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部署扎实做好保民生保稳定促发展工作

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部署扎实做好保民生保稳定促发展工作

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部署扎实做好保民生保稳定促发展工作
民政部门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民生保障作用。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波动,导致部分低收入群体增收放缓、生活困难,群体性事件和矛盾纠纷增多,对做好新形势下的民生保障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围绕“保民生、保稳定、促发展”的总体思路,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为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维护社会安定服务。

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积极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加大民生保障投入,将全市农村低保标准由去年的900元提高到1000元以上,中心城区城市低保标准由去年的260元提高到280元,全市在保城乡低保对象17万人。

根据市委、市政府五保集中供养率达到80%以上的要求,我们进一步对全市135处敬老院进行改扩建,开工建设14处县级中心敬老院,预计年内五保集中供养率达到80%以上。

发放城乡医疗救助金1100万元,救助中心城区困难家庭4460多个。

继续深入开展发放赈济面粉、访贫问苦等活动,投入救济款物价值4300多万元,救助各类贫困群众30万人次。

此外,争取中央和省专项资金2700多万元,为城乡低保户、优抚对象每人分别发放100元和150元一次性生活补贴。

围绕增强对困难群众救助实效,开通“民政救助直通车”,开辟了困难群众快速救助通道。

下步,我们将继续把保障民生放在首位,坚持救助标准既城乡有别、又相互协调,救助资源既城乡共享、又重点倾斜,救助方式既考虑城乡共性、又体现各自特点的原则,不断提升困难群众救助水平,确保每一名困难群众得到及时有效救助。

明年农村低保标准全部提到每人每年1200元以上,继续保持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

围绕加快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大力推进城乡社区建设。

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

抓好城乡社区建设,既能更好地保障民生、服务民生,也能加快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目前,全市城市社区网格化布局全部调整到位。

深入开展和谐社区创建活动,全市80%以上的社区达到和谐社区标准。

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快社区服务中心(站)建设,加强工作人员培训,巩固了社区“三有”局面。

今年新建、改扩建街道社区服务中心8处,社区服务站10处。

在农村,市委、市政府进一步加大农村社区建设力度,先后制定了《潍坊市农村社区建设考核办法》、
《潍坊市农村社区建设基本标准》。

全市规划的1044处农村社区全部建成并投入运转,辐射117个乡镇(街道),涉及8220个村,惠及农村居民595万人。

诸城市成为全国首批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全覆盖示范单位。

目前,13个县市区和潍坊大市已申报潍坊市农村社区建设全覆盖示范市,将成为全国第一个全覆盖地级市。

结合农村社区建设,与有关部门配合,扎实做好“难点村”治理、合村并点等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下步,我们将坚持城乡统筹发展,继续全面推进城乡社区建设。

在城市,继续深入开展和谐社区创建活动,明年所有社区达到和谐社区标准。

加快社区信息化建设,提高社区服务水平。

在农村,围绕“今年全覆盖,明年上水平,持续完善提高”的目标,近期召开全市农村社区建设调度会议,年内实现全市农村社区全覆盖。

在今年实现全覆盖的基础上,将明年定位为农村社区提升年,进一步提高农村社区服务质量和水平。

围绕满足群众不断增长的社会福利服务需求,大力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

围绕加快社会化养老服务步伐,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县级社会福利中心建设的意见》、《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等,9处县级老年福利服务中心改扩建项目已开工建设。

全市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机构床位数达到3103张。

投资6700万元的市儿童福利院基本完工,市荣复军人医院康复楼顺利开工。

市社会福利院改扩建、市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建设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完成。

继续抓好城乡低保家庭先天性心脏病儿童免费手术、重生行动、明天计划等,已实施手术144例并全部康复出院。

前三季度发行福利彩票3.98亿元,筹集公益金1.4亿元,为发展福利事业提供了资金支持。

市委、市政府“两办”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慈善事业的意见》,对健全慈善组织、完善优惠政策等作出明确要求。

市慈善总会出台了《潍坊市慈善基金管理办法》,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了捐赠税收优惠政策,调动了社会各界捐赠的积极性。

继续深入开展“慈心一日捐”活动,接收社会捐款2029万元。

坚持捐助结合,积极开展“情暖万家”、“朝阳助学”、“爱心复明”、“慈善银屏惠老工程”等系列慈善救助活动,救助困难群众3.7万人次,发放救助金180万元。

下步,加快发展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

继续组织实施贫困家庭“重生行动”和低保家庭“先心病免费手术”行动。

进一步健全慈善网络,积极向村一级延伸。

坚持捐助结合,继续开展各类慈善助学、助医、助困系列救助活动,打造慈善品牌。

近期召开全
市慈善大会,对全市慈善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隆重表彰,为推进慈善事业营造良好氛围。

围绕服务国防和军队建设,深入开展双拥共建活动。

双拥工作无小事。

市民政局充分发挥军地桥梁纽带作用,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以庆祝建国60周年为契机,深入开展双拥共建活动。

出台了《潍坊市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四连冠”实施意见》、《2009年全市双拥工作要点》和《潍坊市2009年双拥工作安排意见》,对全市双拥工作作出规划部署。

继续开展“三关爱”活动,对108名驻潍部队特困官兵进行救助,并为老烈军属、老复退军人、伤残军人发放救助金、慰问品180多万元,切实帮助他们解决了生活难题。

积极做好支持人民海军成立60周年多国海军活动、“和平使命-2009”中俄联合反恐军事演习、济南军区防空旅野外训练、“联合-209B”济南军区军事演习等保障工作。

认真做好退役士兵、转业士官的人员接收和军队离退休干部接收安置工作。

市民政局被民政部、总政治部表彰为全国军休工作先进单位,我市3人被表彰为先进个人。

先后16次派出工作组170多人次到省、进京值班和开展劝访工作,确保了国庆、鲁台会、青岛潍坊周等重要节日稳定。

下步,围绕实现创城“四连冠”,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创新思想观念、创新工作机制、创新工作内容、创新政策体系、创新活动形式,做好新形势下的双拥优抚安置工作。

继续深入开展关爱功臣、关爱特困官兵家庭、关爱“小、散、远”驻军单位等活动,建立完善优抚对象精神抚慰、复退军人精神病康复防治网络、优抚对象住房保障等制度,进一步健全完善新型优抚保障体系。

扎实做好退役士兵和军休干部接收安置工作。

围绕提高社会管理服务水平,不断加强专项社会事务管理。

民间组织、婚姻殡葬、区划地名等社会事务管理工作,是社会和谐的重要部分。

今年,我们着力加强专项社会事务管理,提高社会管理服务水平。

深入开展社区社会组织普查登记(备案),全市新登记和备案社区社会组织220家。

创新社会组织年检方式,对110家社会组织进行了上门年检。

做好解决国内公民私自收养子女工作,全市共受理543例私自收养子女当事人的收养申请。

深入推进婚姻登记规范化建设,重点抓了7个婚姻登记处人员编制、经费投入、场地不足等问题。

对峡山区周边镇村进行了二次区划调整;对奎文区、高新开发区、寒亭区部分管理区域进行了调整。

进一步加强了公墓清理整顿工作。

下步,围绕提高专项事务服务水平,我们将根据市委部署,认真做好新社会组织学习实践活动指导工作,进一步提升我市新社会组织管理服务工作的水平。

认真抓好公墓清理整顿工作,切实加强对公墓经营行为的监管。

坚持移风易俗,提倡文明节俭办丧事,引导群众破除丧葬陋俗,巩固提高火化率。

继续深入推进婚姻登记规范化建设,力争全市所有婚姻登记处达到民政部规范化建设单位标准。

坚持治理整顿与提高服务并重,进一步加大推进殡葬管理与服务改革力度,努力提高服务水平,树立殡葬行业良好的社会形象。

围绕提高民政为民服务水平,大力加强民政基础设施建设。

把加强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作为提升民政服务水平,推动民政事业发展的重要措施,今年突出抓市县乡三个层面的民政基础设施建设。

在市级,集中力量抓市儿童福利院建设和设施配套、市社会福利院改扩建、市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建设、市救灾物资储备库整修改造、市烈士陵园改造、市荣复军人康复疗养中心建设等。

在县级,抓了16处县级综合性老年福利服务中心,12处县级中心敬老院,16个县级光荣院,8个县级救助管理站建设。

在镇村级,主要是抓乡镇民政大院、民政办公室、捐助中心、慈善超市建设以及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建设。

下一步,我们将抓住中央和省市扩大投资、拉动内需的大好机遇,加强民政基础设施建设,整合资源,提升档次。

通过抓好3个层次的民政设施建设,形成比较完善的民政基础设施网络。

孟祥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