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油墨性能指标检测检验方法实验一油墨细度的检测1.实验原理油墨的细度表示油墨中颜料(包括填充料)颗粒的大小与颜料颗粒分布在连接料中的均匀度。
将油墨稀释后,用刮板细度计人眼测定颗粒研细程度及分散状况称为油墨细度,以μm表示。
(表示油墨颜料颗粒的最大直径的分布范围)2.实验器材(1)0~50微米刮板细度仪一套(每一刻度为2.5μm);(2)0.lml吸墨管一支;(3)注射器(每刻度0.1m1)或滴定管一支;(4)调墨刀;(5)放大镜(5~10倍);(6)6号调墨油(粘度140~160厘泊/25 oC);(7)玻璃板一块;3.实验步骤(1)取墨:用吸墨管吸取或调墨刀取一定量的受试油墨(例如0.5m1)于玻璃板上。
(2)加调墨油调节油墨流动度:根据流动度的大小用注射器加入6号调墨油进行稀释。
稀释范围:流动度在24mm以下加18滴(或以每滴0.02ml计算,加上0.36m1)。
流动度在25~35mm加14滴(或加0.28m1);流动度在36~45mm加10滴(或加0.20m1),流动度在46mm以上不加油。
1.带有微米刻度的凹槽2.刮刀与刮板垂直90℃操作3.刮刀图1 刮板细度仪操作示意图(3)刮墨:用调墨刀把油墨油与试样油墨充分调合均匀,挑取已稀释均匀的油墨,置于刮板细度仪凹槽深度约50μm处,将刮刀垂直横置于细度仪凹槽处的油墨之上,刮刀保持垂直(如图1所示),双手均匀用力自上而下徐徐刮至零点处停止,使油墨充满刮板细度仪凹槽。
(4)细度观测:刮好后即将细度仪表面以30 o角斜对光源。
用5~10倍放大镜检视颗粒密集点数值(在一个刻度范围内超过15个颗粒的算深刻度数值,不超过15个颗粒的算浅刻度数值)。
4.注意事项(1)油墨稀释时,必须调匀,不能用力研磨。
防止掉入灰尘。
(2)双手横执刮刀时,用力不宜过猛,勿使一边偏重,细度板槽外两边油墨必须刮净。
(3)油墨细度检验需重复2-3次,取平均值,如果相差一刻度应重新测试。
(4)吸墨管、调墨刀、细度仪用后必须用软布或棉纱擦净,并涂油脂防止锈蚀。
细度检测实验报告实验二油墨粘着性(tack)的检测1.实验原理油墨粘着性(tack)是油墨涂层在分离时所产生的抵抗的力。
粘性仪在旋转的情况下测试阻止油墨薄层分离或被扯开的阻力力矩,用力臂的大小表示,仪器只给出这个力的相对大小,故没有量纲,单位为1,以数字表示之。
2.实验器材(1)油墨粘性仪YQM-1型一台;(2)金属注墨器一个;(3)调墨刀一把;(4)秒表一块。
3.实验仪器YQM-1型油墨粘着性测试仪简介(1)仪器结构如图2。
1.水平调整螺丝2.弹簧3.恒温调节水管4.分离力传递拉杆5.游标6.称量平衡准星7.标尺8.油墨分离力传递胶辊9.金属辊10.匀墨胶辊11.电动机12.齿轮组箱箱13.变速柄14.曲柄15.油墨粘着力测试挂钩16.水平仪17.注墨器18.平衡横梁19.底座图2 油墨粘性测试仪(2)仪器测试原理如图2所示。
这个仪器主要由两个辊筒组成如图2中的8,9,12。
1是金属辊,中空,可通入循环水保温。
9辊的轴与动力连接。
2是合成橡胶辊,以自身重量自然压在9辊上。
两个辊筒都是装在框架5上的,框架连同辊筒都以3为轴而可以摆动,框架下端的6是平衡锤。
7是杠杆,可以加重来平衡整个系统的摆动。
图3中(甲)是仪器静止的状态,(乙)是在辊筒没有油墨时的转动一个角度,(丙)是在杠杆7上加一较小的重力G使整个摆动系统重新平衡的情形,(丁)是当辊筒上涂上油墨后,由于油墨粘性而使整个摆动系统产生一个转距的情形,(戊)是杠杆7再加重力W使整个摆动系统再一次平衡的情形。
实际上W是以平衡跎的力臂长短来表示的,平衡后力臂越长表示油墨的粘着性(tack值)越大,力臂越短,油墨的粘着性越小。
1.金属辊2.油墨分离力胶辊3.动力轴4.轴5.框架6.平衡锤7.杠杆图3 油墨粘着性测定原理图4.实验步骤(1)机座调水平:将仪器置于稳固的实验台上,调节水平调整螺丝①使水平仪16处于水平位置。
(2)调温:开启恒温浴开关,使红绿灯同时发亮,红灯亮时表示电热工作;升温至32 ℃(温度调节是用恒温水浴器盖上的温控接触开关进行的),并保持在32℃。
(3)恒温:将变速杆置于低速位置上,抬起手把⑥把合成胶辊⑧搁于金属辊⑨上,亦将有8磅压力的墨辊压于金属辊⑨上,开启马达开关,旋转15分钟,使测试系统恒温。
(4)调节标尺的平衡:在停机状态下,把游标上的刻度调到“0”。
检查标尺是否与辊子平行。
如果不平行,就用杠杆4上的螺栓上下转动使之处于平行状态。
(5)调节第一平衡:将游标⑤置于标尺上“0”的位置,开动机器,把制动器15合上并观察标尺⑦是否平衡,如果不平衡,则可调节左边后面连于金属辊⑨上的平衡螺旋,使标尺处于平衡状态,为第一平衡(即为仪器平衡),停机时先关制动器,再关闭开关。
(6)上墨及测定:在吸墨器17内灌满调匀的油墨,然后将墨坷匀涂在合成胶辊⑧上,先用手旋转马达轴,使辊子旋转而墨匀涂于辊子上,然后再打开开关使辊子旋转1分钟,把制动器合上再开始测定数据,在一分钟内测定并读出游标所指示的数值。
此值即为此墨之粘着性。
(7)如果测试取中速或高速,可以改变变速杆13的位置。
但必须在关闭机器的状态下方可变速。
5.注意事项(1)将齿转组箱内转动到轻松易动位置后,方可开动电钮,马达开动后,不可移动变速棒,以免损坏齿轮。
(2)油墨必须用注墨器轻轻均匀涂于胶辊上。
(3)测试完毕后迅速将仪器各部位擦试干净。
(4)匀墨辊的两端应经常加油润滑。
(5)条件:在恒温恒湿条件下进行(室温t=23±2℃,RH=50%~60%)。
实验三油墨粘性增值的测定1.实验原理油墨粘性增值,是为了考察油墨在高速辊的剪切作用下粘着性(tack值)变化的大小,是观察在印刷时油墨的稳定性。
测定油墨粘性增值是利用测粘性的时间不同,观察油墨粘着性(tack)值的变化情况。
2.实验器材与检测油墨粘性相同。
3.实验步骤按照油墨粘性检测的方法,当第一分钟粘性值测定后仪器继续运转,再记录第15分钟时的粘性值。
4.计算方法15分钟粘性数值,减去1分钟时的粘性数值,即为粘性增值数。
实验四油墨飞墨的检测1.实验原理油墨飞墨是观察油墨在印刷时,油墨脱离墨辊的离散情况,实验测定油墨飞墨是利用粘着性仪运转时,油墨层分裂,墨滴飞离墨辊进入空气中时,观察油墨粘性仪横梁上白纸的粘墨情况。
2.实验器材与检测油墨粘性方法相同。
3.实验步骤(1)定性:按油墨粘性检测方法进行测定,当油墨粘性仪开启一分钟后,在横梁上放一张白纸,继续转动1分钟后取下白纸,观察白纸上是否有墨,根据白纸上粘附的油墨多少来判断飞墨程度。
(2)定量:可以用天平称量,即先把白纸的重量q称一下,再把再把飞墨后的白纸的重量Q称一下,Q-q=W即为飞墨的量。
4.实验记录实验四油墨飞墨的检测1.实验原理油墨飞墨是观察油墨在印刷时,油墨脱离墨辊的离散情况,实验测定油墨飞墨是利用粘着性仪运转时,油墨层分裂,墨滴飞离墨辊进入空气中时,观察油墨粘性仪横梁上白纸的粘墨情况。
2.实验器材与检测油墨粘性方法相同。
3.实验步骤(1)定性:按油墨粘性检测方法进行测定,当油墨粘性仪开启一分钟后,在横梁上放一张白纸,继续转动1分钟后取下白纸,观察白纸上是否有墨,根据白纸上粘附的油墨多少来判断飞墨程度。
(2)定量:可以用天平称量,即先把白纸的重量q称一下,再把再把飞墨后的白纸的重量Q称一下,Q-q=W即为飞墨的量。
4.实验记录实验五油墨粘度的检测方法一一、QNP型平板粘度仪1.实验原理测量油墨在一定剪切力τ作用下,所产生的速度梯度,通过记录不同时刻油墨的铺展直径,再经过换算,可以绘制油墨特性曲线和流变曲线,从而得到油墨的塑性粘度,屈服值,丝头长短和软硬程度。
2.实验器材(1)QNP型平行板粘度仪(结构如图4);1.透明上板2.上板支柱3.下平板(金属) 4.支柱的卡棒5.卡棒支承架6.弹簧7.活塞8.活塞中部凹槽9.活塞筒10.受试油墨图4 平行板粘度仪主结构图(2)调墨刀;(3)秒表。
3.实验步骤(1)清洗:用软布和溶剂清洗仪器的装墨孔和上下平行板,使其干燥。
(2)调整仪器水平:利用水平仪调节支脚螺丝达到水平。
(3)装墨:移开上平板,拉下活塞7将墨装入墨孔内,墨面与下平行板表面平,注意不要产生气泡和空隙。
(4)测试:将上平行板支杆支好,将上平行板放在支杆上,将活塞7向上推,使活塞顶面与下平板板面平,油墨被推至下平板中心,此时卡棒4靠近活塞的一端由于弹簧6的作用而陷入活塞中部凹槽8内,同时卡棒的另一端向活板方向移动一段距离而使左、右两根支柱同时下落,上板即随之水平下落,于是油墨受压向四周扩展,在上平行板下落的同时启动秒表。
(5)读数:读取5s,10s,20s,30s...100s,120s等时间油墨受上平行板压力向四周扩展的直径(精确至1.0mm)--------------------------------------------------------------------------------4.计算方法(1)粘度:粘度的计算是根据剪切应力τ和剪切速率D求得的,然后根据公式计算出粘度值。
式中:τ—剪切应力(达因/厘米2 ) R—时间t时的铺展半径D—剪切速率(秒-1) g—重力加速度(980cm/S2)W—ll5克是上板的重量v—油墨的体积(0.5cm3)t—为测定的时间(秒) π—圆周率(3.14)(2)屈服值:在平行板之间的油墨所受到的剪切应力是逐渐减小的,(因上板压力固定不变,而受压油墨的面积的直径却越来越大,那么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剪切力就越来越小,)当剪切应力减小到与油墨的屈服值相等时,油墨的铺展直径就达到了最大,则油墨的屈服值和平板粘度仪测得的油墨最大直径Rm 之间存在着函数关系。
根据流变理论,得到平板粘度仪所测定的油墨屈服值有几种不同的计算方法,其中有一公式为:式中:S0—屈服值Rm—油墨铺展的最大半径(cm)(一般以30min时油墨的铺展半径代入)w—粘度计上板的重量115克π—圆周率(3.14)g—重力加速度(980cm/S2)v—油墨的体积(0.5cm3)实验报告油墨品种*如果利用公式直接求出屈服值,需要测出最大铺展直径D(30分钟时的直径)。
实验要在恒温恒湿条件下,t=25℃±1℃,RH=65%±5%*屈服值还可以通过将τ-D流变曲线上直线部分外延与τ轴相交的交点求出。
单位为dyn/cm2。
5.思考题在试验中,随着时间延长,油墨所受到的剪切应力越来越小,为什么?实验六油墨粘度检测方法二利用“NXS—1型旋转粘度计”进行测量1.实验原理本仪器采用的是一个同步电机④作驱动,采用同心圆筒上旋式结构对二筒间隙中的油墨产生剪切,油墨产生的扭矩使,外筒①固定,内筒③旋转,被测物料②充满在二个圆筒的间隙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