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钢管混凝土综述方钢管混凝土综述【摘要】:介绍了方钢管混凝土的定义和结构特点,以及其理论在国内外的发展。
并举出实际工程例子来阐明其在建筑中广阔的应用前景,同时也提出了方钢管混凝土结构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方钢管混凝土;承载力;稳定性;应用【Abstract】It Introduces the definition and the features of square steel tube concrete structure,and its theory in the development of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And gives some practical engineering examples to clarify its broad application prospects in building,and has also put forward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square steel tube concrete structure.0引言伴随着人类的进步,科技的进步。
人类建筑史上出现了一种新型的结构形式:钢管混凝土结构。
钢管混凝土是在劲性钢筋混凝土及螺旋配筋混凝土基础上演变发展起来的.指在钢管中填充应用。
在对钢管混凝土力学性能研究时,他们大多集中于承载力,并且大多集中于普通混凝土的研究,对应力一应变关系研究不多。
80年代后期由于先进的泵灌混凝土工艺的发展,解决了现场混凝土浇灌工艺问题,加之现代高强混凝土迅速发展,因此被认为是高层建筑营造技术的一次突破。
国外对于钢管混凝土构件承载力计算编制了多种规范,如美国的混凝土协会编制的ACI(1999年),美国颁布的《钢与混凝土组合柱设计规范》AIJ(1997年)[4][5],JCI 319—89,LRFD(1994年),英国的标准规范BS 5400,欧洲钢结构协会(ECCS)出版了《组合结构规程及其说明》,欧洲出版的EC4(1996年),德国指定的《桥梁标准》,日本建筑学会颁发的《型钢混凝土结构计算标准》,还有德国的NI 88009(1997年)等。
2.2方钢管混凝土理论在国内的发展钢管混凝土结构技术在我国开发利用已有40多年历史。
我国最早开展对钢管混凝土基本理论研究的是中国科学院哈尔滨土木建筑研究所。
此后,国内的哈尔滨建筑大学、中国科学研究院、苏州混凝土与水泥制品研究院、北京地下铁道工程局及电力工业部电力研究所等单位都先后对其应力一应变的设计方法、节点构造和施工技术等开展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1959年原中国科学院土木建筑研究所最先开展了钢管混凝土基本性能的试验研究。
1970年清华大学抗震抗爆工程研究室与北京地下铁道工程局合作,又对钢管混凝土短柱抗压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
1980年根据国家建设部科技发展计划,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结构所、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等单位为建立一套能满足设计要求的钢管混凝土结构计算理论和设计方法,开展了较为系统的试验研究。
1986年中国钢结构协会组建了钢一混凝土组合结构协会,并且每两年组织一次年会,年会学术交流活跃,研究内容深入。
目前国内关于钢管混凝土结构设计还没有国家标准,但一些行业制定了相关设计规程,主要有以下四种:国家建材总局编制的JCJ 01—89(1989年)钢管混凝土设计与施工规程[6],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编制的CECS28:90(1992年)钢管混凝土设计及施工规程[7],电力行业编制DJ/T5085(1999年)钢混凝土组合结构设计规程[8]和国家军用标准GJB(2001年)战时军港抢修早强型组合结构技术设计规范(以下简称《GJB》)。
目前钢一混凝土组合结构已被列入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项目,为进一步在实际工程中推广应用钢管混凝土创造了条件。
特别在最近10年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和建设部、铁道部、国家建材局等联合资助的钢管高强混凝土的项目都有很大成果。
3方钢管混凝土的应用20世纪60~80年代钢管混凝土开始应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
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入、设计规程的颁布和其自身具有的优点,钢管混凝土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单层和多层工业厂房柱、设备构架柱、各种构架、支架、栈桥柱、地铁站台柱、送变电杆塔、桁架压杆、桩、空间结构,近l0年又被应用于桥梁结构、高层和超高层建筑中。
特别是近2~3年,它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住宅建筑中,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建筑效果。
3.1钢管混凝土在非住宅建筑中的应用特点20世纪60年代,钢管混凝土开始应用于工业厂房.据统计,到l994年我国就有上百个单层、多层厂房或构架柱工程采用钢管混凝土柱,每根构件的造价与钢筋混凝土柱相当或有所降低,但截面明显减少,施工周期缩短。
钢管混凝土厂房遍布全国各地,如上海三十一棉纺厂,大连造船厂船体装配车间,武昌造船厂和中华造船厂船体结构车间。
太原钢铁公司三炼钢连铸车间等。
钢管混凝土在厂房中的应用迈出了其在实际工程中应用的第一步。
近十几年,钢管混凝土被广泛地应用于拱桥和空间桁架梁式桥梁结构中。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l999年,我国共建造钢管混凝土拱桥一百多座,钢管混凝土劲性骨架拱桥l0余座。
与此同时,钢管混凝土在我国高层和超高层建筑中的应用发展很快,经历了由局部柱子采用,到大部分柱子采用,最后发展到全部柱子采用的过程。
其中深圳赛格广场大厦获得2000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是我国自行设计、自己加工制造自己施工并全部采用国产钢材、自行投资的第一个组合结构高层建筑。
钢管混凝土在桥梁及高层建筑中的应用迈出了其在实际工程中应用的第二步。
近l0年,钢管混凝土被应用于叠合柱.随着对钢管混凝土理论研究的深入和工程应用的日益广泛,提高钢管混凝土的抗火性能和核心高强混凝土的脆性等问题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目前,解决这一问题主要有两种方法:其一是通过在钢管内填充配筋混凝土或钢纤维混凝土来解决钢管混凝土的脆性问题,通过在钢管外表面喷涂防火涂料来解决钢管混凝土的抗火问题;其二是采用叠合柱。
叠合柱是将钢管混凝土布置在柱的核心.外面再包围灌浇一圈钢筋混凝土所形成的钢管、管内素混凝土和管外钢筋混凝土三种材料组成的组合柱.叠合柱由于外包混凝土,所以其防火、耐腐性较好,同时,因总轴力的大部分由核心内钢管混凝土承担,外围混凝土分担(按竖向刚度比分配)的轴压力小,因此轴压比也比较小,具有良好的延性。
钢管混凝土在叠合柱中的应用迈出了其在实际工程中应用的第三步.近年来,采用方形钢管混凝土结构的高层建筑在国内外都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在外国,虽然方钢管混凝土结构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迅猛。
例如位于我国深圳地王大厦,高度384m,其四周框架柱为方钢管混凝土构件;位于香港的香港中心大厦,地上70层,地上建筑高度292m,采用周边方钢管混凝土柱组成巨型结构体系;位于广州的新中国大厦,地上高度201.8m,上部结构部分柱为带约束拉杆的方形钢管混凝土组合构件,核心筒地下室部分采用带约束拉杆异形(T形、L形)钢管混凝土组合构件;广州市的名汇商城和康王路的地下人防工程等均采用了方钢管混凝土柱作为其竖向受力构件。
在国外,如日本东京新宿广场塔楼,地上31层,柱子全部采用方钢管混凝土构件;位于东京的shimizu超高层建筑,总计121层,总高度550m,采用了方形和矩形截面钢管混凝土柱、压型钢板—轻型混凝土组合楼盖体系;此外还有新大阪菲尼克斯威尔大厦和淀川六番馆等等。
3.2钢管混凝土在住宅中的应用特点及其应用一方面是因为钢结构自身具有科技含量较高,利于环境保护,且可再生利用等优点。
另一方面是由于我国钢产量大幅度增加,世界钢产量日趋饱和,钢材价格随之下降,所以近年来我国开始大力推广钢结构,鼓励采用钢结构。
建设部等部门也为此制定了加速推广建筑钢结构发展和应用的目标,确定“十五”期间以推广住宅钢结构为重点,力争在“十五”期间使我国建筑钢结构用钢量达到全国钢材总产量的3%,到2015年达到6%.住宅建筑历来居建筑业首位,所以在住宅建筑中推广钢结构势在必行。
住宅钢结构,有低层、多层和高层之分.3层以下为低层,9层以下为多层,9层以上为高层,l0~12层又称小高层。
住宅钢结构,考虑抗震要求,一般不宜超过12层,同时又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土地资源相对不足,城市住宅需求量迅速增长,所以宜发展多层和小高层钢结构住宅,但在人口密度大的城市,仍然是以高层为主.住宅钢结构,具有柱子用量少,室内有效使用空间大,房屋空间布置灵活,结构性能好等优点。
它所选择的结构体系一般是:5~6层以下,框架体系或框架一支撑体系;6层以上,框架一支撑体系或框架一混凝土剪力墙(核心筒)体系;多层,大多采用双重体系。
钢结构住宅采用的框架柱有H型钢柱,钢管砼柱和钢骨砼柱,后两种为组合柱。
在小高层建筑中,组合柱比H型钢柱省钢,进而也就可以降低工程造价,但是,钢骨砼柱的施工较钢管混凝土柱施工复杂,因此,在住宅钢结构中推广钢管混凝土势在必行。
4钢管混凝土存在的问题[3](1)具有优越的抗震性能是钢管混凝土的重要特点,但目前国内外对钢管混凝土的动力性能研究基本上只限于试验研究,尚没有提供可供规范使用的计算理论和设计公式;而且对钢管混凝土徐变和疲劳性能的研究相对较少,主要以试验研究为主,由于尚缺乏合理的设计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钢管混凝土在高层建筑和铁路桥梁等工程中的应用。
(2)钢管混凝土作为一种新型结构,我国尚未制定有关钢管混凝土结构防火设计方面的规定,所以制约了该类结构的推广应用。
对已建成的结构,无论是采用外包以混凝土还是涂以防火涂料保证防火要求和结构的安全性都是偏于保守且造成浪费的,缺乏科学性和统一性。
(3)钢管混凝土结构的梁柱节点一直是工程应用和研究的关注点。
虽然目前的设计规程和不少研究者提出了一些节点形式,但应尽快纳入设计规程,为钢管混凝土的推广应用提供一定基础。
此外,节点的动力性能作为结构设计中的关键,施工的难点相对静力性能的研究较少。
(4)由于普通钢管混凝土结构最主要的特点是高抗压承载力和良好的塑性、韧性,只能用作柱子,不宜用做受弯构件,故用途有限。
(5)钢管混凝土构件进行施工时,一般都是先安装空钢管结构,这时空钢管单独承受施工荷载,浇灌混凝土时又会在空钢管内产生动压力,可能导致在钢管局部产生应力集中现象,严重时可使钢管胀裂所以应对钢管混凝土施工力学问题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
以提供合理的施工工艺和预防措施。
(6)随着建筑物的增高,建筑物的自重越来越大,为减轻柱子的截面尺寸以增加建筑物的使用面积,高强混凝土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势必不可避免。
钢管高强混凝土具有较好的延性,从而克服了高强混凝土延性和耗能能力差的缺点,并能满足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