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过秦论——西汉鸿文一、语言积累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膏腴.(yú) 雍.州(Yōn ɡ) 藩.篱(pān ) 亡矢遗镞.(zú) B .锋镝.(dí)辅佐.(zuǒ) 氓.隶(mén ɡ) 一夫作难.(nàn) C .囊.括(lán ɡ) 连衡.(hén ɡ) 谪戍.(shù)度长絜.大(qiè) D .盟.约(mén ɡ) 肥饶.(ráo) 猗.顿(qí)俯首系颈.(jīn ɡ) 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履.至尊而制六合 履:登上B .士不敢弯弓而报.怨报:报复 C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信:宠信 D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并:一同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振长策而.御宇内②赢粮而.景从 B.⎩⎪⎨⎪⎧①百越之.君,俯首系颈②聚之.咸阳 C.⎩⎪⎨⎪⎧①余威震于.殊俗②非尊于.齐、楚、燕…… D.⎩⎪⎨⎪⎧①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②临不测之渊,以.为固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出郭相扶将. B.⎩⎪⎨⎪⎧西举.巴、蜀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C.⎩⎪⎨⎪⎧秦人开关延.敌延.及孝文王、庄襄王 D.⎩⎪⎨⎪⎧九国之师.十年春,齐师.伐我 5.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句中加点词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外连衡而斗.诸侯 ②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③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④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 ⑤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⑥序八州而朝.同列 ⑦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A .①⑤/②⑦/③⑥/④ B .①③⑤/②④/⑥⑦ C .①③⑤⑥/②⑦/④ D .①⑤⑥/②⑦/③④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B .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C .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D .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二、一法一练——使动用法7.下列加点的词中,属于使动用法的有________(只填序号)①不期.而遇②土.崩瓦解③扬长.避短④披坚执锐.⑤打草惊.蛇⑥不翼.而飞⑦衣.锦还乡⑧丰衣足.食8.从词类活用角度看,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组是()①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②秦伯说,与郑人盟.③非能水.也,而绝江河④赢粮而景.从⑤范增数目.项王⑥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⑦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⑧去今之墓.而葬焉⑨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A.①⑦/②③⑥/④⑤⑧⑨B.①/②⑤⑧/③④⑥⑦⑨C.①⑨/②③⑤⑧/④⑥⑦D.①⑦/②③⑤⑧/④⑥⑨三、走近高考(2011·天津)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
《会试录》《乡试录》主考试官序其首,副主考序其后,职也。
凡书亦犹是矣。
且.如国初时,府州县志书成,必推其乡先生之齿尊..而有文者序之,不则官于其府州县者也。
请者必当.其人,其人亦必自审其无可让而后为之。
官于.是者,其文优,其于是书也.有功,则不让于乡矣。
乡之先生,其文优,其于是书也有功,则官不敢作矣。
义取于独断,则有自为之而不让于乡与官矣。
凡此者,所谓职也。
故其序止一篇。
或别有发明,则为后序[注]。
亦有但纪岁月而无序者。
今则.有两序矣,有累.三四序而不止者矣。
两序,非体也。
不当其人,非职也。
世之君子不学而好多言也。
凡书有所发明,序可也。
无所发明,但纪成书之岁月可也。
人之患在好为人序。
唐杜牧《答庄充书》曰:“自古序其文者,皆后世宗师其人而为之。
今吾与足下并生今世,欲序足下未已之文,固不可也。
”读此言,今之好为人序者可以止矣。
娄坚《重刻〈元氏长庆集〉序》曰:“序者,叙所以作之指也,盖始于子夏之序《诗》。
其后刘向以校书为职,每一编成,即有序,最为雅驯矣。
左思赋三都成,自以名不甚著,求序于皇甫谧。
自是缀文之士多有托于人以传者,皆汲汲于名,而惟恐人之不吾知也。
至于其传既久,刻本之存者或漫漶..不可读,有缮写而重刻之,则人复序之,是宜叙所以刻之意可也。
而今之述者,非追论昔贤,妄为优劣之辨,即过称好事,多设游扬之辞,皆我所不取也。
”读此言,今之好为古人文集序者可以止矣。
(选自[清]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九)注 后序:写在书后面的序文,类似于后记。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必推其乡先生之齿尊..而有文者序之 齿尊:年长受尊崇B .请者必当.其人当:充当 C .有累.三四序而不止者矣累:堆砌,累积 D .刻本之存者或漫漶..不可读漫漶:模糊不清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且.如国初时,府州县志书成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B.⎩⎪⎨⎪⎧官于.是者,其文优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C.⎩⎪⎨⎪⎧ 其于是书也.有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D.⎩⎪⎨⎪⎧今则.有两序矣于其身也,则.耻师焉11.下列各句全都体现作者观点的一组是()①主考试官序其首,副主考序其后②两序,非体也③无所发明,但纪成书之岁月可也④自是缀文之士多有托于人以传者⑤读此言,今之好为古人文集序者可以止矣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③⑤D.③④⑤12.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书前有序文,书后也可以有序文。
B.作者提出了对作序的看法,并运用引证法使自己的观点更具说服力。
C.给古人文集作序时,介绍一下刊刻情况是可以的,但不应妄加褒贬。
D.杜牧认为给别人作序的人能够成为后世的宗师。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人亦必自审其无可让而后为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今吾与足下并生今世。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皆汲汲于名,而惟恐人之不吾知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B 2.C 3.A4.D5.C6.D7.⑤⑧8.D9.B10.A11.C12.D13.(1)那个人也一定要考虑(或审视)自己没有可以推让的人然后再作序。
(2)现在我和您共同生活在当今时代。
(3)都急切地追求名声,而唯恐人们不知道自己。
参考译文《会试录》《乡试录》主考试官在它的前面作序,副考试官在它的后面作序,这是他们的职分。
大凡书也像是这样。
而且如同国家刚建立时,州府县的地方志写成,一定推选他们乡里年长受尊崇的有才学的先生为书写序,如果没有这样的人,就选在州府县做官的。
请的人一定是适合这件事的,那个人也一定要考虑(或审视)自己没有可以推让的人然后再作序。
在这里做官的人,他的文章好,他对这本书有功劳,于是就不在乡里推让了。
乡里的先生,他的文章好,他对这本书有功劳,那么官员就不敢写序了。
义在独自决断中取得,就由自己做这事,不推让给乡里和官员了。
大凡这样的,就是所谓的职分啊。
所以,序文只写一篇。
有人另外有所创造,这就有了后序。
也有只记年月而没有序文的。
现在却有了有两篇序文的,有累积三四篇序文也不止的。
两篇序,不合乎文体。
不是适合的人写,就不合乎职分。
当世的君子不学习却喜欢多说话啊。
在书上有所发明,(再)写一篇序就可以了。
无所发明,只记写成书的年月就可以了。
人的毛病在于喜欢替人作序。
唐朝杜牧在《答庄充书》中说:“自古为别人作序的人,都是可为后世宗师的人。
现在我和您共同生活在当今时代,要给您没写完的文章作序,当然不可以。
”读了这番话,当今那些喜欢替人作序的人就可以停止了吧。
娄坚在《重刻〈元氏长庆集〉序》中说:“序,是叙述写作的目的,大概从子夏写《诗》序开始的。
这之后刘向把校对书籍作为职业,每校对完一编,就有一篇序文,很是规范。
左思写成《三都赋》,自认为名声不显扬,请求皇甫谧为他作序。
从此,写文章的人多有请托他人作序而流传于世的,都急切地追求名声,而唯恐人们不知道自己。
至于那些流传已经很久,刻本已被收存或者模糊不清不能阅读的,又抄写并重新刻板,于是后人又为它作序,这应当只记叙重刻的原因就可以了。
可是,现在记述的人,不去追随先前的圣贤,却胡乱地去分辨好坏,过分地称颂好事,太多设置一些浮夸的言辞,都不是我所选取的。
”读了这番话,当今喜欢替古人文集作序的人可以停止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