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花卉栽培学教案

花卉栽培学教案

教学重点
与难点
教学重点是掌握常见花卉的生长发育习性及其栽培管理技术,难点在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有限,花卉栽培应用的加强。
教学进程
第次课
第1次课
第2次课
第3、4次课
第5、6次课
第7次课
第8、9次课
第10、11次课
第12次课
第13、14次课
第15次课
第16次课
第17次课
第18次课
第19次课
第20次课
授课章节
课后自我总结分析
教案
第2次课8学时
课目、课题
第一章 花卉的起源与分布
教学目的和
教学要求
目的是要了解花卉的起源,不同气候类型的花卉的栽培习性。
重点
难点
重点掌握两个起源中心及七大气候类型的代表花卉
教学进程
(含课堂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辅助手段、
师生互动、
时间分配、
板书设计)
第一节世界栽培植物地理起源
初生起源中心:栽培植物的原始起源中心是遗传类型多样,分布集中,具有地区特有性状并出现原始栽培种,近野生种的地区,又称初生起源中心。
五、 压条繁殖
六、 孢子繁殖
利用多媒体教学和板书结合的方式讲授。
作 业
1. 什么叫有性繁殖?有何优缺点?
2.无性繁殖的方法有哪些?如何应用?
3.试述嫁接成活的原理。
4.影响扦插成活的因素有哪些?
5.组培繁殖有何重要意义?
6.简述劈接、切接及“T”型芽接的方法。
7.组培繁殖有何优缺点?
课后自我总结分析
我国也是栽培桂花的起源中心,有野生种,长江一带广泛栽培
本章1个学时,利用多媒体教学和板书结合的方式讲授。
作 业
1.名词解释
初生起源中心次生起源中心
2.野生观赏植物的原产地按气候型分为哪七个类型?
3.简述中国气候特点及代表花卉。
4.举出十种我国特有花卉种名。
课后自我总结分析
教案(课时备课)
第3、4次课16学时
二、 灌溉与排水
三、施 肥
四、露地花卉的防寒与降温
五、杂草防除
第二节 花卉的容器栽培
一、花盆及盆土
二、上盆与换盆
三、 灌水与施肥
四、 整形与修剪
五、 盆栽花卉环境条件的调控
第三节 花卉的无土栽培
一、 无土栽培的方式
二、 无土栽培的基质
第四节 花卉的花期控制
一、 开花调节的意义
二、确定开花调节技术的依据
4.简述控制花芽分化的农业措施。
主要
参考资料
《园林花卉》陈俊愉、刘师汉等编;《花卉学》全国大学统编教材;《观赏植物栽培学》全国中专统编教材;《观赏园艺学》陈树国等编;《花卉栽培与欣赏》杨念慈编著;《昆明花卉》昆明市园林局编;《切花栽培》龙雅宜编著;《鲜切花栽培技术》昆明市科协编。
课后自我总结分析
效果良好
本章4个学时,利用多媒体教学和板书结合的方式讲授。
作 业
1.名词解释(1)花前成熟期; (2)春化作用; (3)光周期现象; (4)花芽分化;(5)冬性植物; (6)春性植物; (7)休眠
2.在花卉生产实践中在花期到来前,常采用少施氮肥和少浇水等措施,试用生长相关性的理论解释这一现象。
3.大多数花卉的生长发育要经历哪三个时期?
(五)热带气候型
(六)沙漠气候型
(七)寒带气候型
第三节我国花卉的地理分布及其特点
我国幅员辽阔,地跨寒带,温带,亚热带三个气候带,自然生态环境复杂,植物种质资源极为丰富。
梅已有3000多年的栽培历史,四川,云南,西藏的野梅的分布中心,湖北,江西,安徽,浙江等地为次生中心
牡丹在我国有1500多年的栽培历史,栽培牡丹由多种野牡丹杂交演化而来,我国西北及西南部有几个野生种
次生起源中心:通过引种、驯化、突变、杂交产生的新类型或品种,形成栽培种和品种的次生起源中心。
12个起源中心(大基因中心、栽培植物多样性中心)
第二节世界气候类型及其代表花卉
(一)中国气候型(大陆东岸气候型)
(二)欧洲气候型(亦称大陆西岸气候型)
(三)地中海气候型
(四)墨西哥气候型(又称热带高原气候型)
效果良好
教案(课时备课)
第10、11次课16学时
课目、课题
第六章 花卉的栽培管理
教学目的

教学要求
花卉的栽培管理的内容和意义
重点
难点
露地切花的越冬越夏管理、温室花卉的环境控制、无土栽培的种类。
教学进程
(含课堂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辅助手段、
师生互动、
时间分配、
板书设计)
第一节 花卉的露地栽培
一、土壤的选择与管理
七、云南花卉业状况
云南地理、气候、花卉资源简述
八、世界花卉业概况
本章8个学时,利用多媒体教学和板书结合的方式讲授,通过与同学讨论的互动方式认识云南花卉业的发展。
作 业
1.花卉的定义及栽培意义。
2.花卉产业有哪些特点?(6高:投入、高技术、产出、效益、质量、风险)
3.简述我国花卉产业概况和发展趋势。
4.试述世界花卉发展概况、生产特点和发展趋势。
教学进程
(含课堂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辅助手段、
师生互动、
时间分配、
板书设计)
第一节花卉的生长发育过程及其规律
一、生长与发育的特性
二、花卉生长发育的规律
三、生长的相关性
⒈地上部与地下部的相关
⒉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相关
四、植物发育的理论
五、花卉的生长发育过程
六、花芽分化
第二节环境对花卉的生长发育的影响
一、温度二、光照三、水分四、空气五、土壤六、肥料七、生物因素
三、按栽培类型分类
四、按用途分类
五、其他分类
利用多媒体教学和板书结合的方式讲授。
作 业
1.生物多样性包括哪三个层次?
2.花卉按生物学特征及特性分类的内容如何?
3.名词解释:
(1)一、二年生花卉;(2)鳞茎花卉;(3)强酸性土花卉(4)长日照花卉(5)短日照花卉
4.花卉依据光照强度的要求可分为哪三类?并举出其代表花。
8.简述花期控制的主要措施及 在花卉产业中的何重要意义。
课后自我总结分析
效果良好
教案(课时备课)
第12次课8学时
课目、课题
第七章 花卉的应用
教学目的和
教学要求
了解花卉在社会生活中的运用形式。
重点
难点
重点掌握花卉的运用和采后生理技术。
教学进程
(含课堂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辅助手段、
师生互动、
时间分配、
板书设计)
7.为防止温室土壤中盐类浓度的升高应采取哪些有效措施?.
课后自我总结分析
效果良好
教案(课时备课)
第8、9次课16学时
课目、课题
第五章 花卉繁殖
教学目的

教学要求
掌握花卉的繁殖类型和方法。
重点
难点
穴盘育苗、分球、分走茎、分吸芽、叶插、嫁接等切花中特有的或重要的繁殖方法及其应用。
花卉的繁殖分为有性繁殖、无性繁殖、孢子繁殖和组培繁殖。
重点
难点
世界花卉产业生产经营现状和花卉的周年生产。
教学进程
(含课堂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辅助手段、
师生互动、
时间分配、
板书设计)
第二节概述
㈠花卉生产的特点。
㈡ 花卉产品的市场流通。
㈢花卉的经营方式。
㈣我国花卉生产经营管理现状。
㈤国外花卉生产经营管理现状。
第二节 我国花卉生产的产业结构及区域化
㈠花卉产品的产业结构。
课目、课题
第二章 花卉的多样性与分类
教学目的和
教学要求
教学的目的了解花卉的分类和产生花卉多样性的原因
重点
难点
重点掌握花卉的各种分类方法
教学进程
(含课堂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辅助手段、
师生互动、
时间分配、
板书设计)
第一节花卉资源的多样性
一、物种多样性
二、品种多样性
第二节花卉的分类
一、按生物学特性
二、按形态分类
教学进程
(含课堂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辅助手段、
师生互动、
时间分配、
板书设计)
第一节 有性繁殖
一、花卉种子的来源。优良种子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基础。
二、花卉种子的成熟与采收
三、种子的寿命与贮藏
四、种子检验
五 、种子休眠与解除
六、 有性繁殖的方法与技术
第二节 无性繁殖
一、扦插繁殖
二、嫁接繁殖
三、分生繁殖
四、 组织培养
二、 荫棚的类型和结构
第四节 花卉栽培的其他设没
一、冷床与温床
二、栽培容器
三、花卉栽培机具
利用多媒体教学和板书结合的方式讲授。
作 业
1.简述温室在花卉生产中的作用。
2.什么叫塑料大棚?有哪些类型?
3.什么冷床和温床?有何作用?
4.荫棚在花卉栽培中的作用如何?
5.花盆有哪些类型?各有何优缺点?
6.当前国际上温室花卉生产三个明显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学时
8
8
16
16
8
16
16
8
16
8
8
8
8
8
8
160
教案(课时备课)
第1次课8学时
课目、课题
绪论
教学目的

教学要求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掌握花卉的概念、研究范围及花卉生产的特点。
了解国内外花卉的生产现状与发展趋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