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讲义二章
对于满足社会共同需要的资源配置问题,依靠市场机制是几乎不能得到解决的。
所谓“社会共同需要”是指为了保证社会经济生活的正常进行,由政府通过集中性地提供相应的产品与服务,并由各个社会成员以免费或低费方式无差别地共同享用的各种需要。
社会公共需要的范围广,并可以区分为不同层次,其中,有些属于典型的社会共同需要,如国防、社会治安、基础设施和市政工程、生态平衡与环境保护等;有些则介于社会共同需要与私人个别需要之间——可称为准社会共同需要,如大学教育、医疗等。
通过财政支出预算的编制和实施,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进而促进财政资源的有效利用
通过合理选择政府投资的范围、规模、结构与项目,合理安排政府投资并提高投资效率
通过改进财政资金的使用管理(如政府采购、项目管理等),提高财政支出本身的效率
通过合理设计和调整政府间财政体制,促进财政资源在各地区间的有效配置
通过运用有关政策,对非政府部门的资源配置行为进行引导和调节
财政实现上述两个方面的资源配置职能时,其基本机制如下:
通过有关手段的运用,调节社会资源在政府部门与非政府部门之间的合理配置
在这里,“政府部门”(government sector)也就是导论中所说的“公共部门”,即从事社会公共事务、以满足社会共同需要为使命的所有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总称。而“非政府部门”(non—governmentsector)也就是“私人部门”,即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作为行为目标的企业、家庭等各种微观经济主体的总称。要注意的是,除了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现代社会中还有所谓的“第三部门”(the third sector),也就是慈善总会、红十字会、绿十字会、动物保护协会等各种所谓的非政府组织(non—government organization,NGO)。
第二节市场经济下的财政职能:资源配置
一、资源配置及其机制选择
萨穆尔逊认为,资源的“稀缺性”和资源配置的“效率”是经济学的双重主题,经济学就是研究如何提高稀缺资源的配置效率的一门学问。当然,也有人不同意这种观点,参见韩德强:经济学是什么?载《读书》2001年第2期,对此我们不拟展开讨论。
那么,何谓“资源配置”?资源配置的“效率”如何衡量?通过什么样的机制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市场经济下收入分配的准则
财政履行收入分配职能的必要性
财政实现收入分配职能的基本机制
市场经济下的财政职能:经济稳定与增长
经济稳定与增长职能的含义及其必要性
财政实现经济稳定与增长职能的基本机制
本章教学要求:
理解财政职能的含义及其与政府职能的关系
了解我国理论界有关财政职能认识的变化
系统地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财政职能及其实现机制
要原因是自然垄断、信息不灵、偏好不合理、市场不完全等。另外,市场配置资源过程中的滞后性、盲目性、趋利性及波动性,也会导致资源配置的失误和低效。
那么,财政如何实现资源配置职能呢?
三、财政实现资源配置职能的基本机制
以上关于财政资源配置职能的客观必要性分析也说明,财政在市场经济下的资源配置职能具有特殊地位,即:财政不仅是用来满足社会共同需要的资源配置者,而且是全部社会资源配置(包括市场机制作用下的资源配置)的调节者。换言之,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包括对用来满足社会共同需要的资源的直接配置以及对全社会资源配置的宏观调节两个方面。
第二章财政职能
第一节关于财政职能的基本认识
一、财政职能及其与政府职能的关系
(一)财政职能的含义
所谓财政职能(fiscal function),就是财政作为一个经济范畴所具有的内在功能。财政职能是对财政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的理论概括。
财政职能具以下三个属性:
固有性――只要存在财政,财政作为一个经济范畴所具有的特定功能就不会消失。
(二)资源配置的机制选择
从一般意义上讲,由于资源具有稀缺性,客观上要求人们以可行的方式和合理的比例将各种有限的资源配置到相互竞争的用途上去。对于资源有效配置的方式与比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西方经济学家都进行了研究,并形成了不完全相同的认识:
马克思认为,按照(简单或扩大的)社会再生产原理,应根据社会需要将资源在不同生
在1950年代末,我国财政学界普遍认为,财政具有分配、监督两种职能——其中,分
配职能是财政的基本职能,而监督职能则是作为财政的派生职能而延伸出来的。这种认识反映了当时高度集中的计划体经济制对财政的客观要求。
在1970年代末和1980年代,我国财政学者大多认为,财政具有分配、调节、监督三
大职能。这也反映了当时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渐被打破,政府需要运用包括财政在内的多种手段对经济实行间接调控的客观要求。当然,这一时期,有的学者还将财政的分配职能进一步分解为筹集财政资金和供应(运用)财政资金职能,从而有“四职能说”。
财政职能与政府职能之间存在以下辨证关系:
财政职能服从和服务于政府职能,财政职能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而转变。
政府职能对财政职能的这种决定性有大量表现(举例)。
政府职能之所以决定着财政职能,根本原因在于财政活动的主体是政府,财政就是为了满足政府的存在和履行其职能的需要而存在的。
财政职能对政府职能具有反作用。
第二章财政职能
本章分四节讲授,其中,第一节只在课堂上简略讲授。全章主要教学内容如下:
关于财政职能的基本认识
财政职能及其与政府职能的关系
我国理论界对不同体制下财政职能的基本阐述
市场经济下的财政职能:资源配置
资源配置及其机制选择
财政发挥资源配置职能的必然性
财政实现资源配置职能的基本机制
市场经济下的财政职能:收入分配
在上述第一个问题解决后,还应合理配置由政府部门支配的那部分社会资源,以便更好地满足社会共同需要。
财政对由政府部门支配的这部分社会资源的配置,主要表现为财政资源的分配与使用结构。如:财政支出中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的比例、生产性支出与消费性支出的比例、各个地区之间的财政支出比例等。
财政调节政府部门内部资源配置的主要手段包括:政府预算、财政投资、财政体制等,其基本机制如下:
二、财政发挥资源配置职能的必要性
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是指财政通过其收支活动以及相应的财税政策制定、调整和实施,可以对人力、物力、财力等社会资源配置结构进行调整和引导,从而提高全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的功能。
在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调节作用的同时,为什么在客观上还必须发挥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呢?对这个问题可以从以下两个层面回答:
公
共
产
品
私人产品
图二社会经济资源在公共与私人部门之间的合理配置
从实践上看,实现社会总资源在两大部门间合理配置的途径,则在于建立健全有关财政收支的民主决策制度。
而财政调节社会总资源在两大部门间的配置的手段主要有:税收、公债、收费等。对于其中的基本机制,可略加说明。
通过有关手段的运用,调节政府部门内部的资源配置
财政职能对政府职能的反作用的表现也随处可见(举例)。
之所以如此,乃因为财政实际上是政府实现其职能的物质基础或经济条件。
二、我国理论界对不同体制下财政职能的基本阐述
我们已知,财政职能与政府职能都具有固有性、历史性和特殊性,而且财政职能要服从和服务于政府职能。由此可以推论,随着经济、社会、政治条件以及经济体制的变化,政府职能从而财政职能必然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也会在理论上反映出来。正因如此,自从1950年代后期我国建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并在1970年代末对其进行渐进式改革以来,理论界对财政职能的概括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尽管政府职能因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阶段及经济体制不同而有差异,但社会主义国家乃至所有现代国家的政府一般都具有如下两大类职能:
政治职能。其主要内容包括维护阶级统治,防止外敌侵略(对外),保障社会安全
有序(对内)。
经济职能。其主要内容包括组织和调控国民经济运行,规范和协调社会经济关系等。
应注意的是,除了上述政治、经济职能之外,现代社会中的政府还具有诸如环境保护、发展文化教育事业等社会管理职能。
边际
收益
+
O
财政收支规模
—
图一社会经济资源在公共与私人部门之间的合理配置
对于社会经济资源在两大部门之间的合理配置,也可以用社会生产可能性曲线(P,social production possibility curve)与社会无差异曲线(S1,S2,S3,social indifference curves)来从理论上加以说明(见图二)。
(一)资源配置及其效率的含义
在经济学中,资源(resources)是指用来生产商品或劳务的各种投入物(inputs),也就是劳动、资本、土地、技术等各种生产要素(production factors)。
而所谓“资源配置”(resource allocation)则是指运用有限的劳动、土地、资本和技术等各种生产要素以形成某种资产结构、产品结构、产业结构和地区结构等的动态过程。
波兰经济学家兰格在1920年代的计划与市场论战中,提出可以通过“试错法”以计划
模拟市场价格来配置资源。
许多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只有依靠(充分竞争的)市场,通过价格――供求机制,才能
促进资源配置实现“帕累托改进”或者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
实践经验似乎已经表明,市场是迄今为止人们所知的最能促进资源有效配置的机制。这也是过去二十年来原来实行计划经济的一些国家开始向市场经济转轨的重要原因之一。然而,理论与实践也表明,市场只是促进资源有效配置的基础性机制,而非唯一的机制,也就是说,在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的同时,还要发挥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
由于用来满足社会共同需要的公共产品与服务(如国防、社会治安等)具有非排他性、非竞争性等特点,因此,社会共同需要就不能或很难依靠市场机制来解决相应的资源配置问题。当然,在一定时期内,用于满足社会共同需要的资源也是有限的,因而财政收支活动本身也面临着如何有效地配置财政资源的问题。
对于满足其他社会需要的资源配置问题,市场也并不总是可以有效地加以解决。其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