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尿崩症诊疗常规

尿崩症诊疗常规

尿崩症
一、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
1.多饮、多尿,每日尿量2500ml以上;
2.若饮水量不足可出现软弱、发热、精神异常,甚至死亡;
3.可有颅脑原发病表现:如外伤、手术、肿瘤、感染等等。

【体格检查】
1.饮水量不足时可出现脱水征:如皮肤干燥、弹性差,甚至血压、体重下降等。

2.可有原发病体征:如颅脑外伤、肿瘤、炎症等。

【辅助检查】
1.一般检查:24h尿量2500ml以上,低比重低渗尿,可有血液浓缩的生化表现,如BUN、Hb升高等。

2.禁水加压试验:禁水后尿比重<1.020,尿量减少和尿渗透压升高均不明显,皮下注射加压素5u后1小时尿比重达1.020以上,尿量明显减少,尿渗透压升高9%以上,为禁水加压试验阳性;若注射加压素后无反应则肾性尿崩症可能性大。

3.可行鞍区MRI等检查,以查明尿崩症病因。

【诊断标准】
1.每日尿量>2500ml;
2.禁水加压试验阳性;
3.可有颅脑原发病表现。

【鉴别诊断】
1.精神性烦渴:禁水后尿量明显减少,尿比重和尿渗透压明显上升。

2.肾性尿崩症:可通过上述禁水加压试验无反应而血AVP正常或升高鉴别。

3.其它慢性肾脏疾病、糖尿病等:病人多有相应疾病临床表现。

二、治疗原则
【原发病治疗原则】
1.激素替代疗法:
(1)去氨加压素即弥凝0.1mg每日2~3次。

(2)加压素水剂4~6h皮下注射5~10u。

(3)鞣酸加压素注射液即长效尿崩停(5u/ml),0.2~0.3ml肌注,根据尿量调整剂量,每3~4天肌注一次。

2.其它抗利尿药物:如DHCT、卡马西平、氯磺丙脲等。

3.病因治疗:继发性尿崩症应尽量治疗其原发病。

【常见并发症治疗原则】
高渗性失水
1.补水为主,补钠为辅;
2.参考配方:5%GS1000ml+NS500ml+4%碳酸氢钠50ml
三、治疗效果评价
【临床痊愈】
1.尿量明显减少,控制在2000~2500ml/天;
2.无失水征;
3.若有原发病,如颅脑肿瘤,则转到相应科室进行进一步治疗。

【临床好转】
1.尿量明显减少,但未能控制在2000~2500ml/天;
2.无失水征;
3.若有原发病,如颅脑肿瘤,则转到相应科室进行进一步治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