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015加拿大早产儿喂养指南
2015加拿大早产儿喂养指南
9、无创通气极低体重儿的喂养
9.1 建议 谨慎加奶。不能把腹胀作为喂养不耐受的征象,在<1000g 早产儿尤其如此。 9.2 依据 无创通气可以导致腹胀,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 降低早产儿的餐前餐后肠血流量(LOE 4)。Jaile等人的研 究对比25例nCPAP早产儿和29例无CPAP的早产儿,<1000g 和≥1000g早产儿中分别有83%和14%因CPAP导致肠胀气, 本研究中无NEC病例,但本研究样本量太小不能对NEC发病 率做出结论。
7、开始喂养时乳品选择
7.1 建议 首选母亲挤出的母乳或初乳,次选捐赠母乳,若均无可选 早产儿专用奶粉。 7.2 依据 新鲜挤出的母乳对早产儿有诸多益处。虽然没有对比新鲜 母乳和冷冻母乳的直接证据,但考虑到冷冻过程中共生物、 免疫细胞、免疫因子消耗和酶活性下降,推荐使用新鲜母 乳。母乳喂养(母亲母乳或捐赠母乳加母乳来源的增强剂) 的新生儿比早产儿奶粉喂养或人乳加牛乳来源增强剂喂养 组NEC发病率更低(LOE 1b)。一项成本效益分析研究表 明,纯人乳品喂养降低NEC发病率,从而可以缩短住院时 间,节省医疗费用(平均每个极早产儿节省8167美元)。
2.1 建议 出生体重<1000g的早产儿喂养目标是生后2周内达到全胃肠 内喂养(~150-180ml/kg/d),1000-1500g早产儿目标是 生后1周内达到全胃肠内喂养。个别早产儿特别是1000g以下 早产儿不能耐受大量肠内喂养,因此本目标需要个体化评估。
2.2 依据 较快达到全胃肠内喂养可以尽快拔除血管内置管、减少败血 症发生、减少其他导管相关的并发症(LOE 2b)。标准化喂 养方案可以改善极低出生体重儿预后。生后1周内达到全胃肠 内喂养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在一项随机对照研究中,喂养量 达到170ml/kg/d的中位时间是生后7天,而且并不增加呼吸 暂停、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
12.2 依据
胃内储留并不像以前认为的是NEC的重要预测因素,在 一定的喂养量范围内,没有必要检查胃内储留量。全 肠外营养早产儿的胃内储留量的(平均值+2标准差) 大约是4ml(LOE 4)。Mihatsch等认为<750g早产儿胃 内储留量2ml以内可以接受,750-999g早产儿胃内储留 量3ml以内可以接受。 多元回归模型结果发现,胃内储留量和绿色储留物与 14日龄时达到的肠内喂养量无关。近来研究认为胃内 储留量≤5ml/kg可以接受,但没有对不同截断值进行 比较分析。一项50个早产儿的前瞻性研究结果是,喂 养结局与胃内储留量没有相关性(LOE 2b)。
2015加拿大早产儿喂养指南
(全文详解版)
包钢医院儿科
张亚京
1、 引言
足够的营养是极低出生体重儿生长和健康的必要条件。营 养方案首选肠内营养,早期肠外营养是肠内营养的补充。 极低体重儿喂养的首要目标是在最短时间内达到全肠内营 养,维持最好的生长和营养状态,并避免喂养速度过快导 致的不良并发症。 加拿大McMaster大学的多学科工作组开展了结构化文献 查阅,严格提出循证依据,提交给更多新生儿科医生商讨, 最终形成了本文的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喂养建议
按照循证医学中心的标准标注出了证据级别(LOE),证 据级别分类如下: 1a 随机对照研究(RCT)的系统评价 1b 置信区间较窄的单个随机对照研究 2a 队列研究的系统评价 2b 单个的队列研究或低质量的随机对照研究 3a 病例对照研究的系统评价 3b 单个的病例对照研究
2、达到全胃肠内喂养的时间
国内权威指南对早产儿营养提出建议
早产儿管理指南
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临床应用 指南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喂养建议
1. 中华儿科杂志 2006;44(3): 188-191. 2. 中华儿科杂志 2006;44(9): 711-714. 3. 中华儿科杂志 2009;47(7): 508-510. 4。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13;34(10):
10、伴低血压的极低体重儿的喂养
10.1 建议 暂无足够证据提出某项建议。 10.2 依据 尚无系统性低血压极低体重儿喂养策略的相关文献。
11、采用吲哚美辛/布洛芬治疗者的喂养
11.1 建议 如果已经开始微量喂养,继续进行非营养性喂养,吲哚美 辛疗程结束后才进行营养性喂养。如果是禁食的早产儿, 以母乳进行非营养性喂养。 目前没有随机对照实验对比研究吲哚美辛治疗和布洛芬治 疗时的喂养情况,只有间接证据支持布洛芬可能更安全。 11.2 依据 一项临床研究研究对象是每日喂养量≤60ml/kg/d、需要 药物治疗关闭动脉导管的117例新生儿,随机分为继续微 量喂养组和药物治疗期间禁食组,微量喂养组在更短时间 内达到喂养量120ml/kg/d。 布洛芬不会减少肠系膜血流量,因此比吲哚美辛安全。一 项包括19个研究的荟萃分析发现,布洛芬组NEC发病率较 低(LOE 1a)。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非营养性喂养:
开始时间、喂养量、持续时间 4.1 建议 非营养性喂养定义为最小喂养量(10-15ml/kg/d)。 建议生后24小时内开始非营养性喂养,超早产儿、超 低出生体重儿及生长发育受限早产儿可适当谨慎处理。 若生后24-48小时仍无母乳或捐赠母乳,可考虑代乳 品喂养。尚无足够证据对营养性喂养前的非营养性喂 养持续时间做出建议。
12、喂养耐受性的评估
12.1 建议 不必常规检查胃内储留物。只在达到每餐最小喂养量时检 查餐前胃内储留量,我们建议这个每餐最小喂养量是: <500g早产儿:2ml, 500-749g早产儿: 3ml, 750-1000g早 产儿: 4ml, >1000g早产儿: 5ml。 不必常规测量腹围。 单纯的绿色或黄色胃储留物并不重要。呕吐胆汁样物提示 可能存在肠梗阻。有血性胃储留物时需要禁食。
8、伴/不伴脐动脉舒张末期 无血流或反流的小于胎龄儿(SGA)的喂养
8.1 建议 如果腹部查体未见异常,可以生后24小时内开始喂养, 但加奶时谨慎,采取每日加奶量的最低值。<29周小于 胎龄儿伴脐动脉舒张末期无血流或反流者,生后10天内 极其缓慢加奶。尽最大努力选择母乳,特别是脐动脉舒 张末期无血流或反流、<29周的小于胎龄儿。
8.2 依据 Mihatsch等研究124例极低出生体重儿(其中35例伴有宫内生 长发育受限),宫内生长发育受限组与无生长发育受限组达到 全量喂养的时间无显著性差异。多元回归分析表明,脐动脉阻 力、脑保护反射、Apgar评分、脐动脉血pH、宫内生长发育受 限等对达到全量喂养的时间无预测作用。一项关于产前脐血流 异常的SGA早产儿的RCT研究中,早期喂养组和延迟喂养组 NEC和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LOE 2b)。 另一项SGA早产儿的RCT研究对比了微量胃肠内喂养和禁食五 天,NEC发病率无显著性差异,而且微量胃肠内喂养组有缩短 NICU住院时间的倾向(LOE 2b)。
5、非营养性喂养的禁忌症
5.1 建议 肠梗阻或会出现肠梗阻的情况时停止喂养。 窒息、呼吸窘迫、败血症、低血压、血糖代谢紊乱、机械 通气、脐血管置管不是非营养性喂养的禁忌症。 5.2 依据 一项荟萃分析指出伴有窒息、呼吸窘迫、败血症、低血压、 糖代谢紊乱、机械通气、脐血管置管的极低出生体重儿未 发现不良反应增加(LOE 1a-)。
4.2依据 一项囊括了9项研究、754名极低出生体重儿的系统性综 述中,非营养性喂养量为10-25ml/kg/d不等,开始喂养 时间从生后一天开始。与禁食相比,尽早开始非营养性喂 养并不能更早地达到全胃肠内喂养,NEC发生率无差异 (LOE 1a-),需要进行更多研究以找到适合于极早产儿、 超低出生体重儿和生长发育受限早产儿的临床建议。 另一项系统性评价对开始营养性喂养的时间与预防NEC的 关系进行综述,认为早期进行肠胃内喂养(生后1-2天) 并不增加NEC、喂养不耐受的风险和死亡率(LOE 1a)。
3、喂奶频次
3.1 建议 建议1250g以上早产儿每3小时喂奶一次。1250g以下早 产儿尚无足够证据决定选择每隔3小时喂奶还是每隔2小 时喂奶。 3.2 依据 在一项随机对照研究中,92名出生体重<1750g的新生儿 随机分为隔3小时喂养组和隔2小时喂养组,两组间喂养 不耐受、呼吸暂停、低血糖、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 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隔3小时喂养组花在喂奶上的时间 少于隔2小时喂养组(LOE2b)。另外两个回顾性研究得 出的结论相反,一项研究认为隔3小时喂养和隔2小时喂 养效果相似,另一项研究认为隔2小时喂养更有益处。
推荐意见
无母乳(捐赠母乳)或无 法母乳喂养的情况下, 推荐使用早产儿配方奶
ESPGHAN Committee on Nutrition. J Pediatr Gastroenterol Nutr. 2010;50:85 –91 《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早产儿管理指南. 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13;34(10):782-787 J Pediatr 2013;162:S17-25 J Pediatr 2013;162:S90-100 Guidelines for Feeding Very Low BirthWeight Infants.Nutrients.2015;7:423-442
6、营养性喂养:
开始时机、喂养量、频次、增加速度 6.1 建议 出生体重<1000g早产儿自15-20ml/kg/d开始营养性喂养, 每天增加15-20ml/kg/d,观察2-3天,如果可以耐受再考 虑提高加奶速度。>1000g早产儿自30ml/kg/d开始营养性 喂养,每天加奶30ml/kg/d。 6.2 依据 荟萃分析结果发现,快速加奶(30-35ml/kg/d)并不比慢 速加奶(15-20ml/kg/d)增加NEC风险、喂养中断和死亡 率(LOE 1a),并且可以帮助早产儿更快恢复出生体重 (LOE 1b)、更快达到全胃肠内喂养(LOE 2b)。暂时没 有关于超低出生体重儿亚组的研究,我们建议超低出生体 重儿从较小量开始喂养(15-20ml/kg/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