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大财政金融学院导师介绍

人大财政金融学院导师介绍

人大财政金融学院导师介绍感谢凯程考研李老师对本文做出的重要贡献陈共教授教育背景:1948年10月毕业于东北大学;1951年12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部;1998年8月赴韩国与城市大学进行学术交流;1998年12月赴越南与财政部科研所进行学术交流;1999年10月赴德国与汉堡大学进行学术交流;工作经历:1950年3月至1969年9月中国人民大学财政系教员;1972年11月至1978年8月北京经济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兼党支书记;1978年9月至1996年中国人民大学财政系曾任系副主任、主任;1997年至今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财政理论与政策学术和社会兼职:中国财政学会历届常务理事;中国税务学会历届常务理事;中国税务咨询协会常务理事;代表性学术成果:1954,《工业企业经济活动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1964,《财政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1981,《社会主义财政金融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1984,《财政学教程》,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1987,《税收基础》,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1993,《财政理论探索》,中国审计出版社出版;1994,《财政学》(高等学校财经类专业核心课程教材),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1994,《证券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1995,《财政理论与财政改革》,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1998,《财政学》(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2002,《美国财政政策的政治经济分析》,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2003,《积极财政政策及其财政风险》,10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学术奖励:国家级优秀教材一等奖;国家教委优秀教材一等奖;全国第一届人文科学成果奖二等奖;安体富教授教育背景:1956 年9 月至1960 年7 月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财政系;工作经历:1960年9月至1979年1月在中国人民大学财政系任教;1970年1月至1978年6月在清华大学任教;1978年6月至今在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任教;主要研究方向:财政理论与政策学术和社会兼职:中国财政学会副会长;中国税务学会副会长;北京市税务学会副会长;北京市国际税收研究会副会长;全国财政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全国工商联经济技术委员会委员;代表性学术成果:著作和教材10多部,论文170多篇。

其中有代表性的教材和著作有:《社会主义财政与信用》(1984年)、《财政金融教程》(1987年)、《财政金融概论》(1991年)、《财政基础知识》(1994年)、《财政与金融》(1996年)、《税收负担研究》(1999年)、《当前中国税收政策研究》(2001年)、《税收负担与深化税制改革》(2002年)、《税收政策与宏观经济调控》(2003年)等。

主持的科研课题主要有:国家教委博士点项目:《教育投资的规模、结构和效益研究》(1992年);“九五”国家社科项目:《税收流失及对策研究》;“九五”国家教委重点社科项目:《国家财政“两个比重”问题研究》;“十五”国家社科项目:《“十五”期间财政政策转型研究》;“十五”教育部、北京市社科项目:《电子商务引发的税收问题及对策研究》;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税收负担与税收政策问题研究》等;学术奖励:1999,《关于宏观税率与税制结构问题的思考》,获全国第三次税收学术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1999,《关于税收负担问题的研究报告》,获全国第三次税收学术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1999,《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本质》,获第三次全国优秀财政理论研究成果特别奖;2002,《评析台湾地区实施的“两税合一”税制》,获全国第三次国际税收优秀成果一等奖;2002,《当前中国税收政策研究》,获全国第四次税收学术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2005,《当前世界减税趋势与中国税收政策取向》,获中国财政学会第四次全国优秀财政理论研究成果特别奖;郭庆旺教授教育背景:1984年7月毕业于东北财经大学获得经济学学士学位;1989年6月毕业于东北财经大学获得经济学硕士学位;1994年7月毕业于东北财经大学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1996年1月至1996年7 月于荷兰蒂尔堡大学作高级访问学者。

2002年8月至2003年1月于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作高级访问学者;工作经历:1984年7月至1994年6月东北财经大学税务系,教研室副主任;1994年7月至1995年底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副社长;1996年1月至1997年底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博士后流动站研究工作;1998年1月至1998年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副总编辑;1999年1月至2006年6月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主任;2006年6月至2007年1月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常务副院长;2007年1月至今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常务副院长兼分党委书记主要研究方向:财政理论与政策、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学术和社会兼职:中国财政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税务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国际税收研究会理事、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全国高校财政学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民政部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财政部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

中国人民大学学位委员会委员代表性学术成果:专著、译著、教材数十部专著:1993,《财政赤字经济分析》,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5,《税收与经济发展》,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6,《公司税制国际比较》,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7,《财政政策导论》,(台湾)五南出版公司;1999,《财政理论与政策:当前若干重大问题探讨》,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世界税制改革理论与实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积极财政政策及其与货币政策配合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积极财政政策效果及淡出策略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国家级教材:2003,《财政理论与政策》(教育部研究生推荐教材),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财政学》(教育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公共经济学》(普通高教“十五”、“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

项目:1999,实现科教兴国战略的财税政策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00,积极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有效配合,教育部重点项目;2004,积极财政政策效果评估及淡出策略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

2005,中国财政金融安全:预警系统与风险控制体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与陈雨露教授共同主持)。

主要论文:1993,《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税制改革》,《财贸经济》第10期1993,《论财政赤字对资本形成的影响》,《经济研究》第11期1994,《论财政赤字对通货膨胀的影响》,《经济研究》第10期1997,China:Tax Sharing Reform and Its Impacts,Asia-Pacific Tax Bulletin(IBFD),No.7. 2004,《中国潜在产出与产出缺口的估算》,《经济研究》第5期;2004,《中国周期性赤字和结构性赤字的估算》,《财贸经济》第6期;2005,《中国全要素生长率的估算:1979-2004》,《经济研究》第6期;2006,《地方政府行为、投资冲动与宏观经济稳定》,《管理世界》第5期;2006,《稳健财政政策的非凯恩斯效应及其可持续性》,《中国社会科学》第5期;2006,《政府公共资本投资的长期经济增长效应分析》,《经济研究》第7期;2006,《资本性支出分权、公共资本投资构成与经济增长》第二作者,《经济研究》第12期;学术奖励:1995 ,《当代西方税收学》,国家税务总局第一届税收类优秀教材中青年奖;1998 ,《税收与经济发展》,教育部第二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1998 ,《论公债融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北京市第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0 ,《公共经济学大辞典》,北京市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02 ,《财政理论与政策》,教育部第三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王传纶教授教育背景:1946 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经济学院,获得法学士学位;1948 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经济学系;1951 年毕业于英国格拉斯哥大学;1949 年至1951 年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研究生及工作人员;1984 年至1985 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威尔逊商学院客座研究员;工作经历:1951年至1953年在中央财经大学担任教员;1953年起在中国人民大学任教;80年代曾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威尔逊学院任客座研究员;深圳大学教授兼经济管理学系主任;现任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专家,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财政理论金融理论学术和社会兼职:全国政协第六、七、八届委员和经济委员会委员;中国财政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国际税收研究会顾问;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常务理事。

代表性学术成果:论文:1991,《我国财政收入的数量分析与经济财政客观控制》(国家教委);1991,《我国对外债务的宏观经济问题》(国家教委博士点);1991,《关贸总协定及其对我国对外贸易影响》(国家教委博士点);1998,《21世纪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撑体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九五”规划第二批项目);著作:1981,《资本主义财政》,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西方财政金融思想发展》,编著,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4,《金融理论中的货币》,主校,上海三联出版社;1995,《国际税收》,与朱青合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当代西方财政经济理论》,与高培勇合著,商务印书馆;1998,《货币金融学》,主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货币经济学手册》,主校,经济科学出版社;学术奖励:撰写《国际税收》,曾获1996年度全国优秀教材省部级奖;撰写《当代西方财政经济理论》,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2001 年。

出师表两汉:诸葛亮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