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学案例说课稿

教学案例说课稿

《第七节哺乳动物》教学案例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的教学案例是第七节哺乳动物。

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六个方面来展开。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学》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七节的内容,是动物的主要类群最后一节内容,学习本节内容为理解动物的运动和行为这一章奠定基础。

八年级的学生对生物学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但本课对学生而言,用辩证的思维来学习人与哺乳动物的关系具有较大的难度。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根据新课标要求,我确定了以下三维目标: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概述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2、能力目标:会阐明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如狼和家兔在牙齿等方面)与其陆地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

3、生物学科素养:通过哺乳动物与人类关系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生物学科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性,进一步树立爱护大自然、保护哺乳动物的观念。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教学难点:掌握哺乳动物的结构特征及其对环境的高度适应性。

四、教学方法:合作探究式教学、实验法、归纳总结法等。

接下来,我将详细说说我的教学过程。

五、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动物,之前也学习了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等,那么,你们知道生活中哪些是哺乳动物吗?答:马、兔、熊猫、人类等。

当学生看到这
幅图片的时候,纷纷表示这里有自己在诵读可爱的中国,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对
于本节课的学习兴趣。

第二环节:解决重点,突破难点
小组合作,观察下列图片,你能否发现它们的共同点并进行归纳总结出来吗?答: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1、体表被毛(鲸等少数水生种类的体毛退化)。

2、胎生,哺乳。

其中人的胎生的图片让学生印象特别深刻,取得很好教学效果。

(1)、胎生:哺乳动物的生殖方式与其他动物不同:绝大多数哺乳动物的胚胎在雌性体内发育,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营养,发育到一定阶段后从母体中产出,这种生殖方式叫做胎生。

(2)、哺乳:雌性用自己的乳汁哺育后代,使后代在优越的营养条件下成长。

(3)、胎生、哺乳的意义:胎生能使胚胎有一个更好、更安全的环境和获得更充足的营养,哺乳也可以使后代得到较好的照顾及获得充足的营养,这样就大
大提高了哺乳动物后代的成活率,增强了对陆地环境的适应能力。

(4)人们常说:牙疼不是病,疼起来真要命。

你们了解自己的牙齿吗?让我
们一起来进行分组实验。

每两个人为一组,每组一面镜子观察自己的牙齿并进
行分类。

一个学生组长的视频。

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3、(1)门齿:适于切断食物。

(2)犬齿:适于撕咬食物。

(3)臼齿:咀嚼食物(磨碎食物)。


图填空。

课堂上边讲边练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

思考:1、牙齿的分化与食性有什么关系?答:牙齿的分化与食性相适应:兔
等草食动物不需要撕裂肉食,所以草食动物的犬齿一般退化;狼等肉食动物需
要用犬齿撕裂肉食,所以犬齿发达。

2、牙齿分化的意义?答:牙齿分
化既提高了哺乳动物摄取食物的能力,又增强了对食物的消化能力。

第三环节:小组讨论,归纳总结
思考:哺乳动物与人类生活有哪些关系?答:1、有利的方面:(1)为人类提供食物;(2)提供丰富多彩的服装原料;(3)人类的得力助手。

2、有害的
方面:对农林牧业造成危害、有时还会传播疾病等。

第四环节:巩固知识,拓展延伸
我会给学生3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巩固知识,并让学生思考: 1、以小狗为例说出哺乳动物哪些特征适于陆地生活?2、哺乳动物对人类有利有弊,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哺乳动物和人类的关系呢?
我这样让学生思考的目的是巩固学生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运用生物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最后,我来说说教学反思与总结
六、教学反思与总结
1、本节课以人为主线来学习哺乳动物,比如研究自己的牙齿的分类,让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更加深刻。

2、本课的难点:哺乳动物是高级动物,可以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这些都与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有关。

3、通过本课的学习,还有不足之处:学生不会很好的运用辩证的思维来理解人类与哺乳动物的关系。

以上就是我教学案例的所有内容,谢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