成语偏误诱因分析3.1学生自身问题3.2教学方法问题4.对外汉语成语教学建议5.总结参考文献1张永芳,外国留学生使用汉语成语的偏误分析,《语言文字应用》第3期,199 9。

2刘洁修,成语,商务印书馆,第105页,2000。

3黄再春,成语做谓语的句法功能,《中国语文》第10期。

4全香兰,朝鲜语汉字成语和与之相对应的汉语成语之间的差异及其产生原因,《延边大学学报》第2期,1999。

5莫彭龄,单青,三大实词句法功能的统计分析,《南京师大学报》第3期,1985。

6闵庚顺,论韩国留学生对汉语成语的学习,北京语言大学汉语言文字专业2002级硕士毕业论文。

7王若江,留学生成语偏误诱因分析——词典篇,《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第3 期,2001。

8肖娅曼,谓词性成语与判断句式及主、宾语的关系,《西南民族学院学报》第10期,2002。

9徐续红,成语分类问题研究,《宜春学院学报》第5期,2003。

10余桂林,四字成语的结构、功能、语义及释义特征,《词汇学理论与实践》,商务印书馆,2001。

11洪波,成语结构与句法功能的关系及其入句条件的考察,北京语言大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2005届硕士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吕文华12金美,江玉莲,韩国大学生汉语写作中固定词语用错的类型,《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第4期,200613张文一,中高级程度留学生汉语四字格成语习得与教学,暨南大学语言及应用语言学专业2003级硕士毕业论文,200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