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渗碳及碳氮共渗齿轮热处理质量检验综述
渗碳及碳氮共渗齿轮热处理质量检验综述
影响硬化层深度的主要因素有:渗碳 介质的碳势,渗碳温度,渗碳时间,工件的 表面状态,装炉量等等 1 . 2 表面硬度
表面硬度为齿宽中部节圆附近的表面 的硬度。
汽车齿轮表面硬度要求一般为HRC58 -63,我 公 司 的 产 品 要 求 在 HV700 以 上 。表 面硬度是齿轮热处理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 素,表面硬度低,耐磨性能差,降低抗接触 应 力 的 能 力, 使 齿 面 容 易 形 成 疲 劳 剥 落 。表 面硬度不合格是常见的热处理缺陷之一, 渗碳及碳氮共渗齿轮硬度不足多由渗碳时 间不足,淬火时脱碳,淬火温度过低,淬火 冷却速度不足,表面残余奥氏体量过多,回 火过度,工件表面不清洁等因素造成的。 1 . 3 碳化物数量及分布
参考文献 [1] 方 向 威 ,等 编 著 . 金 相 检 验 . 机 械 电 子 工
业部理化人员资格培训教材. [2] 李 炯 辉 , 林 德 成 编 著. 金 属 材 料 金 相 图
谱.机械工业出版社.
科技创新导报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I n n o v a t i o n H e r a l d
下测至515HV处的垂直距离。 (3)深度的控制 齿轮表面的硬化层深度是使其获得优
良 性 能 的 重 要 参 数 。不 同 用 途 , 不 同 模 数 的 齿 轮 , 其 深 度 亦 不 相 同 。对 同 一 种 齿 轮 而 言,如果层深过厚,会导致齿轮的弯曲疲劳 性能下降,脆性增大,而如果层深过薄,也 会降低弯曲疲劳强度,还会造成齿面早期 疲劳剥落, 甚 至 硬 化 层 被 压 碎 。为 了 使 齿 轮 获得良好的抗弯曲疲劳性能,渗碳层深度 不宜太厚;但在要保证齿面的抗接触疲劳 性 能 时, 则 渗 碳 层 应 以 深 一 些 为 好 。如何合 理地选择渗碳层深度,一般是根据齿轮材 料, 使 用 情 况 和 工 艺 条 件 做 全 面 考 虑 。通 常 是依据齿轮模数的大小进行确定。
目前普遍认为,从兼顾疲劳强度和耐 磨性能出发,将渗碳层表面的碳浓度控制 在0.8%~1.05%范围之内,是比较合理的。
生产中往往由于渗碳浓度过高,造成渗 层中碳化物级别超出要求范围,所以应严 格控制热处理工艺,保证生产出合格产品。 1 . 4 非马氏体组织
国家标准中规定:表面非马氏体组织 最深不得超过0.02mm。
值得提出的是,齿轮表面是否需要有 明显的碳化物存在,目前的意见尚不一致, 一种看法是:由于齿轮在使用时主要是由 于接触应力作用而损坏,而碳化物的存在 容易成为疲劳的起始点,所以主张齿面应
无 明 显 碳 化 物 。另 一 种 看 法 是 : 为 了 保 证 齿 面具有足够的碳浓度和良好的耐磨性,使 齿面上均匀分布着细小颗粒状的碳化物是 必要的。
1 检验与控制 1 . 1 渗碳及碳氮共渗层深
(1)金相法测层深 在1987年以前,国内对渗碳及碳氮共 渗 件 层 深 的 检 验 多 采 用“ 金 相 法 ”, 各 生 产 厂家根据本厂的生产特点及产品的使用情 况,制定各自不同的检验标准和技术要求。 用金相法检测层深,必须是在平衡的 组织状态下进行,即零件必须进行等温退 火 处 理, 再 进 行 检 验 。渗 层 深 度 包 括 过 共 析 层、共 析 层 及 全 部 过 渡 区 域, 即由表面起到 心 部 组 织 为 止 的 总 深 度 。共 析 层 深 度 系 指 由表面起至出现显著的铁素体为止的深 度 。表 面 层 含 碳 量 应 大 于 0 . 8 % 。渗 碳 层 中 过 共析和共析层深度应为渗碳层总深度的 50%~75%。 用金相法检测层深最大的问题是:它 是一种间接的测量方法,不能直接反映零 件 的 使 用 性 能 。如 果 渗 碳 层 深 度 合 格 而 淬 火组织不合格,用金相法测层深是无法检 测到的。 (2)硬度法测层深 随着汽车产业的发展,检测标准与国 际国准的接轨日趋重要,1988年我国等效 采 用 了 I S O 2 6 3 9《 钢 件 渗 碳 淬 火 硬 化 层 深 度 的 测 定 和 校 核 》而 制 定 了 国 家 标 准 G B / T 9 4 5 0《 钢 件 渗 碳 淬 火 有 效 硬 化 层 深 度 的 测 定 和 校 核 》, 即开始使用“ 硬 度 法 ”对渗碳淬 火 件 进 行“ 有 效 硬 化 层 深 度 ”的 检 测 。标 准 规定:从零件表面到维氏硬度值为550HV1 处的垂直距离为零件的淬硬层深度,也叫 有效硬化层深度。 用硬度法检测层深,它的检测结果直接 反映了零件的使用性能,因而更直观有效。 在QC/T262及QCn29018汽车行业标准 中,对汽车渗碳及碳氮共渗齿轮的有效硬 化层深度的检测部位及方法进行了明确规 定:从轮齿表面起,在9.81N(1Kgf)载荷下 测至550HV,也可以在49.031N(5Kgf)载荷
如果在齿面上出现较深的非马氏体组 织,势必造成表面硬度下降,加剧麻点磨损 和疲劳剥落的产生,这是不允许的。
2 小结 齿轮的热处理质量直接关系到齿轮的
使用寿命,即:齿轮的表面及心部的金相组 织缺陷直接影响着齿轮使用性能。
在现生产中,通常是以零件的金相检 验来保证产品的热处理质量,稳定产品的 热 处 理 工 艺, 生 产 合 格 产 品 。同 时 也 可 以 通 过理化分析的方法,根据零件的损坏形态, 原材料的结构缺陷,判定零件损坏的性质, 分析失效原因。
织的检测,可以很好的控制齿轮的热处理质量。
关键词: 金相法 硬度法 硬度 碳化物
中图分类号:TP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6(b)-0091-01
齿轮是汽车结构中的重要基础部件, 齿轮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汽车产品的 性 能 和 使 用 寿 命 。影 响 汽 车 齿 轮 使 用 寿 命 的 因 素 很 多 , 除 设 计 、选 材 、冷 加 工 及 使 用 条 件 外 、齿 轮 的 热 处 理 质 量 起 着 重 要 的 作 用 。渗 碳 及 碳 氮 共 渗 齿 轮 热 处 理 质 量 的 好 坏 是 通 过 有 效 硬 化 层 深 度 、硬 度 及 金 相 组 织来鉴别的,因此必须对齿轮热处理后的 质量进行准确的检验及严格的控制。
根 据 渗 层 中 碳 化 物 的 大 小 、形 状 、数 量 及分布情况分为8级,评定时按QC/T262及 QCn29018中的碳化物级别图进行,常啮合 齿轮1-5级合格,换档齿轮1-4级合格,检 测部位以齿顶角及工作面为准。
渗 层 中 碳 化 物 的 数 量 、形 状 以 及 分 布 , 直接影响着齿轮的使用寿命,块状呈断续 网状或者网状分布的碳化物,它们破坏了 金属基体的连续性,起着造成应力集中的 缺口作用, 并 可 能 成 为 裂 纹 源 。在 齿 轮 使 用 过程中,导致牙齿折断,齿端崩损,加速齿 面疲劳麻点的形成11 NO.17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
渗碳及碳氮共渗齿轮热处理质量检验综述
赵美惠 ( 山东上汽汽车变速器有限公司 山东省烟台市 2 6 5 5 0 0 )
摘 要; 齿轮的热处理质量直接关系到齿轮的使用寿命, 而齿轮的热处理工艺通常有二种: 渗碳及碳氮共渗, 通用对层深、硬度及金相组
所谓非马氏体组织,通常是指在渗碳 或碳氮共渗层中最表面出现的黑色组织或 黑色网络组织,这种组织只有极薄的一层, 约为0.008~0.04mm,这种黑色组织一般为 屈氏体组织。
零件在渗碳气氛中,由于氧原子在其 表面上富集,并沿着晶界向里扩散,致使钢 中 的 铬 、锰 、硅 等 元 素 发 生 内 氧 化 , 同 时 又 因为渗入的碳与其它合金元素相互作用, 生成合金碳化物,故而造成了在氧化物或 碳化物附近区域奥氏体中合金元素的贫化 现象,在淬火过程中,零件的表面区形成了 沿晶界分布的屈氏体组织,轻者呈网状,重 者则连成片。
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