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行政法概述

行政法概述

其中8吨转卖胡某,胡某怀疑该批过磷酸钙为假货,向曹某提
出退货。曹某拒绝。胡某将所购化肥送化工厂检验,证明为伪
劣的假货。化工厂向技术监督部门投诉,技术监督部门将曹某
处剩余化肥查封,并进行检验,其检验结果同前。依据《标
准化法》和《标准化法实施条例》,派执法人员将剩余货物没
收,并对其罚款。并于第二天将处罚决定书送到曹某家中。曹
●问题:王某的行为是否正当,为什么?
案例2:
●刘某与王某为夫妻,双方均系再婚。王某曾有一女,归
男方抚养。1991年初,乡计划生育办公室工作人员与村委
会妇女主任到刘家作妇检工作,告知其到间隔年龄可以再
生一胎。1991年底,王某生育一女。1992年乡计划生育办
公室工作人员到刘家,以其生育没有办理准生手续,属于
●行政主体与行政机关
●行政主体与国家公务员
二、行政主体的分类:
●外部行政主体与内部行政主体
●地域性行政主体与公务性行政主体
●职权性行政主体与授权性行政主体
授权性的行政主体:
内部机构、派出机构、企业单位、
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基层群众性组织
●中央行政主体与地方行政主体
三、行政主体的法律地位
●含义:行政主体在行政法律关系中所具有的地位
●行政法规范的正确实施
●弥补行政法规范的不足和疏漏
第二节
行政法基本原则的内容
一、我国行政法基本原则的内容
●行政法治原则
对行政法律关系各方主体的意义
行政主体:权力和权限的法定性
行政相对方:守法履行法定义务
监督行政主体:依法行使职权
●行政法治原则的派生原则
行政合法性原则
行政合理性原则
行政应急性原则
(一)行政合法性原则
●化解纠纷和矛盾
第五节
一、行政法学与行政法
●行政法学与行政法是两个不同的范畴。
●两者的关系:
(1)行政法学以行政法为研究对象
(2)行政法学的研究,推动行政法的发展
二、行政法学与其他部门法学
●行政法学是我国法学中的一个主干学科
●行政法学属于法学学科体系中的公法学科
●是与理论学科相对应的应用学科
●行政法学是法学中比较年轻的学科
某不服技术监督部门的处理决定,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经审
理撤销了该处理决定。
●问题:分析其中的法律关系
技术监督部门的行为性质
技术监督部门的执法依据的渊源形式
法院为什么撤销其处罚决定
第二章行政法基本原则
第一节概述
一、法律基本原则的含义
●规范、规则、原则和基本原则
●基本原则的含义
贯穿于行政法具体规范之中
同时又高于行政法具体规范
●含义:行政主体的行政活动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权力的取
得和行使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违反者必须承担法
律责任
●内容:西方国家:议会制定的法、行政机关制定的法
我国:制定法(宪法、法律、行政法规、规章等)
实体法和程序法
●要求:职权来源合法——主体的设立
——职权的来源:授权、委托
职权行使合法:依据法律、遵守法律
有以下几种定义方法:
1.行政法是有关行政的法律
2.从制定行政法的目的出发定义行政法
●行政法是管理法管理论
●行政法是控权法权力制约论
●行政法是平衡法平衡论
3.根据行政法的调整对象下定义
4.根据行政法包含的主要内容下定义
《行政法学新论》的定义:
行政法是关于行政权力的授予、行使以及对行政权力进行监督
和对其后果进行补救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内容
行政的实质—公共利益的维护和分配
行政管理
行政管理与执法
管理向执法的转变
行政——行政国(行政法)——法治国
二、行政的分类
目的:认识行政的规律和科学性、行政法学的理论
研究、规范行政活动和总结行政的实践经验
分类标准:根据行政的专业范围
根据行政的地域范围
根据行政的性质不同
根据行政的要求不同
根据行政的方式不同
名义从事活动,并因此而承担实施行政
活动产生的责任的组织
●特征(1)行政主体是一种组织,而不是个人
(2)是实施国家行政权的组织
(3)以自己的名义从事行政管理的组织
(4)行政主体能独立承担自己行为的法
律后果
需要区分的几个概念:
●行政主体和行政法主体
●行政法主体和行政法律关系主体
●行政法律关系主体与行政主体
案例2:
●王某是某高校的学生。在宿舍里私用电炉煮饭不慎
失火,造成部分公私财物毁损。由于其行为违反
校规,受到学校的记大过处分,同时对其罚款100
元。王某认为学校不是行政机关,给予其罚款的
处罚没有法律根据,向省教育委员会反映,要求
学校撤销其处理决定,退还罚款。
●问题:学校的处理决定的性质是什么?
如何区分公行政和私行政?
案例3:
●郭某是某城建局计划财物处工作人员。利用为单位购买办公用品和代办代购机票等机会,收取回扣。单位给予其记过处分,责令其退回全部违法所得。
●问题:市城建局购买办公用品的行为是实质行政还是形式行政?
市承建局对郭某进行处理的行为是内部行政还是外部行政?
第二节
行政法的概念和特点
一、行政法的概念(Administrative Law)
实质:是一种国家职能,不以主体划分
●国家行政机关与相对方的关系不都是行政关系
三、行政法的特点
●形式上的特点:
(1)行政法没有统一、完整的行政法典
(2)法律文件的形式多样化
(3)规范的数量繁多
●内容上的特点:
(1)内容广泛
(2)在稳定中包含有变动性
(3)实体法和程序法的交织
第三节
行政法的渊源与分类
一、行政法渊源(sources/forms)
●行政职权:
概念:国家行政权的具体化
特征:法定性、强制性、不可处分性、
发展:非国家行政纳入其中
不涉及私行政问题
一、行政的概念(续)
西方国家在行政的发展过程中,对什么是行
政曾经有过不同的概括:
1.从政治和行政的相互关系的角度解释
2.从三权分立的观点解释行政
称为:扣除说、排除说、蒸馏说
¡ª消极意义的定义
3.组织管理论:是广义上行政
4.马克思观点:行政是国家的组织活动
《教材》的定义:
我国行政法基本原则其他归纳:
●姜明安教授的归纳:
行政法治原则合法性原则
行政公正原则
行政公开原则合理性原则
行政效率原则
●周佑勇教授的观点: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应当以行政法的根本价值
(正义)和基本矛盾(行政和法)为内在根据
羈束行政行为¡ª¡ª法定原则、
裁量行政行为¡ª¡ª均衡原则(实体)
正当原则(程序)
二、各国行政法基本原则的内容
●西方国家:
制定法(法律、法规和规章)、判例法、
习惯或惯例、行政法理、条约和协定
●我国:
限于制定法(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等)
法律解释、条约、协定
实践中法理和判例也有重要作用
二、行政法的分类
●以行政法调整对象的范围为标准的分类
●以行政法的作用为标准对行政法进行分类
●以国家行政管理部门或领域为标准分类
●以规定内容为标准进行的分类
国家行机关和其他享有公共权力的组织,对国
家和社会事务进行组织和管理的活动。
行政的特点(构成视角):
主体:国家行政机关为主及社会公共管理组织
对象:社会公共事务(国家、共同、地方、公民)
手段:决策、组织、协调和控制
实现:国家强制力为后盾
《新论》的定义:
为实现国家目的,运用制定政策法规、规章、组织
实施管理、命令、监督制裁等方式执行国家法律和
根据主体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根据形式和实质划分
案例1:
●刘某,某机械厂工人,因违反工厂纪律被工厂做了调离原工作岗位的处理。其工资和奖金大幅减少。刘某产生报复念头。由于设备故障隐瞒不报,造成产品质量下降,工厂对其进行罚款。
随后刘某采取了进一步报复行动,造成生产事故。工厂报案,公安机关对其进行罚款和拘留。
●问题:区分两种不同的行政
●合理性和合法性的关系
(三)行政应急性原则
●含义:指在某些特殊紧急情况下,根据国家安
全、社会秩序或公共利益的需要,行政
机关可以采取没有法律根据的或与一般
性法律相抵触的行为
●性质:应急性原则可以说成是合法性原则的例
外,但是必要的,应当受到限制。是合
法性原则的非常体现。归根结底还要回
到合法性原则的前提下
市彩印厂和万某对市技术监督局采取的行政强制措施和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向法院提起诉讼。
●两种意见:法院应当支持打假
打假应当依法,违法打假,不能得到支持
第三章行政主体
第一节行政主体概述
1.行政主体的概念和特征
2.行政主体的分类
3.行政主体的法律地位
4.行政组织法
一、行政主体的概念和特征
●概念:指享有实施行政活动权力,能以自己的
●行政法治原则:法律优位原则、法律保留原则
法律创制原则
●越权无效原则:事务方面、时间方面、
地域方面
●比例原则:行政目标的实现、相对人的权益
●正当程序原则:
具体程序:不作自己案件的法官
不利处理中的申辩程序
案例1:
●个体户张某于1989年经工商行政管理局批准,在本市某市场租用摊位经营百货。张某每月按时缴纳摊位费和工商管理费。1992年初,工商局王某找到张某,让张某将经营效益好的摊位让给王某的朋友,张某没有同意。同年3月,王某在再次让张某让摊位遭到拒绝后,以张某超出经营范围为由,将张某正在营业的百货店查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