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完整教案教学课题观察物体(1)教学课时 1 主备教师教学目标1、通过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学生能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2、结合现实生活.通过具体观察活动.学生能体验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它的实物图可以有多种摆放方式。
3、在活动中培养数学学习热情以及良好的交流、合作习惯。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能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难点:能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教学准备及手段多媒体课件、小正方体、方格纸。
课型新授课教学过程教学侧记(一)情境引入。
1.师:当下我们的中国正在飞速发展.自主品牌越来越有竞争力.刚刚在广州汽车博览会上就新发布了一款中国自主品牌的汽车.无论是外形、动力还是空间都获得好评一片.引起了大家的关注.让我们一起看一看。
(出示图片)2.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这款车怎么样?为什么摄像师对相同的一款车要拍这么多张照片呢?预设:方便全面观察。
3.师:看来我们要从多角度观察物体.通常我们从几个方向观察物体?预设:从正面看、从上面看和从左面看(教师板书:从正面看、从上面看和从左面看)4.师:如果给你一个组合的立体图形.你会观察吗?我们就从这三个方向进一步全面的观察物体.看看大家能够有什么收获?(板书题目:观察物体)(二)探索新知。
1.观察同一立体图形(1)师:请看屏幕这是由四个小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有三位同学进行了观察:你能想象一下这三位同学分别是从哪几个方向进行观察的吗?预设:小刚从上面看的.小丽从正面看的.小明从左面看的。
(2)师:到底对不对呢?你们的桌子上也有四个小正方体.请你们轻轻搭出这个立体图形,实际观察一下。
(3)出示活动建议:①分别从正面、上面、左面观察立体图形。
②在方格纸上拼摆出你看到的图形。
③验证拼摆的图形与观察到的是否一样。
(4)学生活动.师巡视。
(5)汇报信息:(将学生作品贴黑板上)(6)集体反馈:(追问)谁的观察结果和他的一样?看看.我们刚才的判断对吗?(7)小结:我们分别从正面、上面、左面.观察了这个立体图形.通过从不同方向进行的观察.对于这个观察结果.你有什么发现吗?预设:通过观察这个立体图形.我们发现:从不同方向观察一个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观察不同立体图形(1)师:刚才我们一起观察了这个由老师搭成的立体图形.搭建的方法有很多.你们想不想自己也来试试?(2)一生任意将四个小正方体拼摆成几何体(教师黑板上贴出学生对应作品)预设:(3)师:请你先想象一下.然后在方格纸上画出这个几何体从正面、上面和左面看到的形状。
(4)学生动手操作。
(5)反馈交流.展示作品。
3.确定方法。
(1)师:我们已经观察了两个不同的几何体.结果和大家想象的相同吗?同学们有没有想过.我们应该如何想象呢?有什么方法吗?同桌讨论一下。
(2)集体交流。
(3)方法提炼:先确定几何体的长、宽、高. 从正面看到的是几何体的长和高这两个要素;从上面看到的是几何体的长和宽这两个要素;从左面看到的是几何体的宽和高这两个要素。
(三)巩固提高1.基础练习:下面的图形分别是小强从什么位置看到的?连一连。
(1)学生试连线。
(2)动手拼摆.验证想象。
2.提高练习:练一练(四)提炼升华1.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研究你有什么收获吗?2.师:宋代大诗人苏轼有一首《题西林壁》你会背吗?预设: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3.师:这首诗是什么意思你能解释一下吗?预设: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
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自身处在庐山之中。
4.提问:请你结合这首诗.再想一想今天学习的内容.有什么想法?板书设计观察物体(1)从不同方向观察一个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图形是不同的。
从同一方向观察不同的立体图形.看到的图形可能相同。
教学课题观察物体(2)教学课时 1 主备教师教学目标通过观察多组由小立方体拼成的几何形体,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位观察到的形状和相对位置.并发现不同几何体从同一方向看到的形状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教学重点与难点发现不同几何体从同一方向看到的形状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教学准备及手段多媒体课件、小正方体、方格纸。
课型新授课教学过程教学侧记(一)复习引入1.师:同学们你们听说过手影游戏吗?人们用灵巧的双手能够变换出很多活灵活现的影像。
让我们欣赏一下。
2.师:在刚才的视频里.你们观察到什么变了.什么不变?预设:人的手没变.影子的形状变了。
3.师:你知道吗?在对图形观察的过程中.也会存在类似这种的变与不变的现象。
今天我们就从这个角度来研究对物体的观察。
(板书:观察物体)(二)探索新知1.师:上节课我们一起观察了这个由四个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其实搭建的方法还有很多.你们想不想自己也来试试?出示图形:2.活动建议:(1)用4个小正方体搭出一个立体图形。
(2)想象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并在纸上摆出来。
(3)观察立体图形.验证想象的结果。
(强调:只摆一个立体图形观察)3.学生活动.师巡视调样。
4.师:哪组愿意把你们的作品到前面来展示?预设:第一组展示:(1)师:他们组摆了一个这样的立体图形(黑板贴图).他们摆的和观察到的形状一样吗?(2)师:请大家观察一下.这些从不同方向看得到的形状有什么特点吗?预设:从正面看和从左面看相同。
3)师:前面我们发现“从不同的方向观察一个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4)通过观察这个立体图形.你又有什么新想法呀?预设:从不同的方向观察一个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也可能是相同的。
第二组展示:(1)师:还有哪组愿意展示一下你们的作品?(2)问:这个立体图形.检验一下.他们摆的和观察到的形状一样吗?(3)师:比较一下这两组的观察结果.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吗?预设: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从同一方向进行观察.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也可能相同。
5.同时出示三组图形(1)师:为什么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从同一方向进行观察.所看到的形状可能相同呢?(2)师:这3个物体.从哪面看到的形状相同?从哪面看到的形状不同?怎样可以快速判断?6.学生分组讨论7.交流信息预设:看三个物体的长、宽、高.对应两个数据相等时.从对应角度观察才有可能相等。
8.师:我们还有很多种拼摆的方式.是不是也会有这种现象呢?我们来看一看。
(展示其他方案.应用观察方法对比)(三)巩固练习P14做一做这3个物体.从哪面看到的形状相同?从哪面看到的形状不同?(1)学生独立解决问题(2)集体交流结果:预设:这3个物体从左面和上面看到的形状是相同的.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3)实物验证并说明方法的正确性。
(四)提炼升华1.同学们.通过今天的研究你有什么收获吗?预设:要全面观察2.师:是呀.观察要全面!请看屏幕.看到这张图片你有什么感受?3.师:如果我们换个角度再来看看.你又有什么发现?总结:人生的起起落落、浮浮沉沉是难免的。
对不同的生活际遇.我们应以乐观、豁达的态度来看待。
时候换个角度看.你会发现.人生原有另一番滋味.另一道风景。
正如清·钱泳《履园丛话·水学·三江》:“大凡治事必需通观全局.不可执一面论。
”板书设计观察物体(二)从同一个方向观察多个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图形可能是相同的。
时1 主备教师教学目标1、能较为熟练地分辨较复杂物体从不同角度所观察到的图形2、体会从不同的方位观察同一物体、不同物体所看到的图形可能不同或可能相同.培养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与难点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物体的图形。
教学准备及手段多媒体课件、正方体课型练习课教学过程教学侧记一、谈话导入二、基础练习1、教材第15页练习四第1题组织学生借助学具先摆出左边的立体图形.再分别从三个方向观察.然后连线.集体订正。
2、教材第15面练习四第2题。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教材第15面练习四第3题学生小组合作.先摆出这两个物体.然后从三个方向进行观察。
教师指定学生在黑板上画出图形.集体订正。
三、指导练习1、教材第15页练习四第4题1)教师指导学生摆出这3个物体.并提问:从哪面看到的图形相同?从哪面看到的图形不同?2)组织学生对摆出的物体进行观察.并让学生画出3个物体众不同方向看到和图形。
3)小组合作.对组内成员画出的图形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结论。
4)小组派代表汇报.集体订正。
2、教材第16页练习四第5题1)教师组织学生6人一组.每个同学摆出一个物体.并分别画出从前面、左面、上面看到的图形。
2)学生在组内比较、分析.得出结论。
3)小组汇报.其余小组指正.教师订正.得出正确4)教师强调:从同一个方向观察不同的物体.看到的图形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3、教材第16页练习四第6题。
小组合作.摆出图形四、拓展练习教材第16页练习四第7题1)课件出示图片.提问:这个物体是由多少个正方体搭成的?2)组织学生根据图片摆出物体.再数一数。
3)提问:你发现什么规律?如果下面还有一层.那么下一层有多少个正方体?组织学生猜规律.并摆一摆、数一数.进行验证。
五、课后小结通过本节练习课.你有什么收获?单元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