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六章金属塑性成形的工艺理论基础.pptx
第六章金属塑性成形的工艺理论基础.pptx
第六章 金属塑性成形的工艺理论基础
第一节 金属塑性成形的基本工艺 第二节 金属的塑性变形 第三节 塑性变形理论及其假设 第四节 影响塑性变形的因素
第一节 金属塑性成形的基本工艺
自由锻
锻压的基本方 式
模锻 板料冲压 轧制
拉拔
挤压
1.轧制成形
轧制也叫压延,是金属坯料通过一对旋转轧辊之间的间隙而 使坯料受挤压产生横截面减少、长度增加的塑性变形过程。
1、冷变形
➢ 变形温度低于再结晶温度时,金属在变形过程中只有加工硬 化而无回复与再结晶现象,变形后的金属只具有加工硬化组 织,这种变形称为冷变形。
特点:产品表面品质好、尺寸精度高、力学性能好,一般不
需再切削加工。
生产中常用它来提高产品的性能。
2、热变形
➢ 变形温度高于再结晶温度时,变形产生的加工硬化被随即发 生的再结晶所抵消,变形后金属具有细而均匀的再结晶等轴 晶粒组织,而无任何加工硬化痕迹,这种变形称为热变形。
再结晶时的温度称为再结晶温度T再 = (0.35~0.4)T熔(K)
再结晶退火:为了消除加工生产中加工硬化给金属继续进行塑性 变形带来的困难,生产中以再结晶以上的温度加热已加工硬化的 金属,使其发生再结晶而再次获得良好的塑性的操作工艺。
二、金属塑性变形的类型
金属在不同温度下变形对其组织和性能的影响不同,因 此金属的塑性变形分为冷变形和热变形两种。
6)冲压模具结构复杂,精度要求高,制造费用高,只适用于 大批量生产。
第二节 金属的塑性变形
一、金属塑性变形后的组织和性能
金属受外力作用后,先产生弹性变形,当外力超出其屈服 强度后,开始产生塑性变形; 塑性变形过程中随着弹性变形的存在; 当外力去除后,弹性变形将恢复,该现象称为“恢复”。
金属在常温下经塑性变形后,其内部组织变化如下:
模锻广泛应用于: 国防工业和机械制造业,按质量计算模锻件在飞 机上占85%,坦克占70%,汽车占80%,机车占 60%。
6. 板料冲压
板料冲压是利用装在冲床上的冲模对金属板料加 压,使之产生变形或分离,从而获得零件或毛坯的 加工方法。
板料冲压又称薄板冲压或冷冲压。
冲压工艺广泛应用于: 汽车、飞机、农业机械、 仪表电器、轻工和日用 品等工业部门。
图6-8
1)组织变化的特征:
①晶粒沿变形最大方向伸长; ②晶格与晶粒均发生畸变,产 生内应力; ③晶粒间产生碎晶。
2)性能变化的特征:
加工硬化: 随着变形程度的增加,其强度和硬度不断提高, 塑性和韧性不断下降。
有利:强化金属材料 不利:进一步的塑性变形带来困难
加工硬化是一种不稳定的现象,具有自发回复到稳定 状态的倾向,在室温下不易实现。
回复:当温度升高,原子获得热能其热运动加剧,使原子排列 回复到正常状态,从而消除晶格扭曲,并部分消除加工硬化。
回复时的温度称为回复温度T回 = (0.25~0.3)T熔(K)
再结晶:当温度继续升高到T熔的0.4倍,金属原子获得更多的 热能,开始以碎晶或杂质为核心结晶成为细小而均匀的再结晶 新晶粒,从而消除全部加工硬化。
它是生产型材、板材和管材的主要方法。生产效率高、 产品质量好、成本低、节约金属。
图6-1 轧制
2. 挤压成形
挤压成形是使坯料在外力作用下,使模具内的金属坯料产 生定向塑性变形,并通过模具上的孔型,而获得具有一定 形状和尺寸的零件的加工方法。
图6-3 挤压
3. 拉拔成形
拉拔是使金属坯料通过一定形状的模孔,使其横截面 减小、长度增加的加工方法,如图6-5所示。产品形状尺寸 精确、表面质量好、机械强度高,常用于拔制金属丝、细管 材和异型材等。
➢ 特点: ①可以用较小的功产生较大变形,可加工出形状复杂、尺寸
较大的塑件;
②再结晶组织力学性能较高。 ③金属表面易形成氧化皮,产品尺寸精度和表面品质较差,
劳动条件较差,生产率较低。
➢ 金属压力加工生产多采用热变形来进行。
三、纤维组织的利用原则
金属压力加工生产采用的最初坯料是铸锭,其内部组织 很不均匀,晶粒较粗大,并存在气孔、缩松、非金属夹杂物 等缺陷。
板料冲压的特点:
1)在常温下加工,金属板料必须具有足够的塑性和较低的变 形抗力。
2)金属板料经冷变形强化,获得一定的几何形状后,结构轻 巧,强度和刚度较高。
3)冲压件尺寸精度高,质量稳定,互换性好,一般不需机械 加工即可作零件使用。
4)冲压生产操作简单,生产率高,便于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
5)可以冲压形状复杂的零件,废料少。
➢ 铸锭加热后经过压力加工,由于金 属经过塑性变形及再结晶:
第二篇 金属的塑性成形工艺
塑性成形工艺:
指固态金属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塑性变形,获得所需 形状、尺寸及力学性能的毛坯或零件的加工方法。
外力: 冲击力——锤类设备 压力——轧机、压力机
具有较好塑性的材料如钢和有色金属及其合金均可 在冷态或热态下进行塑性成形加工。
第六章 金属塑性成形的工艺理论基础 第七章 锻压成形工艺 第八章 板料的冲压成型工艺 第九章 金属的其他成形工艺
2)锻件内部的锻造流线比较完整,从而提高了零件 的力学性能和使用寿命。
3)锻件表面光洁,尺寸精度高,节约材料和切削加 工工时;
4)生产率较高; 5)操作简单,易于实现机械化; 6)生产批量越大成本越低。
模锻的缺点:
1)模锻是整体成形,摩擦阻力大,故模锻所需设 备吨位大,设备费用高;
2)锻模加工பைடு நூலகம்艺复杂,制造周期长,费用高。故 只适用于中小型锻件的成批或大批生产。
图6-5 拉拔
4. 自由锻
自由锻指将金属坯料放在锻造设备的上下砥铁之间,施 加冲击力或压力,使之产生自由变形而获得所需形状的成形方 法。
坯料在锻造过程中,除与上下砥铁 或其它辅助工具接触的部分表面外, 都是自由表面,变形不受限制,锻件 的形状和尺寸靠锻工的技术来保证, 所用设备与工具通用性强。
自由锻主要用于:
单件、小批生产,也是生产大型锻件的唯一方法。
5. 模锻
模锻是将加热好的坯料放在锻模模膛内,在锻压力 的作用下迫使坯料变形而获得 锻件的一种加工方法。
坯料变形时,金属的流动 受到模膛的限制和引导,从而 获得与模膛形状一致的锻件。
与自由锻相比,模锻的优点是:
1)由于有模膛引导金属的流动,锻件的形状可以比 较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