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史名句
史记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外举不隐仇,内举不隐子
以书御者不尽马之情,以古制今者不达事之变
小人徒见利,而不顾其害
以权利合者,权力尽而交疏
家贫则思良妻,国乱则思良相
一沐三捉发,一一饭三吐哺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隐忍就功名
积羽沉舟,群轻折轴,众口烁金
物有不可忘,或有不可不忘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日中则移,月满则亏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慈母有败子而严家无格虏
狂夫之言,圣人择焉
骐骥之跼躅,不如驽马之安步
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台榭之榱,非一木之枝也;三代之际,非一士之智也。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兴必虑衰,安心思危
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其诺必诚
飞鸟尽,良弓藏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家累千金,坐不垂堂
女无美恶,入宫见妒;士无贤不肖,入朝见疑
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谔谔
物有必至,事有固然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礼生于有,而废于无,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适其利。
渊深而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
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
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
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强
苦言药也,甘言疾也
恃德者昌,恃力者亡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功者难成而易败,时者难得而易失
明者远见于未萌,智者避危于无形
道高益安,势高益危
汉书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人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
礼义廉耻,是谓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人情非有匹敌,不能久安其处
画地为狱,议不入;刻木为吏,期不对
鸟鸢之卵不毁,而而后凤凰集;诽谤之罪不诛,而后良言进
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草尚之风必偃
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人能弘道,非道能弘人
临渊羡鱼,不如归而织网
虽有兹基,不如逢时
遗子黄金满籝,不如一经
国之将兴,尊师而重道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
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
国耳忘家,公而忘私
神大用则竭,形大劳则敝,形神离则死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不汲汲于贫贱,不戚戚于贫贱
事不当时固争,防患于未然
宜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战战栗栗,日慎一日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车如流水,马似游龙
物之兴衰,情之起伏,理有固然
舍近谋远者,劳而无功;舍远谋近者,逸而有终
丈夫为志,穷且益坚,老当益壮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浊其源而望清流,曲其行而欲景直,不可得也
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
君者舟也,人者水也
死者不可复生,来者犹可就也
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安贫乐道,恬于进趣
君子自强不息,斯其道也
智者弃短取长,以致其功
天下之祸,皆兴于内
有志者,事竟成
廉约小心,克己奉公
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专己者孤,拒谏者塞
无为亲厚者所痛,而为见仇者所快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爱之则不觉其过,恶之则不知其善
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多,而忧智之不博
三国志
扬汤止沸,不如灭火去薪
迷而知返,失道不远;过而能改,谓之不过
良将不怯死以苟免,烈士不毁节以求生
言过其实,不可大用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看
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图四海者,匪怀细以害大
国之兴也,视民如赤子;其亡也,视民为草芥
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
荆山之璞,不琢不成其宝
人有不及,可以情恕;非意相干,可以礼谴
荣进之心日颓,任逸之情转笃
静不听雷霆之声,熟视不睹泰山之形
寒暑渐于春秋,隆替起于得失
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先生吾着鞭
太刚则折,至察无徒
义感君子,利动小人
全一人者德之轻,成天下者功之重
清平者,政化之美也;枉滥者,乱败之恶也
非得贤之难,用之难;非用之难,信之难
学者,不患才不及,而患志不立
积善三年,知之者少;为恶一日,闻于天下
变通革弊,与时代宜之
真松标于岁寒,忠臣亮于国威
宋书
疾风知劲草,严霜识贞木
罚慎其滥,惠戒其偏;罚滥则无以为罚,惠偏则不如无惠
南齐书
英睿当乱不移,忠贤临危而尽节
尺镬之屈,以求申也
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
不务先富民,而唯言益国,岂有民贫于天下,而国富于上耶?
有贤而不知,知贤而不用,用贤而不委,委贤而不信,此四者古今之通患也
梁书
不充诎于富贵,不遑遑于所欲
溪壑可盈,志欲无满
陈书
取草绝根,在于未蔓;扑火止燎,贵乎速灭
量己者,令终而义全;昧利者,身陷而名灭
虚己以求过,明恕以思哲
理有一准,则民无觊觎;法起二门,则吏多威福
袵席不遗,簪履弗丢
耕则问田奴,绢则问织婢
迷而知返,得道不远
尚俭者开富之源,好奢者起贫之兆
北齐书
思政不察逆顺之理,不识大小之形,不度强势之势,有此三蔽,宜其俘获
任之重者莫如身,途之畏者莫如口,期之远者莫如年,以重任行畏途,至远期,唯君子为能及矣
周书
俭为德之恭,侈为恶之大
清者莅职之本,俭者持身之道
学不精勤,不如不学
士必从微而至著,功必积小以至大
化于敦朴者,则质直;化于伪者,则浮薄
经师易求,人师难得
南史
人生不得行胸怀,虽寿百岁犹为夭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北史
行生于己,名生于人
审而后发,犹未为晚
清其流者必竭其源,正其本者须端其末
旧唐书
先谋后事者逸,先事后谋者失
与人共其乐者,人必忧其忧;与人同其安者,人必拯其危。
新唐书
乐闻过,罔不兴;拒谏,罔不乱
成立之难如升天,覆坠之易如燎毛
在善用,不在众
不才者进,则有才之路塞
旧五代史
善操理者不能有全功,善处身者不能无过失
天子,兵强马壮者当为之,宁有种耶?
新五代史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毁誉乱真深可畏,直言不闻深可畏
习见善则安于为善,习见恶则安于为恶
宋史
人不率则不从,身不先则不信
感物之道莫过于诚
上有忧危之心,下有安泰之象,世道所由隆
恩赏明则贤者进,刑罚当则奸人消
贤达哀乐,不在穷通祸福之间
金史
疑人勿使,使人勿疑
政令乖失,则人心不服,虽得之亦将失之
人之聪明,多失之浮炫
教化之行,兴于学校
元史
学校者,士之所受教,以至于成德达材者也
力无所用与无力同,勇无所施与不勇同,计不能行与无计同
为国之道,在立法、任人二者而已。
法不徒立,须人而行;人不滥用,唯贤是择天下未尝乏才,求则得之,舍则失之,理势然耳
天地之间,人寿几何?恶可无闻,同腐草木也!
待人以诚,人亦以诚待我。
明史
富贵一时,名节千古
附小人者必小人,附君子者未必君子;蝇之附骥,即千里犹蝇耳
居高位者易骄,处逸乐者易侈
求治之道,莫先于正风俗
言路者,国家之命脉也
人非有才之难,而非用其才之难
天生才甚难,不忍以微瑕弃也
由二十四史总结的二十四句话:
一、成熟的人不问过去;聪明的人不问现在;豁达的人不问未来。
二、在人之上,要把人当人;在人之下,要把自己当人。
三、知道看人背后的是君子;知道背后看人的是小人。
四、你犯错误时,等别人都来了再骂你的是敌人,等别人都走了骂你的是朋友。
五、人只要能掌握自己,便什么也不会失去。
六、变老并不等于成熟,真正的成熟在于看透。
七、简单的生活之所以很不容易,是因为要活的简单,一定不能想的太多。
八、人们常犯最大的错误,是对陌生人太客气,而对亲密的人太苛刻,把这个坏习惯改过来,天下太平。
九、我们在梦里走了许多路,醒来后发现自己还在床上。
十、你的丑和你的脸没有关系。
十一、航海者虽比观望者要冒更大的风险,但却有希望到达彼岸。
十二、穷人的苦恼在于没有选择,富人的苦恼在于有太多选择。
十三、不要总觉得被轻视,先问问自己有没有分量。
十四、一个人的价值,不体现在与别人相同的东西上,而体现在与别人不同的东西上。
十五、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十六、发展是硬道理,但硬发展是没道理。
十七、人们是看你做什么,不是听你说什么。
十八、要求别人是很痛苦的,要求自己是很快乐的。
十九、不敢生气的是懦夫,不去生气的才是智者。
二十、对于人来说,问心无愧是最舒服的枕头。
二十一、嫉妒他人,表明他人的成功,被人嫉妒,表明自己成功。
二十二、有些事情,不谈是个结,谈开了是个疤。
二十三、一口吃不成胖子,但胖子却是一口一口吃来的。
二十四、喜欢花的人是会去摘花的,然而爱花的人则会去浇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