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碳氮共渗与氮碳共渗区别

碳氮共渗与氮碳共渗区别

广义的碳氮共渗可以分为碳氮共渗和氮碳共渗,氮碳共渗以渗氮为主,即低温碳氮共渗;碳氮共渗以渗碳为主,有中高温碳氮共渗。

渗碳:渗碳后的工件经淬火和低温回火,使表面具有高硬度和耐磨性,而心部仍保持良好的塑性和韧性,从而满足工件外硬内韧的使用要求。

渗氮:零件渗氮后表面形成一层氮化物,不需要淬火就可以具有高的硬度、耐磨性、抗疲劳性和一定的腐蚀性,而且变形也很小。

碳氮共渗:又称氰化。

碳氮共渗是将钢件表面同时渗入碳原子和氮原子,形成碳氮共渗层,以提高工件的硬度、耐磨性和疲劳强度的处理方法。

等离子氮化由于其温度低、渗氮周期短(温度为500-520℃,时间为12至15小时)组织由ε相、γ相组成,基本不含有脆性ξ相,从而使热应力和组织应力大为降低,变形量小,不易开裂,可作为最终工序。

气体渗氮温度一般为500~560℃,时间一般为30至50小时,采用氨气(NH3) 作渗氮介质,可以看出温度虽然不高,但时间很长,其热应力就大。

组织由ε相、γ相组成,处理不好时有脆性ξ相。

气体软氮化(碳氮共渗)温度常用560-570℃,因该温度下氮化层硬度值最高。

氮化时间常为2-3小时,因为超过2.5小时,随时间延长,氮化层深度增加很慢。

可以看出碳氮共渗的温度最高,其组织由ε相、γ相和含氮的渗碳体Fe3(C,N)所组成,所以热应力和组织应力都较前两者大,再者渗层薄,所以不能承受重载。

但这种处理也有优点,由于软氮化层不存在脆性ξ相,故氮化层硬而具有一定的韧性,不容易剥落。

三者比较而言以等离子效果最佳,气体渗氮次之,碳氮共渗最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