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事件量表评定量表(Life Event Scale,LES)一、LES的目的和背景使用“生活事件量表”的目的是对精神刺激进行定性和定量。
生活事件对心身健康的影响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业已促进了医学模式的转变。
许多研究报告了生活事件与某些疾病的发生、发展或转归的相关关系。
可是,大多数这类研究的结果不尽一致,甚至相互矛盾。
原因是多方面的,生活事件的评定问题就是其中之一。
在研究生活事件评定的初级阶段,人们只注重那些较重大的生活事件,因而只统计某一段时期内较大事件发生的次数。
次数越多,表示遭受的精神刺激越强。
这种评定方法非常简单,不足之处是显而易见的。
不同的生活事件引起的精神刺激可能大小不一,丢失一件衣物与经历一场浩劫是不能等量齐观的。
于是,人们相信,每种生活事件理应具有其“客观”的刺激强度。
从六十年代起,人们对各种生活事件的“客观定量”有了较多的研究兴趣。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是美国的Holmes TH。
他和Rahe于1967年编制了著名的“社会重新适应量表”(Social Readjustment Rcale,简称SRRS)。
SRRS的理论假定是:任何形式的生活变化都需要个体动员机体的应激资源去作新的适应,因而产生紧张。
SRRS的计算方法是在累计生活事件次数的基础上进行加权计分,即对不同的生活事件给予不同的评分,然后累加得其总值。
SRRS 加权的依据来自一个5000人的常模。
在制定常模时,Holmes 等事先规定“丧偶事件”为1000分,“结婚事件”为500分,让被调查者以上述两事件的评为标准,按自己直接或间接的经验去评估其它种种生活事件的分数。
然后求得每种事件(5000人)的平均值,将均值除以10,再取其整数作为该事件的标准化计分。
SRRS选用了调查中发生频率较高的43项生活事件。
SRRS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美国当时社会生活的实际情况,是科学地、客观地评定生活事件的开端。
SRRS被推广到许多国家,再研究的结果显示相关系数多在0.85-0.99之间,被公认为评定生活事件的有效工具,甚至有人认为可以作为金标准以检测其它生活事件量表的效度。
我国于八十年代初引进SRRSI,使用者们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对生活事件的某些条目进行了修订或删增。
有的将百分制改为十分制,有的则沿用Holmes的计分方法。
这些生活事件量表的基本理论、计算方法均与SRRS类似,故它们与SRRS的一致性较高(r=0.643-0.887)。
SRRS及其类似的修订版比较适用于研究生活事件的客观属性和某一群体的价值取向。
如果用于对个体精神刺激的评定或对生活事件致病作用的研究,尚有一些没有解决的问题。
间题之一,同一生活事件在不同的性别、年龄、文化背景、及至同一个体的不同时期可能具有不同的意义。
生活事件即便是一种客观存在,但要成为精神压力尚必须经过个体的主观感受。
精神刺激的强度一方面受到生活事件本身的性质、特点的影响,另一方面更受到个体的需要、动机、个性、以往经历以及神经生物学特性的制约。
比如,一般而言中年丧妻乃人生之一大不幸,然而对于夫妻情感弥佳或早已另有新欢的两个男子来说,这一精神刺激的性质和强度会迥然不同。
如果不加分辨地按常摸二人各记上100分,与实际情况便相差甚远。
国内一个研究的结果表明,年龄就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对同一生活事件的感受差别很大,对80%的生活事件条目的评估竟有显著性差异阁。
可以说,不管人们对某一事件的看法与客观实际是否一致,也不管是什么因素影响了他们对事件的认识、判断和评价,唯有个体实际感受到的精神紧张才对健康构成真正的威胁。
问题之二,SRRS假定生活事件不管属积极性质或消极性质,都会造成精神紧张。
而人们发现,消极性质的生活事件与疾病最为相关,而中性或积极性质的生活事件的致病作用却并不明显。
基于上述两方面的原因,个体的精神刺激评定不宜使用常模的标准化计分,而应分层化或个体化。
并应包括定性和定量评估,以分别观察正性(积极性质的)、负性(消极性质的)生活事件的影响作用。
按照这种新的构想,我们在前人的工作的基础上编制了“生活事件量表”(Life Event Scale,简称LES)。
经过五年的实践和研究于1986年定型,并已在国内十多个省市推广应用。
二、LES的适用范围LES适用于16岁以上的正常人、神经症、心身疾病、各种躯体疾病患者以及自知力恢复的重性精神病患者。
三、LES的信度、效度信度:对153名正常人、107名神经症患者、165名慢性疼痛患者、44名缓解期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在间隔2-3周后重测,相关系数在0.742-0.611之间,P值均小于0.01。
效度:1) 100名离婚诉讼者的精神紧张总值、负性事件值高于按年龄、性别、民族、学历、职业及婚龄配对的五好家庭成员(P<0. 01),而正性事件评分两组无差异。
2)十二指肠溃疡者精神紧张总值、负性事件值均高于无症状的乙肝病毒携带者(P<0.01),而正性事件差异不显著。
3)恶性肿瘤患者生活事件的发生频度、强度及总值高于结核病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
4) 72名庶症患者生活事件总值与反映其社会功能状况的大体评定量表分(GlobalAssessment Scale)呈负相关(r=-0.3003、P<0.05)。
四、LES的使用方法和计算方法LES是自评量表,含有48条我国较常见的生活事件,包括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家庭生活方面(有28条),二是工作学习方面(有13条),三是社交及其它方面(7条),另设有2条空白项目,供填写当事者已经经历而表中并未列出的某些事件。
填写者须仔细阅读和领会指导语,然后逐条一一过目。
根据调查者的要求,将某一时间范围内(通常为一年内)的事件记录下来。
有的事件虽然发生在该时间范围之前,如果影响深远并延续至今,可作为长期性事件记录。
对于表上已列出但并未经历的事件应一一注明“未经历”,不留空白,以防遗漏。
然后,由填写者根据自身的实际感受而不是按常理或伦理道德观念去判断那些经历过的事件对本人来说是好事或是坏事?影响程度如何?影响持续的时间有多久?一过性的事件如流产、失窃要记录发生次数,长期性事件如住房拥挤、夫妻分居等不到半年记为1次,超过半年记为2次。
影响程度分为5级,从毫无影响到影响极重分别记0,1、2、3,4分。
影响持续时间分三月内、半年内、一年内、一年以上共4个等级,分别记1、2、3、4分。
生活事件刺激量的计算方法:1.某事件刺激量=该事件影响程度分X该事件持续时间分X该事件发生次数2.正性事件刺激量=全部好事刺激量之和3.负性事件刺激量=全部坏事刺激量之和4.生活事件总刺激量=正性事件刺激量+负性事件刺激量。
另外,还可以根据研究需要,按家庭问题、工作学习问题和社交间题进行分类统计。
五、LES结果解释及应用价值LES总分越高反映个体承受的精神压力越大。
95%的正常人一年内的LES总分不超过20分,99%的不超过32分。
负性事件的分值越高对心身健康的影响越大;正性事件分值的意义尚待进一步的研究。
应用价值。
1.用于神经症、心身疾病、各种躯体疾病及重性精神疾病的病因学研究,可确定心理因素在这些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中的作用份量。
2.用于指导心理的治疗、危机干预,使心理治疗和医疗干预更具针对性。
3.甄别高危人群、预防精神障碍和心身疾病,对LES分值较高者加强预防工作。
4.指导正常人了解自己的精神负荷、维护心身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生活事件量表杨德森张亚林编制指导语:下面是每个人都有可能遇到的一些日常生活事件,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可根据个人情况自行判断。
这些事件可能对个人有精神上的影响(体验为紧张、压力、兴奋或苦恼等),影响的轻重程度是各不相同的。
影响持续的时间也不一样。
请您根据自己的情况,实事求是地回答下列问题。
家庭有关问题1.恋爱或订婚2.恋爱失败、破裂3.结婚4.自己(爱人)怀孕5.自己(爱人)流产6.家庭增添新成员7.与爱人父母不和8.夫妻感情不好9.夫妻分居(因不和)10.夫妻两地分居(工作需要)11.性生活不满意或独身12.配偶一方有外遇13.夫妻重归于好14.超指标生育15.本人(爱人)作绝育手术16.配偶死亡17.离婚18.子女升学(就业)失败19.子女管教困难20.子女长期离家21.父母不和22.家庭经济困难23.欠债500元以上24.经济情况显著改善25.家庭成员重病、重伤26.家庭成员死亡27.本人重病或重伤28.住房紧张工作学习中的问魔29.待业、无业30.开始就业31.高考失败32.扣发奖金或罚款33.突出的个人成就34.晋升、提级35.对现职工作不满意36.工作学习中压力大(如成绩不好)37.与上级关系紧张38.与同事邻居不和39.第一次远走他乡异国40.生活规律重大变动(饮食睡眠规律改变)41.本人退休离休或未安排具体工作杜女与其他问压42.好友重病或重伤43.好友死亡44.被人误会、错怪、诬告、议论45.介人民事法律纠纷46.被拘留、受审47.失窃、财产损失48.意外惊吓、发生事故、自然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