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简介青蒿素及其作用机理..

简介青蒿素及其作用机理..


4.青蒿素的提取工艺

化学合成: 半合成路线:从青蒿酸为原料出发,经过五步反应得到青蒿素,总得 率约为35~50%。 全合成路线:可由多种路线对青蒿素进行全合成。许杏祥等于1986年 报道了青蒿素的化学合成途径,其合成以 R-(+)-2香草醛为原料,经 十四步合成青蒿素。 生物合成:青蒿素等倍半萜类的生物合成在细胞质中进行,途径属于 植物类异戊二烯代谢途径,可分为三大步:由乙酸形成 FPP,合成倍 半萜,再内酯化形成青蒿素。:FPP→4,11-二烯倍半萜→青蒿酸→二 氢青蒿酸→二氧青蒿酸过氧化物→青蒿素。


5.青蒿素的重要意义

以青蒿素类药物为主的联合疗法已经成为世界卫生组织推 荐的抗疟疾标准疗法。世卫组织认为,青蒿素联合疗法是 目前治疗疟疾最有效的手段,也是抵抗疟疾耐药性效果最 好的药物,中国作为抗疟药物青蒿素的发现方及最大生产 方,在全球抗击疟疾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在疟疾 重灾区非洲,青蒿素已经拯救了上百万生命。根据世卫组 织的统计数据,自2000年起,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约2.4 亿人口受益于青蒿素联合疗法,约150 万人因该疗法避免 了疟疾导致的死亡。
简介青蒿素及其作用机理与提取工艺
目录
1 2 3 4 5
简介青蒿素 青蒿素的研究历史 青蒿素的作用机制
青蒿素的提取工艺
青蒿素的重要意义
1.简介青蒿素

青蒿素是从植物黄花蒿茎叶中提取的有过氧基团的倍半萜 内酯药物。 化学结构:分子式为C15H22O5,分子量282.33,组分含量: C 63.81%,H 7.85%,O 28.33%。 理化性质:无色针状晶体,味苦。 在丙酮、醋酸乙酯、 氯仿、苯及冰醋酸中易溶,在乙醇和甲醇、乙醚及石油醚 中可溶解,在水中几乎不溶。 适应症:主要用于间日疟、恶性疟的症状控制,以及耐氯 喹虫株的治疗,也可用以治疗凶险型恶性疟,如脑型、黄 疸型等。亦可用以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与盘状红斑狼疮。


3.青蒿素的作用机制

药动学: 吸收:青蒿素口服后由肠道迅速吸收,0.5~1小时后血药 浓度达高峰,4 小时后下降一半, 72小时血中仅含微量。 它在红细胞内的浓度低于血浆中的浓度。 分布:吸收后分布于组织内,以肠、肝、肾的含量较多。 该品为脂溶性物质,故可透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 排出:主要从肾及肠道排出,24小时可排出 84%,72小时 仅少量残留。由于代谢与排泄均快,有效血药浓度维持时 间短,不利于彻底杀灭疟原虫,故复发率较高。青蒿素衍 生物青蒿酯,T1/2为0.5小时,故应反复给药。



屠呦呦等专家从《肘后备急方》等中医药古典文献 中获取灵感,先驱性地发现了青蒿素,开创了疟疾治 疗新方法,全球数亿人因这种“中国神药”而受益。
2.青蒿素的研究历史
研究源于1967年成立的五二三项目
1973年抗疟新药青蒿素诞生
2011年9月,中国女药学家屠凭借其获得诺贝尔奖风向标的拉斯克奖
2015年10月,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凭借其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法是以萃取原理为基 础,主要有乙醚浸提法和溶剂汽油浸提法。 挥发油主要采用水蒸汽蒸馏提取,减压蒸馏分离,其工艺 为:
投料 加水 蒸馏 冷却 油水分离 精油


非挥发性成分主要采用有机溶剂提取,柱层析及重结晶分 离,基本工艺为:
干燥 破碎 浸泡、萃取 浓缩 粗品 精制
3.青蒿素的作用机制

青蒿素抗疟疾的机制主要有三条: 自由基的抗疟作用:青蒿素在体内活化后产生自由基,继 而氧化性自由基与疟原虫蛋白络合形成共价键,使蛋白失 去功能导致疟原虫死亡。 对红内期疟原虫的直接杀灭作用:青蒿素选择性杀灭红内 期疟原虫是通过影响表膜 - 线粒体的功能,阻断宿主红 细胞为其提供营养,从而达到抗疟的目的。同时青蒿素对 疟原虫配子体具有杀灭作用。 抑制 PfATP6 酶的抗疟作用:有研究推测青蒿素及其衍生 物对 PfATP6 具有强大而特异的抑制效果。青蒿素抑制 PfATP6,使疟原虫胞浆内钙离子浓度升高,引起细胞凋亡, 从而发挥抗疟作用。
@your name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