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各地垃圾分类的主要模式

各地垃圾分类的主要模式

各地垃圾分类的主要模式
模式一:“辛庄模式”(农村)
北京市昌平区兴寿镇辛庄村。

三百六十多户。

人口一千六百多人,2016年五月开始开展垃圾分类工作,取得一定成绩,政府认可,媒体把该村当做典型做了宣传报道, 该村垃圾分类模式.
具体做法:
1、村委会负责本村街道保洁、垃圾清运、垃圾分类,没有外包给企业。

2、村委会给每户发放标有“厨余垃圾”字样绿色小桶“其它垃圾”字样黑色小桶各一个,村民自备两个纸箱分别盛装厨余垃圾、其它垃圾、可回收垃圾、有毒有害垃圾,
3、居民按照分类标准在家中把垃圾分类装入桶、箱内,这种方法该村称之为“两桶两箱分类法”。

4、保洁员每天用装有四个垃圾桶的三轮车定时、定点在村内巡回收集,
5、保洁员把每天收集的"其他垃圾"运送到村内的垃圾中转站,再由镇垃圾运输队运到垃圾场填埋,"厨余垃圾"运送到村旁堆肥地点堆肥."可回收垃圾"、“有毒有害垃圾”放在储存点二次分拣后卖给处理厂。

对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有毒有害垃圾定时定点投放收集,人工刷卡记录个人投放垃圾数据,然后运送到专业公司的处理厂,其它垃圾不负责运输。

南京有几家公司承包的七个区内的五十多个居民小区都是这种模式,差异不大。

具体做法是:
1、前期有街道居委会负责对居民进行垃圾分类投放宣传发动工作。

2、小区内设一个厨余垃圾点,一个可回收垃圾点。

3、收集时间:厨余垃圾早7:00-9:00或19:00-21:00 可回收垃圾每周三、日两次。

4、厨余收集点放两个标有“厨余垃圾,其它垃圾”字样,普通塑料桶两个。

可回收垃圾点放标有“纸张”、“金属”、“玻璃”、“塑料”、“有害”字样普通塑料垃圾桶各一个。

5、每个垃圾点安排一名工作人员,负责监督协助居民投放,并负责用刷卡器给持卡投放垃圾居民刷卡记分。

工作人员工作时间每天2小时,每小时工资15元。

6、小区内设定时定点积分商品兑换点,每月2次,每次2小时。

7、每天把厨余垃圾用送到堆肥场,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不定期运送到相应处理厂。

人工对厨余垃圾和其它垃圾两个桶内的垃圾二次分拣。

北京房山区一家公司承包的政府招标项目采用的是这种模式。

具体做法:
*小区内要有督导员负责指导、监督居民分类投放。

*小区内每个楼道口附近只放厨余垃圾桶和其它垃圾桶各一个,每天工作人员将桶内的垃圾进行二次人工分拣,承包人再把分拣后的厨余垃圾、其它垃圾分装,用专用车辆运输到“燕山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北京海川得益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处理厂”可回收的运到专业公司的处理厂。

模式四:
互联网+再生资源回收
“e”袋公司在连云港多个小区做的公益试点项目具体做法:
1、互联网线上线下收购再生垃圾。

2、小区内设有可回收垃圾点,有工作人员上班。

3、线上有工作人员上班,网上预约上门收购。

4、可回收垃圾线上可兑换成账户余额,线下在垃圾点可兑换现金或物品。

5、收购的可回收垃圾卖到再生资源处理场。

模式五:
互联网智能垃圾分类系统+生活垃圾分类
此模式具有科学性、先进性,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这种模式
能更好的满足项目需求和服务内容,在未来市场竞争中有优势,但成本太高。

益趣科技公司、中国天楹公司在杭州、天津居民小区垃圾分类试点(不是承包)项目,采用的此种模式。

具体做法:
1、每个小区内设有宣传橱窗、展板、标语、活动室等宣传设施。

2、小区内配备一定数量的智能分类(不含厨余垃圾)垃圾桶、智能垃圾袋发放机,智能积分礼品兑换机,分类系统平台(二维码管理)、互联网系统,实现投放人刷卡自动、领袋自动、兑换自动、数据统计自动,互联网监控等功能。

3、小区内设有垃圾(存放点)分拣场地。

4、小区内其它垃圾不负责运输。

5、小区内安排3名工作人员负责指导居民投放、协助分拣、运送等工作。

6、有毒有害垃圾运送到顶点处理厂,可回收垃圾运送到再生资源回收点。

五、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项目实施(接摊)方案
1、和甲方对接,由甲方牵头召开街道、(乡镇、村)小区业主委员会,物业、垃圾末端处理厂协调会。

2、在甲方、物业配合下,做好居民垃圾分类宣传发动工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