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国性病病例报告质量管理计划及附录版简版.doc

全国性病病例报告质量管理计划及附录版简版.doc

2018-9-18-全国性病病例报告质量管理方案及附录(2018年版)08(2018-09-16)简版(1)1全国性病病例报告质量管理方案(2018年版)为了加强和规范性病病例报告工作,提高报告质量,依据《性病防治管理办法》、《中国预防与控制梅毒规划(2010-2020年)》和《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规范(2015年版)》等法规文件,制定本方案。

一、目的通过系统的质量控制、质量检查等措施,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性病病例报告及信息管理,不断提高病例报告质量,为制定性病防治对策提供准确的疫情数据。

二、报告病种和诊断标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性病防治管理办法》,我国性病病例报告病种为:梅毒、淋病、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尖锐湿疣和生殖器疱疹。

5种性病的诊断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执行,分别为:梅毒诊断(WS 273-2018)、淋病诊断(WS 268-2007)、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诊断(WS/T 513-2016)、尖锐湿疣诊断(WS/T 235-2016)和生殖器疱疹诊断(WS/T 236-2017)。

如果诊断标准修订,则按最新的诊断标准执行。

三、性病病例报告质量指标(一)核心指标1.报告率与漏报率:两个指标互补。

报告率:指在调查原始登记(包括门诊日志、住院病历和实验室登记等)的性病病例中,已报告的病例占应报告病例的比例。

漏报率:指在调查原始登记(包括门诊日志、住院病历和实验室登记等)的性病病例中,应报告而未报告的病例占应报告病例的比例。

应报告病例: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诊断标准的首诊病例。

2.梅毒病例报告准确率:指在核查的梅毒报告病例中,符合梅毒诊断标准中确诊诊断的首诊病例所占的比例。

3.梅毒分期正确率:指在核查的不同临床期别的梅毒(一期、二期、三期)报告病例中,符合梅毒诊断标准中临床分期正确的病例所占的比例。

4.梅毒重报率:指在核查的梅毒报告病例中,判定为重复报告的病例人次数占全部核查病例的比例。

5.淋病病例报告准确率:指在核查的淋病报告病例中,符合淋病诊断标准中确诊诊断的病例(要求淋球菌实验室检测,包括涂片染色镜检、培养或核酸检测等)所占的比例。

(二)普通指标1.报告及时率:指在核查的性病报告病例中,《传染病报告卡》填写的诊断时间与网络直报时间之差小于24小时的病例所占的比例。

2.报卡填写完整率:指在核查的性病报告病例中,《传染病报告卡》上所有应填写栏目均填写完整的病例所占的比例。

3.报卡填写正确率:指在核查的性病报告病例中,《传染病报告卡》上所有栏目填写正确,且栏目间无逻辑矛盾的病例所占的比例。

4.网络录入正确率:指在核查的性病报告病例中,传染病报告信息网络中各栏目录入信息与《传染病报告卡》相应栏目信息完全一致的病例所占的比例。

5.病例分类正确率:指在核查的性病报告病例中,《传染病报告卡》病例分类栏目填写正确的病例所占比例计算。

(三)相关指标1.门诊日志或住院病历登记率:指在检查的门诊或住院部报告病例中,具有门诊日志或住院病历(包括纸质或电子版)登记的相应病例原始资料者所占的比例。

对于梅毒病例,门诊日志或住院病历记录的诊断名称应按期别或类别(如一期梅毒、二期梅毒、三期梅毒、隐性梅毒、胎传梅毒等)记录,否则为不规范登记。

2.实验室检测结果登记率:指在核查的性病报告病例(梅毒、淋病、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中,具有实验室记录(包括纸质或电子版)检测结果者所占的比例。

3.培训率:指现场调查的医疗机构相关医务人员(包括防保人员、皮肤性病科、泌尿科、妇产科等有关医生)中,接受过性病诊断标准和疫情报告管理培训者所占的比例。

4.性病诊断标准与病例报告知识掌握合格率:指现场接受性病诊断标准与病例报告知识试卷考核的医疗机构相关医务人员(包括防保人员、皮肤性病科、泌尿科、妇产科等有关医生等)中,考核合格者所占的比例。

四、质量管理措施和方法(一)医疗机构1.确立或指定具体部门和专(兼)职人员负责性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性病疫情报告管理纳入本单位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之中,一般由医疗机构疫情管理科室,如防保科,或公共卫生科,或疾病控制科等负责。

医疗机构应通过文件明确疫情管理人员(如防保人员)的职责和权利,包括管理各科室医生报告性病疫情的权利,以发挥防保人员在疫情报告质量管理的第一关口作用。

2.建立和完善性病疫情报告管理相关制度与工作机制:由医疗机构疫情管理科室(如防保科,或公共卫生科,或疾病控制科等,以下同)会同本单位医务处等制定和不断完善性病疫情报告管理相关制度与工作机制。

对于门诊和实验室,相关制度包括:首诊医生报告负责制度,门诊、实验室登记制度,会诊、转诊或归口诊断制度等;对于疫情管理科室,相关制度与工作机制包括:防漏报提示机制(如实验室检测阳性结果反馈提示机制等),传染病报卡收卡(纸质版到科室收卡,电子版在终端收卡)与网络录入制度,传染病报卡信息质量审核制度,传染病登记制度,疫情漏报自查和补报制度,疫情报告查重制度,疫情报告奖惩制度,疫情报告准确性监管制度,诊断标准和疫情报告管理培训制度等。

上述制度与工作机制内容可单独制定,也可综合在一起,或纳入到其它管理制度中或作为其中内容;对于有条件的相关重点科室,可在合适的地方张贴。

各医疗机构应将疫情管理制度与工作机制作为正式文件分发到各相关科室,各科室应组织学习,贯彻落实;疫情管理科室应定期会同医务处对疫情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落实情况进行监管,并根据实际情况和工作的发展变化及时修订、补充、完善和更新。

3.制定和完善性病病例诊断与报告流程:由医疗机构疫情管理科室会同本单位医务处及相关专业科室等制定和不断完善性病病例诊断与报告流程,包括门诊、住院部性病病例诊断与报告流程等,对于接受过性病诊疗培训的科室或人员,具备性病诊断能力者可以直接诊断与报告;对于未接受过性病诊疗培训的科室或人员,不具备性病诊断能力者,须邀请专业科室或专业人员(如皮肤性病科医生等)会诊,或将病例转诊至专业科室或专业人员(如皮肤性病科医生等)诊疗。

医疗机构应将性病病例诊断与报告流程作为本单位正式文件分发到各相关科室,各科室应组织学习,贯彻落实;疫情管理科室应定期会同医务处对性病病例诊断与报告流程落实情况进行监管,并根据实际情况和工作的发展变化及时修订、补充、完善和更新。

4.性病病例诊断与传染病报告卡填写:性病病例诊断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执行。

性病病例报告实行首诊医生负责制,由首诊医生或首诊医生指导下其他工作人员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可采用纸质或电子形式填报,各栏目应填写完整、准确,无缺项、无逻辑矛盾,应有首诊医生签名。

传染病报告卡中须填报患者有效证件或居民健康卡、社会保障卡、新农合医疗卡等身份识别号码。

对于纸质报告卡,要求使用钢笔或签字笔填写,字迹清楚。

对于梅毒病例,要求在《传染病报告卡》“备注”栏目中填写临床特征表现、实验室检测结果和报告科室等。

5种性病的诊断标准要点和病例报告要求详见附录1。

5.报卡质量审核、问题反馈与通报:由医疗机构疫情管理科室工作人员负责对性病病例《传染病报告卡》逐例审核检查。

审核内容包括:报卡信息填写的及时性、完整性、正确性,病例分类正确性;尤其要关注梅毒病例分期的正确性,对于非皮肤性病科(尤其是住院部)医生报告的一期、二期和三期梅毒,应主动询问报卡医生,病例是否有临床表现,是否既往已诊治过梅毒等。

审卡时要做好书面记录。

对审卡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反馈到有关医生或科室;要定期(如每月一次)对本单位报告的性病疫情情况及报告质量进行分析汇总和公布;对问题严重或拒不整改者进行通报。

6.病例报告自查、问题反馈与通报:由医疗机构疫情管理科室工作人员定期(如每月一次或每季一次)对本单位各科室(包括门诊、住院部、实验室等)性病病例登记、检测结果、漏报情况进行自查,对发现的漏报病例及时补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对问题严重或拒不整改者进行通报。

7.组织培训:由医疗机构疫情管理科室会同本单位医务处、科教处等定期组织对本单位相关医务人员进行性病诊断标准和疫情报告管理等内容的培训与轮训,尽可能做到全面覆盖。

8.性病实验室检测方法与质量管理:开展性病诊疗服务的医疗机构或设立皮肤性病科、泌尿科或妇产科等的医疗机构必须开展常规的性病实验室检测方法,包括:梅毒螺旋体暗视野或镀银染色镜检、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非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淋球菌涂片革兰染色镜检、淋球菌培养;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抗原检测等。

有条件的医疗机构推荐开展淋球菌和沙眼衣原体核酸检测。

并配备必要的仪器设备,包括梅毒水平旋转仪(或水平摇床)(用于RPR或TRUST检测)、微量振荡器(用于TPPA 检测)等。

具体按照有关性病实验室管理规定执行。

9.医院信息系统和实验室信息系统的管理:医疗机构设计医院信息系统时应将电子版《传染病报告卡》嵌入其中,信息系统(包括门诊、住院病历)中的性病诊断名称要规范,梅毒诊断名称要分期(一期梅毒、二期梅毒、三期梅毒、隐性梅毒、胎传梅毒),电子版的《传染病报告卡》中的梅毒名称也要分期。

在选择梅毒的诊断或填报梅毒病例报卡时,只能选择一期梅毒、二期梅毒、三期梅毒、隐性梅毒、胎传梅毒等其中之一,而不是“梅毒”病名。

医院信息系统和实验室信息系统中的性病实验室检测方法名称要规范,应使用全称与标准的英文缩写,不能随意简写(如“TP抗体”检测等)。

实验室检验结果报告要规范,检验结果报告中的性病实验室检测方法名称要规范,应使用全称与标准的英文缩写。

应分配疫情管理科室(如防保科,或公共卫生科,或疾病控制科等)工作人员(或防保人员)的信息系统查看权限,可以查看到性病病例的《传染病报告卡》、门诊病历、住院病历、实验室检测结果信息,以更好地开展性病疫情报告和质量审核。

(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承担性病防治任务的机构1.网络审核与查重: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承担性病防治任务的机构每天对辖区内医疗机构报告的性病病例质量进行审核。

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医疗机构,由医疗机构填写订正报卡,网络订正报告,或网上删除报卡。

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承担性病防治任务的机构及开展网络直报的医疗机构每日对网络报告信息进行查重,对重复报告信息进行删除。

2.性病病例漏报调查:由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承担性病防治任务的机构工作人员通过网络直报系统下载属地医疗机构报告的性病病例信息,到医疗机构各有关科室,将报告病例与原始记录(包括纸质或电子版门诊日志或住院病历、实验室检测记录)进行一一核对,查看是否存在应报告而未报告的漏报病例,记录漏报的病例,计算漏报率。

对于查出的漏报病例,应及时补报。

漏报调查要求如下:县区级至少每半年开展一次全面调查,地市级每半年或每年开展一次巡查,省级根据需要选择相应的地市和县区每年组织一次漏报抽样全国优秀主题婚礼策划方案1 全国优秀主题婚礼策划方案大家下午好!今天,绿城郑州喜气洋洋,天泉酒店热情似火,张伯虎先生和李秋香小姐的新婚大典现在开始,让我们用最热烈的掌声、欢呼声有请新郎新娘携手入场!场景:(瓦格纳《婚礼进行曲(合成版)》奏响,在追光灯的照射下,新郎新娘携手走向婚礼喜台,新人站定后,舞台灯光全部开启,两盏追光灯分别照射阿江和新人,音乐渐弱至消失,泡泡机关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