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方剂:第三章和解剂

方剂:第三章和解剂

第三章和解剂概述一、定义:凡具有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肠胃、截疟等作用,治疗少阳证、肝脾不和证、肠胃不和证、疟疾的方剂,统称和解剂。

属“八法”中的和法。

二、分类与适应证:少阳经位于人体半表半里。

邪入少阳,“既非发汗所宜,又非吐下之所对”(《伤寒明理论》),当用外透内清之方以和解之。

又前人有“疟不离少阳”,治疗疟疾也用和解。

此外,足少阳属胆经,与肝脏相表里,而肝脾(胃)关系密切,所谓“见肝之病,知肝传脾”(《金匮要略》),肝旺易克脾土,胆热易犯胃腑,而胃肠同属阳明,肠胃不和则易为寒热错杂,虚实相兼引起。

此类病证的治疗选用纯攻、纯补、纯清、纯温等法,均难收效,而肝脾同治、寒热并用、升降配合、正邪兼顾等法最为适宜。

本章方剂根据上述病证的病机和方剂功用特点,分为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肠胃三类。

三、组方用药特点:和解剂组方配伍较为独特,常常是祛邪与护正,透表与清里,疏肝与治脾,温里与清热等法兼施,全方无明显的寒热偏颇,性质平和,作用和缓,照顾较全面,体现出和法的组方思路。

张介宾曾解释:“和方之制,和其不和者也。

凡病兼虚者,补而和之;兼滞者,行而和之;兼寒者,温而和之;兼热者,凉而和之。

和之为义广矣,亦犹土兼四气,其与补泻温凉之用无所不及,务在调平元气”(《景岳全书•新方八略》)。

因此,本类方剂又具有适应证病机较为复杂和其临床运用范围较广的特点。

四、使用注意:本类方剂虽然性质平和,但毕竟以祛邪为主,平调中也多有侧重。

因此凡邪不在半表半里者,或虚实各有所急,均非本类方剂所宜。

若误用和解剂后,轻者贻误病情,迁延难愈,甚至引邪入里,或变生他证。

临证使用要辨清表里、上下、气血以及寒热虚实的多少而恰当配伍调配药物,以适应病情的需要。

第一节和解少阳和解少阳剂适用于少阳证,证见往来寒热,胸胁满闷,心烦呕吐,不欲饮食,口苦、咽干、目眩,苔薄黄,脉弦等。

治疗既要透解半表之邪,又要清泄半里之热,还要防邪深入。

此类方剂常以柴胡或青蒿与黄芩配伍为主,辅佐以降逆止呕如半夏、竹茹等,或益气扶正之品如人参、大枣、甘草等,或行气分利如枳壳、陈皮、滑石、茯苓等。

代表方有小柴胡汤、蒿芩清胆汤。

截疟剂多以截疟专药常山、青蒿,与燥湿化痰行气类药草果、陈皮、青皮、槟榔、厚朴同用,对于痰湿疟疾者,以除致病之因。

若痰湿化热,则加柴胡、黄芩、知母,以清热祛邪。

代表方为达原饮、柴胡达原饮。

小柴胡汤1(《伤寒论》)【组成】柴胡半斤(25克)黄芩三两(9克)人参三两(6克)半夏洗,半升(9克)甘草三两,炙(6克)生姜三两,切(9克)大枣十二枚,擘(4枚)【制剂用法】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和解少阳。

【主治】 (1)伤寒少阳证。

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者。

(1) 妇人伤寒,热入血室,经水适断,寒热发作有时。

(3)疟疾、黄疸以及内伤杂病而见少阳证者。

【治证简析】本方系和解少阳之主方。

足少阳位于太阳、阳明表里之间,一旦邪犯少阳,则徘徊于半表半里之间,外出近太阳则寒,内入邻阳明则热,故往来寒热。

少阳又为阴阳之枢,邪犯少阳,容易内传阴经,其出表入里,关键在于正气。

因此也有认为正不敌邪,邪气内入阴经则寒,正能敌邪,邪气外出阳经则热,故见寒热往来。

足少阳经脉,起于目锐眦,下耳后,入耳中。

其支者,会缺盆,下胸中,贯膈循胁,络肝属胆。

邪在少阳,经气不利,郁而化热,胆火循经上炎,而致胸胁苦满,心烦,口苦,咽干,目眩。

胆热犯胃,胃失和降,故默默不欲饮食而呕吐。

舌苔薄白是邪尚未入里化热,脉弦为少阳经气郁而不疏之故。

总之,伤寒少阳证的病机主要为邪犯少阳,经气不舒;内蕴胆热,胃失和降;邪正交争,邪有内陷之机。

治宜疏解少阳,清胆和胃,扶正祛邪。

即伤寒少阳,邪在表里之间,且有内陷之机,非汗吐下所宜,当用和解一法。

【方解】方中重用柴胡,苦辛微寒,入肝胆经,其性轻清而升散,能透达少阳半表之邪从外而散,又能疏畅经气之郁滞,故为君药。

黄芩苦寒,长于解肌热,清泄少阳半里之热,为臣药。

君臣相配,使邪热外透内清,共解少阳之邪。

半夏和胃降逆止呕,生姜助半夏和胃,兼制半夏之毒。

人参、大枣益气健脾,扶正以助祛邪,并防邪内陷;大枣得生姜有调和营卫之功。

此四味为佐药。

炙甘草甘温补中,助参、枣以扶正,兼调和诸药,为佐使药。

诸药相伍,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然汗出而解。

本方配伍特点:疏透与清泄并用,寓扶正于祛邪之中,胆胃兼调。

本方为“少阳枢机之剂,和解表里之总方”。

其中柴胡配黄芩,外透内清,为和解少阳的关键药对。

热入血室,指妇人伤寒,适月经已来,血海空虚,邪热乘虚而入,热与血结,致月经不当断而断,寒热发作有时的病证。

疟疾病,主见往来寒热;黄疸病,病位主涉肝胆,见胸胁胀满,食欲不振,心烦呕恶。

上述诸证,病机均涉少阳,故均可用本方治之。

【临床应用】1.辨证要点:本方主治少阳病。

临床当以往来寒热,胸胁胀满,呕恶,脉弦为依据。

2.加减变化:表邪未尽,恶寒并微热,去人参,加桂枝以兼解表邪;胃气和而热较盛,胸中烦热而不呕,去半夏、党参,加栝蒌以除烦热;热盛津伤见口渴,可去半夏,加花粉以生津清热;胆热犯肺,见咳嗽胁胀,加芦根、桑叶以清肺止咳;热入血室,加丹皮、赤芍、桃仁以凉血祛瘀;黄疸加茵陈、山栀以清热利湿退黄;疟疾加草果、常山以燥湿截疟;内伤杂病,正气不虚,去人参、大枣。

3.现代运用:主要用于普通感冒、疟疾、慢性肝炎、慢性胆囊炎、胸膜炎、乳腺炎、睾丸炎、慢性胃炎、胃溃疡等证属少阳证者。

4.使用注意:阴虚血少者慎用。

【方论摘要】1.吴谦:“在半表者,是客邪为病也。

在半里者,是主气受病也。

邪正在两界之间,各无进退而相持,故立和解一法,即以柴胡解少阳在经之表寒,黄芩清少阳在腑之里热。

犹恐在里之太阴,正气一虚,在经之少阳,邪气乘之。

故以姜、枣、人参和中而预壮里气,使里不受邪而和,还表以作解也。

”(《医宗金鉴》)2.程应旄:“柴胡以疏木,使半表之邪得从外宣;黄芩清火,使半里之邪得从内彻;半夏能开结,豁浊气以还清;人参能补久虚,滋肺金以融木;甘草以和之,而更加姜、枣助少阳生发之气,使邪无内向也。

”(《古今名医方论》)【现代研究】药理研究表明小柴胡汤对肝胆、中枢神经、血液循环、胃肠道等多个系统均有影响,并具有调节内分泌和抗炎、抗肿瘤、抗病毒、对放射性损害的防护作用等等。

1、对肝胆系统的作用(1)对实验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本方的抗肝炎作用,是柴胡皂甙作用于细胞实质和免疫活性细胞,通过非特异性地保护细胞膜,从而抑制肝炎的发病及发展。

另外,小柴胡汤对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是方中各味药物互相配合的结果。

(2)对肝细胞再生能力的影响。

体外实验表明:本方有较弱的刺激细胞增殖作用,并能促进D—半乳糖胺性肝炎实质细胞的再生性增殖及细胞分裂指数的早期增加;通过测定胸苷激酶(TK)、DNA与肝损伤时血浆中的各种酶,认为本方在促进肝再生的同时,有抑制肝损伤、延长细胞周期G1期的作用。

(3)对肝纤维化的影响。

可显著抑制凝血酶原时间的延长,有直接抗肝纤维化作用,这对肝硬化的修复有积极意义。

(4)对胆道系统的影响。

本方有助于阻止由于胆道阻塞引起的病情恶化,对改善肝功能的障碍有效。

2、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1)对免疫淋巴细胞的作用。

本方对促细胞分裂素活性、多克隆B细胞均有诱导作用。

(2)能促进肥大细胞的脱颗粒作用。

本方可使免疫激活,增强机体免疫机能。

对强的松龙引起的单红细胞抗体反应的抑制有恢复作用,说明可刺激T细胞功能。

(3)增强免疫功能。

小柴胡汤(SST)可增加单核细胞数量,增强单核细胞活性,通过诱导B细胞产生抗体以产生免疫激活作用,可使CD4、CD6细胞增加,可提高NK细胞活性,影响T细胞亚群的消长,有对于B细胞有丝分裂刺激作用。

SST对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引起的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及不全,能通过垂体-肾上腺皮质促进起明显改善作用。

SST在调控免疫反应方面具有多种复杂的机理,其作用中以免疫抑制状态最为有效。

但也能改善免疫亢进模型。

SST具有生物反应调节剂(BRM)作用特点,预想在对造血干细胞移植(SCT)患者选用SST的调节免疫功能,缩短免疫恢复时间是可能的。

3、调节内分泌和抗炎作用本方可刺激T细胞功能,对强的松龙引起的单红细胞抗体的抑制有恢复作用。

日本学者认为小柴胡汤对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呈现双向调节作用。

由此可见本方对分泌异常在一定范围内有恢复的作用。

又小柴胡汤口服液有明显解热抗炎作用。

另给本方后使鼓室内毒素所引起的渗出性中耳炎的发病率降低,通过减轻内毒素引起的中耳及咽鼓管粘液纤毛的功能障碍而达到预防渗出性中耳炎发病的效果。

再者,小柴胡汤能抑制活性氧的释放,主要是参与磷脂酶C以下的代谢系统,而抑制杀白细胞素的激发机制。

此外,本方浓度依赖性地(0.001―1mg/ml)清除自由基。

4、抗肿瘤作用对柴胡皂甙-D的抗癌作用研究证明,其对腹水系艾氏腹水癌(EAC)细胞的作用,以腹腔内投法或口服法均呈加强作用。

对EAC以外的同种、同系癌呈强的延长生命效果。

又发现小柴胡汤中甘草的有效成分之一-甘草酸对癌细胞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小柴胡汤对荷瘤鼠S180细胞有明显抑制作用。

抗肿瘤作用不是各生药的单独作用,而是全方的整体作用。

神代正道对近年来小柴胡汤预防肝癌的效果及对肝癌细胞增殖的抑制效果的临床及实验研究情况进行了概述,认为本方抗肿瘤的机制主要有以下两方面:(1)免疫调节作用:能激活巨噬细胞,促进IL-1的产生,增强NK细胞的活性,产生抗癌肿效果;(2)对肝癌培养细胞的抑制效果:本方能够诱导肝癌细胞形态改变,并使癌细胞停滞于细胞周期的静止期。

认为本方具有直接抑制细胞增殖的作用。

再者,小柴胡汤通过诱导TGF-β1,一种已知的能够抑制细胞增殖的自分泌因子而发挥作用。

本方还可直接或间接地抑制结肠癌发生。

5、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本方对由N-苯酰胺脒诱发癫痫模型的发作波有抑制作用,并能抑制外伤性癫痫发作波;对EL-小鼠癫痫模型有显著抑制癫痫发作的作用。

对大鼠脑中5-羟色胺能神经元及多巴胺能神经元可能有激活作用,由此而影响机体的内分泌功能。

6、对血液系统的影响本方使血细胞容积变化率升高,使血清过氧化脂质水平下降。

本方对小鼠体内多胶原诱发血小板聚集具有抑制活性作用。

7、对循环系统的影响本方可使冠状动脉血液量增加,肾血流量增加;但对血压、心率、心电图、左心室压力及心输出量均无明显影响。

但实验证明本方也有明显的降压作用。

另有学者认为小柴胡汤对血压有双向调节作用。

本方尚可明显降低血浆PGE2水平到165pg/ml血浆。

此外,小柴胡汤对血清中的TC及PL、对低密度脂蛋白中TC的及PL均有显著的降低作用,但对高密度中TC的却有升高趋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