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素质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2.学习《大学之道》
(1)从《师说》导入课题,明确何谓“大学”,何谓“小学”;
(2)教师领读课文;
(3)学生结合注解自主学习讨论;
(4)引导学生感悟文章的人文内涵:为人要以修身为本,结合身边生活实例明确修养的内容、途径等。
(5)阅读背诵。
结合“知止而后有定”、“壹是皆以修身为本”等教学内容融入理想目标教育、修身教育,使学生懂得只有树立远大理想、目标明确,并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品德才能不断进步。
第二次课2学时
1.学习《论语》
(1)教师讲解儒家基本主张:以“仁爱与忠恕”为重点;
(2)结合相关条目学习认知“仁爱与忠恕”,学生诵读,教师点评疑词难句,辅以生活实例加深理解。
结合“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和有关孝的条目等教学内容融入正确的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要懂得感恩父母、关爱他人,培养学生弘扬传统文化的责任意识,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2.熟读论语选讲条目。
(1)提问导入课题;明确何为道理。
(2)学生阅读,并结合注释自学,了解大意;
(3)学生讲解,教师补充,并辅以事例以深化理解;
(4)学生再读并背诵。
结合“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的内容融入谦让、和谐教育;结合“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的教学内容融入挫折教育。
2.学习《中庸》2则
(1)通过诵读、讲解、事例,明确何为“慎独”;
(2)通过诵读、讲解、事例,明确何为“弗措”。
结合“君子慎独”的教学内容融入自律意识教育;结合“弗措”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树立锲而不舍、不抛弃不放弃的做事精神和态度。
作业
1.背诵《上善若水》、《大学》(教材节选部分)、《中庸》第1章及第20章;
《人文素质教育》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方案
——以“经典散文赏读”专题为例
课题
经典散文赏读
教学目标
1.能熟读背诵经典散文名句名段,具备基本的散文鉴赏能力;
2.认知国学经典的精神内涵(仁义礼智信等);
3.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学时安排
4学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与步骤
课程思政元素
第一次课2学时
1.学习老子的《上善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