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研究结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及界定
随着课堂的改革,教学将不再是以老师为主体的模式了,学生在课堂上有了更多的互动,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已经成为了一种新趋势,改革势在必行,教师要做好自身角色的及时转变,向课堂要质量,改变教学模式,课堂的有效提问就成为了研究的对象,教师在课堂上如何引导学生在有限的时间,抓住教学中心提问,突破重难点进行有效提问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生注意力,寻找有效提问的方法就成为了探究的目标。

二、课题依据及意义
本次课题以《语文课程标准》作为依据。

通过研究,让教师在自己的课堂上能有效的提问,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帮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形成互动、研究主动学习的氛围。

教师用心设置问题,有侧重点、有目的地提出问题,学生合作探究,自发学习,自己也能学会提出有效地问题,解决问题,在交流讨论中得到启发。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步骤及过程
(一)课题研究内容与预期成果
本次课题研究内容:
1、关于课题的问卷调查及问卷的分析研究。

2、课堂案例研究有效提问及对比分析。

通过研究,让教师在自己的课堂上能有效的提问,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帮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形成互动、研究主动学习的氛围。

教师用心设置问题,有侧重点、有目的地提出问题,学生合作探究,自发学习,自己也能学会提出有效地问题,解决问题,在交流讨论中得到启发。

(二)课题研究方法
本课题采用实验法、问卷调查法、文献法、个案研究法等方法进行。

1、问卷调查法。

小组成员对4-6年级学生进行调查问卷,收集资料,找准问题研究方向,成立研究方案。

2、实验法。

深入班级,以同课异构的方式进行实验,收集资料,分析研究,对比。

3、文献法。

搜集资料,提供经验,完善研究。

4、个案研究法。

研究老师研讨方法,继续深入班级,进行课例实践分析。

(三)课题研究步骤及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8年10月——2018年11月)
1、成立研究小组,根据班级调查问卷,分析并制定制定研究方案。

2、收集资料,研究小组明确目标,深入学习。

3、针对班级现状,初步制定研究课例,查看研究效果。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8年12月——2019年7月)
1、收集资料,找准问题研究方向,成立研究方案。

2、学习先进的关于有效教学的资料,提升课题组成员理论水平。

3、课题组成员根据年级制定一节课讨论交流,提出有效意见,研究教师备课,上课,其余成员参与听评,再改进。

4、课题组成员根据改进意见在班级内,在本班再次进行实践教学,撰写问题及已解决的问题及收到了怎样的效果。

5、在校内中高学段推行有效性提问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成效问卷调查,撰写分析材料,完成中期报告。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9年8月——2019年9月)
1、对课题研究和开展的工作进行系统反思,整理和升华。

2、分析和研究实验情况,总结和提炼研究成果,完成结题报告。

四、研究结果与成效
(一)总结出了有效提问的立足点
有效提问可以围绕题目提问,有的课文题目中就反映了课文的中心。

也可对文章的中心句进行提问,也能对反映文章的中心的重点词,段落进行提问,引导学生思考。

要抓住文章中反映人物品质的细节描写进行提问,这些细节描写,深入理解文章,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很
大的帮助。

提问要有分层,根据学生不同层次设计,问题太难,不利于学生学习,还容易使学生丧失自信,因此,提问时要考虑根据课文内容由易到难,逐层深入,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问题的设计要有层次性,问题应激发不同层次的学生积极引发思考,
(二)探究出了有效提问的技巧和策略
1、提问要有目标。

(1)、教师在提问时,可以围绕题目提问,有的课文题目中就反映了课文的中心。

(2)、对文章的中心句进行提问,对能反映文章的中心的重点词,段落进行提问,引导学生思考。

(3)、抓住文章中反映人物品质的细节描写进行提问,这些细节描写,深入理解文章,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2、有效提问要有分层,根据学生不同层次设计。

问题太难,不利于学生学习,还容易使学生丧失自信,因此,提问时要考虑根据课文内容由易到难,逐层深入,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问题的设计要有层次性,问题应激发不同层次的学生积极引发思考,如教学《索桥的故事》中,设计问题就可这样:索桥是什么样子的?课文从几方面去写的索桥的样子的?作者讲了几个故事?每一个故事的相同点在哪里?写索桥为什么又写到了鱼嘴和都江堰?它们有什么关联?作者走下索桥之后有什么感悟?“比故事更美,更好的东西”
是什么?层层递进的提问,使学生的思考环环紧扣,有效降低了课堂中无效思考的时间。

3、提问要注意用词,要新颖,引起探究兴趣。

例如教学《可爱的中国》中,教师在写题目时,只写了()的中国,让学生来填空,学生填了好多,当填到可爱的中国时,教师提问为什么认为中国是可爱的,学生陈述理由,引出课题,进而提问,在方志敏同志的眼里,中国是怎样的?(蛮可爱的)真的是可爱的吗?70年前的中国是怎样的?学生有目的的阅读在书上做出批注,回答,这样一个国弊民穷,江山破碎的国家,方志敏又把她比喻成什么?我们的“母亲”大声的哭诉什么?引导学生阅读第二段,介绍背景,要解决这样的问题,究竟该怎样做,学生自主探究,讨论。

未来的中国又是怎样的?学生阅读探究,未来中国能实现吗?为什么?你想对我们的革命先辈说什么?学生一步步对课文引起兴趣。

完成课文教学目标。

(三)获得了有效的教学成果
1.通过这一阶段的课题研究,成员们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实践,改进一次有一次的课堂,对有效提问达到了一定的共识。

努力在课改上下功夫,创设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良好课堂,真正明确了有效的课堂提问对于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性,也通过实践证明了真正有效的课堂提问会使语文教学达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此次研究促使教师有了研究意识,带动了同课异构的教学研究意识。

教师通过实践教学,改进教学,及时写下教学反思及收获。

对今后的教学有着良好的推动
作用。

2.学生们则在老师精心组织的课堂教学中,化被动为主动、积极主动讨论交流,明显参与度增加,兴趣更浓。

3、本课题研究课例《祖国在我心间》、《幸福在哪里》、《忆读书》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中分别荣获市级优课、区级优课。

4、李锦金同志被授予“西安市基础教育教育资源应用名师”、“高陵区基础教育资源应用名师”称号。

五、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及改进
通过一定阶段的研究,我们的有效课堂提问有了良好的转变,但问题仍然很多。

1.传统课堂模式仍旧是个问题,转变仍需要时间和精力。

2.有的老师对教材理解不透彻,目标定位不准,常常导致一节课还有许多低效问题的产生,对教学设计仍然需要加强。

今后的改进措施:
1.多学习理论,多学习资料,多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多听观摩课,提高自己。

2.多读书,拓展自己知识面,积累知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