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旅游环境容量测算在旅游规划中的应用
旅游环境容量测算在旅游规划中的应用
容量 。
( 3 )旅游区综合环境容量的计算
除了上述公式 ( 2 )中空间容量之外 ,还有很多
来自社会和经济方面的限制性因子 。交通 、床位 、游
乐设施和游览线长度等都可以如设置的公式 ( 2)进
行瞬时容量值计算 。系统内各个因子在协调和谐 、
充分利用情况下表现为环境容量值最大 ,而实际值
总是小于最大值 。在实际研究中应分析各种因子 ,
三 旅游环境容量确定的步骤及方 法
从上述原则出发 ,结合国内已有的成果和国际 LAC理论应用的经验 ,本文确定旅游环境容量的步 骤及方法如下 。
11确定规划地区的课题和关注点 确定规划地区的资源特征和质量 ,确定规划中 应该解决的管理问题 ,确定目的地公众关注的管理 问题 ,确定规划在区域和国家层次的地位和角色 ,确 定规划的指导标准和原则 。 21调查资源现状和社会状况 要从总体上调查规划区域的生物物理特征 、利 用程度 ,旅游和人为活动的痕迹 ,不同游客的体验需 求 ,景观要素的现状等情况 。将调查的数据标示在 地图上 ,这样 ,资源位置和各指标所处空间位置会一 目了然 ,同时也为规划和管理者制定和选择指标提 供了依据 。 31选择描绘环境容量的指标体系 单一的指标不足以描绘某一特定区域的总体资 源和社会状况 ,应该确定用一组指标来对相应的地 区进行监测 。这组指标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体系 ,由 一系列旅游环境容量分量组成 ,每一个分量应该可以 说明环境容量的某一方面 。每一组容量应该组成一 个域值 ,在这一域值范围内 ,开展旅游及相关活动不 会导致对旅游环境的破坏 。该指标体系是在旅游环 境现存状态不损害当代人利益又满足后代人需求的 情况下的综合反映 ,同时 ,这些指标又是容易量测 的。 41环境容量的测算 ( 1 )因子分析法确定环境生态容量的测算模型 在常规的生态环境评价模式中生态因子有几十 个 ,可以根据旅游地资源特点和评价重点选择适合 测算的 ,具有代表性的如大气 、水域 、土壤 、绿化率 、 噪声 、固体废气物 、湿度 、酸雨 PH 值 、交通状况 、人
(1)
i =1
式中 , P为旅游区综合生态环境指数 ; Pj为第 j
要素的环境质量指数 ; A i为 i要素的权重 ; B jk为 j
要素 k项污染物的权重 ; Cjk为 j要素 k项污染物检
出的平均浓度 ; Sjk为 j要素 k项污染物环境卫生容
许标准 。 P值与生态环境质量标准对照 ,可以判定
景区简化线路示意图
61实施规划方案并监测资源与社会状况 经过步骤 4对每一景点逐一推敲 ,同时 ,需要启 动监测程序 ,以确定是否符合步骤 3、步骤 2计算和 确定的标准 。如果资源和社会状况没有得到改进 , 甚至在恶化的话 ,应该制定进一步的管理方案 ,以维 护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
四 结 语
〔关键词 〕 旅游环境容量 ;测算 ;优化规划 〔中图分类号 〕 F590. 3 〔文献标识码 〕 B
一 旅游环境容量量测研究的现状
环境容量的概念最早出现于 1838年 ,由比利时 的数学生物学家 P. E. 佛来斯特 ( P. E. Forest)提出 。 随后 ,该概念被应用于人口研究 、环境保护 、土地利 用 、移民等领域 。 20 世纪 30 年代中期在美国出现 了游憩 环 境 容 量 的 提 法 。而 莱 佩 奇 ( Lapage ) 于 1963年率先提出了旅游容量的概念 ,但并没有更深 入地研究 。1977年杰佛里 ·沃尔和辛西亚 ·赖特 又讨论了旅游环境问题 ,认为 :旅游容纳量就是指一 个地区在资源没有受到不可接受的破坏水平时所能 维持的旅游水平 [ 1 ] 。世界旅游组织在 1978 - 1979 年度一般工作计划报告中正式提出了旅游承载容量 的概念 ,从此 ,旅游环境容量的问题进入了国际性的 研讨会 。爱德华德. 英斯基普 ( Edword. Inskeep ) 在 1989年提出旅游容量的两层含义 :一种是指旅游业 接待能力 ,另一种则指环境的承受能力 [ 2 ] 。赖利则 认为 ,旅游容量单单从旅游目的地所能容纳的最大 游客量来考虑是不行的 ,而更多地应该从目的地居 民所受的影响来考虑 [ 3 ] 。随后 , 1991年克里斯 ·瑞
找出限制性因子 ,便于管理和开发 。
先计算各类因子的瞬时容量值 ,然后采用德尔
斐技术和矩阵法来分析旅游活动和各个因子之间的
连锁关系 ,再采用加权平均来求出总环境容量值 。
其公式为 :
∫ ∑ C = C i. t I
(3)
式中 t∫I为各环境容量的权重 。 但是 ,各个因子之间并不是独立起作用 ,而是相
总第 125 期 〔文章编号 〕 1002 - 2031 (2005) 03 - 0026 - 03
城市问题
2005 年第 3 期
旅游环境容量测算在旅游规划中的应用
梁春阁
〔摘 要 〕 从旅游环境容量测评的现状出发 ,在总结国内和国际经验的基础上 ,提出了在旅游规划中运用环境容量测算 模型指导和优化规划方案的步骤和方法 。认为在其量化过程中要运用因子分析方法确定环境生态容量的测算模型 ,应用木 桶原理计算核心区的空间环境容量 ,进一步计算旅游区综合环境容量 ,最后对规划方案进行修正实施 。
安 (Chris Ryan)认为 :容量听起来概念简单 ,但是很 难确定 ,而且对不同地区 、不同人群又有所不同 [ 4 ] 。 至今 ,国际上尚无公认的旅游容量的定义 ,也缺乏透 彻的理论和实证分析研究 。 1980 年史迪科在对环 境容量理论的继承和批判的前提下 ,提出了解决环 境问题的三原则 。1984 年 ,他发表了《可接受改变 的极限 :管理鲍勃马苏荒野地的新思路 》的论文 ,第 一次提出了 LAC (L im its of Accep table Change)理论 框架 [ 5 ] 。在国内 , 1983 年赵红红率先以苏州为例 , 提出了旅游容量的问题 [ 6 ] 。 1986 年汪嘉熙对苏州 园林游人容量作了研究 ,并通过典型调查确定了各 个景区每天最适游人数 [ 7 ] 。 1987 年保继刚在探讨 旅游容量的基础上 ,具体对颐和园的旅游环境容量 现状进行计算得出其环境容量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 了调整措施 [ 8 ] 。 1989 年楚义芳在提出旅游环境容 量概念体系的基础上 ,就旅游环境容量数学模型量 测方面做了细致的工作 。 1994 年崔风军将旅游环 境容量称为旅游环境承载力 ,其由环境生态承载量 、 资源空间承载量 、心理承载量及经济承载量四部分 构成 ,并对它们做了量化研究 [ 9 ] 。随后 ,在 1997年 、 1998年崔风军以泰山为例 ,探讨了旅游承载力的内
分布也极其不平衡 ,而核心区比其他景区总是率先
达到临界值或饱和点 。通常情况下 ,各个景区的现
实吸引力相对稳定 ,因此 ,在理论上总是由核心区为
基点计算其容量 ,即在核心区达到饱和状态时 ,旅游
地各个景区在该时刻游人数量的总和为其空间环境
容量 。计算具体景区环境容量公式如下 :
D i = S iT /S k i. t R i = m i /M
互影响 。例如 ,当一个景区的心理容量突破限制时 , 游人会感到厌烦而自觉散开 ,从而自动调节了游人 数量 。因此 ,任何机械地研究和量化分析方法本身 都带有许多主观性 ,诸如指数 、系数 、权重等的确定 , 都还有待于深入研究 。
51对规划方案进行修正 要根据计算结果和调查结果 ,探索不同的空间 分布 ,满足不同的规划目的 、关注点和价值取向 。 环境容量涉及时间因素 ,是一个动态的量 ,景点 的环境容量可以通过改变线路和产品的空间结构来 调整 。下图是一个简化的景区示意图 , C点和 D 点 是两个基本景点 , AC 和 BC 是两条基本的线路 , C 点成为核心区 ,通过公式 ( 2)的计算和取样调查 ,若 C点超载 ,即形成“瓶颈 ”容量 。因此 ,解决这种情 况只有两个途径 : 减少游客在 C 点的逗留时间 ; 在 AC或 BC线路上增加旅游产品项目 。
·27·
《城市问题 》2005 年第 3 期
旅游环境容量测算在旅游规划中的应用
群的健康水平 、地方病及污染事故 、地质灾害等因子
参与综合评价 。运用因子分析法建立的数学模型公
式如下 :
∑ ∑ P =
n P jA i
n
Ai = 1
i =1C jk /S jk ] 3 B jk
总之 ,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的角度来看 ,探讨旅 游环境容量的测算在规划中的应用都具有重要的实 践意义 。
二 旅游环境容量测算的原则
1. 可持续发展原则 将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公平性 、持续性和共同性 原则应用到旅游业领域 ,拓宽环境容量的测算内容 , 充实测算指标 ,完善测算方法 。应用其原则的目的 是 :增进旅游的公平发展 ,保护未来开发赖以生存的 环境质量 ,改善旅游接待地居民的生活质量 。可持 续发展原则是衡量旅游区环境容量确定正确与否的 最重要标准 。 2. 继承性原则 从现在既有的旅游环境容量的测算体系出发 , 继承发扬这些方法的优点 ,克服其存在的缺陷 ,在完 善中提高旅游环境容量测算体系的测算方法和指 标。 3. 动态测算原则 环境经济学认为旅游资源是一种舒适性资源 , 具有不可逆转性 ,因此 ,旅游资源不仅具有利用价 值 ,而且具有选择和存在价值 。因而在确定旅游环 境容量的测算时必须考虑旅游资源的选择性 ,同时 其测算也应该分阶段进行 ,可分为目前可利用的旅 游环境容量 、选择性容量和存在性容量三阶段 。如 何将三者结合起来是实现旅游区的可持续发展的关 键问题之一 。 同时 ,旅游地的历史演变过程一般为探索 、起 步 —发展 、稳固 —停滞 、衰落或复兴阶段 ,此又被经 济学家称为生命周期理论 。与这一理论相适应的 是 ,应该在旅游环境容量的研究中也分阶段进行 ,根 据不同发展阶段来确定环境容量研究的重点 :在起 步阶段侧重于预防和原始数据收集 ;在发展 、稳固阶 段侧重于容量临界值的研究 ,该阶段为旅游环境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