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峨眉山月歌等四首诗的赏析

最新峨眉山月歌等四首诗的赏析

《峨眉山月歌》
【唐】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古诗词名句:
(1)李白《峨眉山月歌》一诗中,点明远游时令,叙写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的一句是峨眉山月半轮秋__;明写月映清江美景,暗点秋夜行船之事的一句是_影入平羌江水流
(2)李白《峨眉山月歌》一诗中,点明远游路线,抒发依依惜别情思的两句是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2、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所展现的画面。

峨眉山巍峨耸立,半轮明月悬挂山间,有如青山吐月;皎洁的月影倒映在平羌江面上,江水流动,月影也随着江水前行。

3、说一下“影入平羌江水流”中“入”“流”的妙处。

入”和“流”两个动词描绘出这样一幅画面: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

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

4、诗中连用五个地名,这在绝句中是独一无二的,请写出这五个地名,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

构思精巧,连用五个地名构成一种清朗秀美的意境。

5、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本诗表达了作者离乡江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江南逢李龟年
唐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1.前两句诗人在追忆什么?流露了怎样的感情?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追忆的是往昔与李龟年的交往;流露出来的是对盛世生活的怀恋。

2. 请写出你对“落花时节”的三种理解。

(1)可以理解为“暮春的落花时节”;(2)也可以理解为“国运衰败之际”;(3)还可以理解为“诗人衰病漂泊之时。

3.对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一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C)。

A.诗的前两句中,“寻常见”“几度闻”,既写出李、杜交往之密、友谊之深,又从一个侧面表现“开元盛世”的繁华。

B.诗的最后一句中,“落花时节”比喻诗人和李龟年潦倒凄凉的处境和唐王朝国运的衰落。

C.诗的前两句叙事,后两句直抒胸臆,全诗运用映衬对照的手法来凸现主题。

D.全诗既流露出对“开元盛世”的留恋,又流露出“风景依旧,人事全非”的感慨。

4.赏析后两句诗的表现手法及思想感情。

表现手法:用江南美景反衬离乱世事和沉沦身世。

思想感情:抒发对时世之凋敝丧乱与人生凄凉飘零的感慨之情。

5.清朝蘅塘退士评说:“世运之治乱,年华之盛衰,彼此之凄凉流落,俱在其中。

”请举例说明诗人是用什么手法表现出上述意思的。

地点对比,开元时期京都长安的王侯第宅和江南;时间对比,四十年前于四十年后,荣辱对比,过去是特承顾遇,现在是流落江南;盛衰对比,过去是开元盛世,现在是大历年间,国家已经衰败。

6.请欣赏这首诗的成功之处:
四句诗,从岐王宅里,崔九堂前的“闻歌”,到“落花时节”的相“逢”,一晃就是几十年,岁月沧桑,人世巨变,令人感慨不已。

全诗无一字直写诗人身世之飘零,世事之变迁,但读者的心中却不能不有所触动:安史之乱,国之浩劫。

7.诗歌中点明作者与李龟年密切关系的词语是:寻常几度又逢
8.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对国运衰微的现实的无限感慨和自身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唐 岑 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注:此诗写于安史之乱和长安被陷之时。

【注释】
⑴九日:指九月九日重阳节。

⑵强:勉强。

登高:重阳节有登高赏菊饮酒以避灾祸的风俗。

⑶怜:可怜。

⑷傍:靠近、接近。

1.这首诗写了重阳节这一中国传统节日,从本诗_“九日”、“登高”、“饮酒”、“菊”等词语可以看出。

2.“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是用什么方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寄托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

(2分)诗人一是直接抒情,“遥怜”一词将诗人对故园的思念和担忧直接表现出来;二是以想像的手法描绘了长安故园纷飞的战火,断垣残壁间丛丛寂寞开放的菊花,以写故园菊来写故园长安,让读者仿佛看到一幅鲜明的战乱图,从而形象地表达诗人对故园的思念和对国事的忧虑。

3.这首诗与孟浩然《过故人庄》都有“菊”这个意象,它们有什么不同?
岑诗中的菊花盛开在战火纷飞的家乡,表达的是诗人思乡的惆怅和忧国忧民的情怀,寄托着对和平的渴望;孟诗中的菊花开在环境优美、生活富足的农家小院中,表达了作者对恬静闲适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附《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1.发挥合理的想象和联想,描绘一二句所展现的画面。

举目远眺,蜿蜒数十里的丘陵上耸立着座座高大的烽火台,回乐峰前的沙漠如同白雪飞舞,烽火台上月光皎洁,如同深秋的寒霜。

2、诗中“沙似雪”、“月如霜”两个生动的比喻,形象地描绘出边塞荒凉、凄冷环境特点.
3、前两句写景的作用
前诗前两句写色(如霜的月光和月下雪一般的沙漠),用以烘托征人心境的孤独、悲惨、凄
凉,为后面“尽望乡”作铺垫。

4.这首诗被推崇为中唐边塞诗的绝唱,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芦管”发出幽怨的笛声,触动征人“尽望乡”。

抒发了诗人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5、诗歌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技巧?
诗歌前两句写了大漠月夜图。

①诗人采用比喻修辞方法将月下大漠比作白雪,将明月比作严霜,生动而形象地写出了大漠的荒寒和月色的凄冷; ②对偶:上句仰观,下句俯视,俯仰之间,上下交映,突出了大漠和月色的白光一片,寒气侵人,描绘了边地的寥廓和苦寒; ④诗歌前两句通过写如雪的大漠和如霜的月色,交代了环境的凄清与寒苦,为下两句写戍边将士思乡奠定情感基调。

代建项目前期工作流程图
(项目使用单位)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项目使用单位)
(项目使用单位)
(项目使用单 位、市国土 项目使用单位
项目使用单位 代建机构 项目使用
项目使用单位 代建机构 代建机构 项目使用
单位
代建机构 项目使用单位
项目使用单

代建机构
代建机构
项目使用
单位
项目使用单位 代建机构 代建机构
项目使用
单位
项目使用单位 代建机构
项目使用
单位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