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命周期选择的手册

生命周期选择的手册

目录
1. 目的 (2)
2. 范围 (2)
3. 职责 (2)
4.工作程序 (2)
4.1公司定义的软件生存周期模型 (2)
4.2软件生存周期模型的选择准则 (2)
4.2.1 瀑布模型选择准则 (2)
4.2.2增量模型选择准则 (2)
4.2.3快速原型选择准则 (3)
4.3软件生存周期模型 (3)
4.3.1 瀑布模型 (3)
4.3.2增量模型 (4)
4.3.3快速原型模型 (4)
4.4各时期的任务、活动、工作产品和质量操纵 (6)
4.4.1 标准型 (6)
4.5软件生存周期裁剪指南 (8)
4.5.1裁剪指南 (8)
5.参考资料 (9)
1. 目的
指导项目组在制定项目开发打算时期,选择适合项目特点的生存周期,并能按照软件生存周期定义的工作流程进行工作。

2. 范围
本过程适用于新开发的软件项目。

3. 职责
软件项目经理负责依照项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生存周期。

4.工作程序
4.1公司定义的软件生存周期模型
软件生存周期定义可视软件项目特性识不和所选软件开发模型而异,公司拟推举采纳的软件生存周期模型有
1、瀑布模型
2、增量模型
3、快速原型模型
4.2 软件生存周期模型的选择准则
定义一个适用的软件生存周期是软件项目策划的基点,也是用以规范项目治理的重要手段。

为此,对项目定义软件生存周期时,应首先依照各项目的特性和选择准则从本规范中选取一个合用的软件生存周期模型,随后再通过裁剪给出适用于本项目的软件生存周
期定义。

4.2.1 瀑布模型选择准则
1、用户开始就给出明确的需求,且在开发过程中需求没有或专门少变化;
2、分析设计人员对应用领域专门熟悉;
3、低风险项目(对目标、开发环境专门熟悉);
4、用户应用环境稳定;
5、用户除提出需求以外,专门少参与开发工作;
6、用户同意在项目的开发晚期才能得到程序的运行版本。

4.2.2增量模型选择准则
1、用户需求在整个项目开发过程中可能发生变化;
2、客户同意分时期交付;
3、分析设计人员对应用领域不熟悉或难以全面把握;
4、中等或高风险项目(对工期过紧且可分时期提交的项目或对
系统目标、开发环境不熟悉的项目);
5、用户需要参与整个软件开发过程;
6、使用面向对象的语言或第四代语言。

4.2.3快速原型选择准则
1、用户定义了软件的一般性目标,但不能标识出详细的输入、处
理和输出需求
2、开发者不能确定算法的有效性、操作系统的适应性或人机交互
的形式;
3、分析设计人员对应用领域不熟悉;
4、高风险项目;
4. 3 软件生存周期模型
软件生存周期按时期划分可分为需求时期、策划时期、设计时期、实现时期、测试时期、交付时期。

4.3.1 瀑布模型
瀑布模型规定了各项关键软件工程活动时期是自上而下、相互衔接、逐级下落如同瀑布的固定次序。

当某时期发觉上游缺陷时可通过追溯予以消除或改进。

4.3.2 增量模型
增量模型是遵循递增方式来进行软件开发的,融合了瀑布模型的差不多成分和原型模型的迭代特征。

软件产品是被作为一组增量实现的,每一个线性序列产生一个可公布的增量,每一个增量均公布一个可操作的产品。

n )
4.3.3快速原型模型
原型模型从需求收集开始,开发者和用户一起定义软件的总体目标,标识出已知的需求后,进行快速设计,导致原型的建立(原型不可作为正式的产品进行公布、交付),再进一步精化待开发软件的需求,通过逐步调整原型使其满足客户的要求,整个过程是迭代的。

快速原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