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个人成长记录

个人成长记录

个人成长记录作为教师,我们的心路历程在岁月的风化中不留痕迹,所以需要用一种文字,一种形象把这一切记录在纸上,屏幕上。

今天我们把这些文字集中在一起,就是为了记录自己对年来的心路历程。

从中形成一次交流,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自2012 年参加工作以来,至今已有 4 年了。

在这些年时间里,我一直任教初中数学,可以说对数学的知识体系已有了较深入的理解。

现在面对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该如何定位自己?如何发展自己?如何完善自己呢?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希望自己能在理论的熏陶与实践经验的浸润中成熟起来。

我虽然已有 4 年的教龄,但这么多年来并未将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系统的梳理,所以,我认为自己的专业成长还不够理想,也越来越感到知识的欠缺。

在教育教学中,我始终抱着一颗全心全意为学生,为家长服务的心来做好教育教学工作。

在工作上能够积极完成学校领导布置的各项任务;善于学习,能够虚心向他人请教,并接受善意的批评;能够积极参加各类教研活动和教师继续教育学习。

一、个人简介工作方式:给孩子们微笑与耐心三、自我发展规划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研究型和发展型的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课堂教学形成一定的独特风格。

理论素养方面:通过认真研读教科研资料,实现个人理论水平、实践教育教学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和创新。

努力学习比较系统的、专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只有具备良好的数学素养的老师,才能很好的教好数学。

继续学习《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和深入学习与研究新人教版数学课程,在自己能掌握的前提下来进行数学教学。

教学水平方面:苦学多问,多向专家、同事请教,认真上好每一课,踏踏实实地工作,珍惜每次的公开课机会,多磨课,寻找自己上课的特点,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实际,“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在新的学期教学实践中以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理论为指导,不断摸索完善总结出一套适合数学学科的教法。

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素质好、师德水平高、专业知识宽厚、具有正确的教育理念和高度的专业精神、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师。

1、制定个人学习计划:以自学为主要途径,实践为主要手段,充分利用校本培训和各类业务进修提自己的理论和业务水平。

要做到,第一:多听课,多做课,多学习,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在不断的综合学习中提升了自己的数学素养,成为一个有内涵的教师。

第二:重视对有效课堂的研究、实践,在探索、尝试、感悟、反思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课堂驾驭能力,使教育有特色,课堂有特色,我的数学更有风彩,使自己成为一个学习型的教师。

第三:勤于总结,善于反思,每月上一节精品课,每学期上一节研讨课,并认真写好教学反思,第四:利用现代化设备,借鉴网络资源,加强对教材体系的梳理,多看名师课堂实录,取他人之长,补已之短。

深入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活动,提升各方面工作质量,力争成为县、市教学骨干。

2、更新教育教学观念:现在的学生知识面广、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对知识的感知远远超过我们教师,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教师要转变心态,抱着谦虚学习和共同研究的思想,共同进步,跟上时代的步伐。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拥有快乐的心态,在自主学习中成长,在鼓励中成长。

发展了学生个性,改变学生被动的接受式学习。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师生的双向互动学习。

真正意义上的以学生为本,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和创造思维的养成,鼓励他们学会学习,为终生学习奠定基础。

3、正确合理的编写和利用导学稿,在实践中强化导学案的四大特点:第一.问题探究是导学案的关键。

能起到“以问拓思,因问造势”的功效,并能帮助学生学会如何从理论阐述中掌握问题的关键。

第二.知识整理是导学案的重点。

初步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独立地将课本上的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整理归纳,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

第三.阅读思考是导学案的特色。

学生通过阅读,养成习惯,形成能力,获取知识。

第四.巩固练习是导学案的着力点。

在探索整理的基础上,让学生独立进行一些针对性强的巩固练习。

希望一年以后,能达到规划目标,对数学教学有更深的理解和更大的把握,有足够的魅力吸引着我的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真正地为素质教育贴砖加瓦,全面提高数学成绩。

四教育教学过程纪实等腰三角形(1)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了解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会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判断、计算作用•2、从设置问题?模型演示?自己动手探究发现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推理能力.3、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运用发现法,体验几何发现的乐趣,在实际操作动手中感受几何应用美.二、重点难点学习重点:等腰三角形性质学习难点:等腰三角形性质的推理应用三、合作探究(同学合作,教师引导)1、复习回顾:③.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②.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腰,另一条边叫做底边,两腰所夹的角叫做顶角,底边与腰的夹角叫做底角.2、用剪刀按照49页介绍的方法,剪出一个等腰三角形,想一想,它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它的对称轴是什么?3、将2中的等腰三角形沿对称轴对折,找出重合的线段和角,由此你发现了等腰三角形的哪些性质?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性质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你能证明这两个性质吗?四、精讲精练A例1、已知:如图1, △ ABC中,AB =AC.求证:/ B = / C.图1C变式:你还有其他方法证明性质1吗?可以作底边的高线或顶角的角平分线例2已知:如图,A ABC中,AB=AC,AD是底边BC的中线.求证:/ BAD=Z CAD,AD 丄BCD C小结:在等腰三角形性质的探索过程和证明过程中,“折痕”“辅助线”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由此,你能发现等腰三角形具有什么特征?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底边上的中线(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所在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练习(1) 在厶ABC 中,AB =AC, Z A =36° ,则/B=____________ °(2)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70° ,则它的另外两个内角的度数分别是____ .(3) A 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AC Z BAC=90°) ,AD是底边BC上的高, 标出Z B,Z C Z BAD Z DAC的度数,并写出图中所有相等的线段.(4) 如图2,在厶ABC中,AB=AC,点D在AC上,且BD=BC=AD.求厶ABC各角的度数.五、课堂小结:(1)本节课学习了哪些主要内容?(2)我们是怎么探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3)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证明线段相等或角相等的方法?六、作业:P51 1、3《平方差公式》说课稿息县陈棚中学赵丽一、背景分析1、说教材“平方差公式”这一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多项式乘法的基础上,把具有特殊形式的多项式相乘的式子与其结果写成公式形式.故属于数学再创造活动的结果.它在整式乘法、因式分解、分式化简及其它代数式的变形中无处不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能让学生感悟换元思想,整体思想.感受数学的再创造性.也是构建学生有价值的数学知识体系并形成相应数学技能的重要内容.因此我认为: 理解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征,掌握平方差公式,正确、熟练地运用公式进行计算应作为本节课的重点.2、说学情学生刚学习了多项式的乘法,已具备学习并运用平方差公式的知识技能结构.加上学生已初具换元思想、整体思想,通过创造熟知的问题情境,在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下得出并运用平方差公式应该能落到实处,也使拓展学生知识技能结构成为可能.但是因为公式的推导是一个由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过程,因此对公式推导的理解以及公式中字母的广泛含义将成为本节课的难点.、说教学目标大家都知道:新理念下的数学教学不仅是知识的教学,技能的训练,更应重视能力的培养及情感的熏陶.因此,我根据教材的性质和地位,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拟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征,了解平方差公式的几何背景,会用平方差公式进行运算.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建立平方差公式模型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思想与抽象思维能力,感悟换元的思想方法,通过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化归思想,逆向思维.并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

3 、情感与态度: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创造性,并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兴趣.三、说教法《新课标》强调“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积极性,根据这样的原则和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我采用如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1、教学方法:启发式、讨论式,小组合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并对学生的思维进行调控,帮助学生优化思维过程,在此基础上,提供学生交流讨论的机会,学生学会对自己的数学思想进行组织和澄清,并能清楚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数学思想,能通过对其他人的思维和策略的考察,扩展自己的数学知识和使用数学语言的能力,学生会自觉地、主动地、积极地学习,以“问”之方式来启发学生深思,以“变”之方式诱导学生灵活善变,以“梳” 之方式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在整个数学过程中加强学法指导。

指导学生深刻思考,细心观察,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养成认真思考、细心观察的好习惯。

指导学生在解题时,一切从习题特点出发,根据习题特点寻找最佳解题方法,具体在运用公式计算时,要认清结构,找准a、b。

鼓励学生合作交流实现思维优势互补,相互学习。

四、说学法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

才能做到举一反三,无师自通,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要让学生领会以下学习方法:1、自主探索一一体会换元思想、化归思想2、合作交流一一再发明、再发现让学生在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展示思维过程,让学生的思维全过程得到充分暴露,学生在再发现、再发明的过程中,思维火花发生强烈碰撞,数学结论的发现、发生成为自然的事情。

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不仅能主动地获取知识,而且能不断丰富数学活动的经验,学会探索,学会学习五、说教学过程(一)创1、计算下列多项式的乘法,同桌交换1、计算: 从学生熟知的多项式设检查完成情况.2、检杳乘法着手,鼓励学生情境(x+2)(x-2)3、是否任意积极探索,大胆猜想, 搭建(2x+1)(2x-1)两个数的和为学生搭建数学再创平台(x+2y)(x-2y)乘以这这两造活动的平台.为学(3m +2n)( 3m -2n)个数的差等生舒展灵性创设空2、在上述计算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于这两个数间.你有何猜想?的平方差.(二)合(1)你的猜想是否具有一般性?想一议一证让学生积极参与数学作你能举例证明你们的猜想吗?再创造活动,化特殊交流(2)代数证明(多项式乘法法则)小组交流为一般,培养数学建2 2(a+b)(a-b)=a -ab+ba+b举例证明公模思想,化归思想.构建 2 2即(a+b)(a-b)=a -b式.模型抽象得出公式(3)用文字语言叙述平方差公式. 任意两个数(4)几何证明的和乘以这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用图中阴影部分面积的不同求法解这两个数的乐,自己是数学的主释平方差公式. 差等于这两人.使抽象、枯燥的个数的平方公式变得生动、趣味.多媒体展示:图形割补得到矩差. 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形. 小组交流,了解公式几何背景.上图⑴、(2)说明了平合作探究,突破难点.方差公式的几何解释,即进一步了解(a+b)(a-b)=a 2-b2与证明公式:(a+b)(a-b)=a2-b2例:你会运用平方差公式计算吗?找准公式中学会用公式初步解①(2x+1)(2x-1)的a、b,尝题,体验公式的优越②(x+2y)(x-2y)试性地运用性和成功的喜悦.(三)学以致用、体验成功解析:① 2x+1) (2x-1)= (2x) 2-12(a+ b) ( a -b)= a 2 - b 2练习一:抢答下列计算能否利用平方差公式,如果能,请找出a、b,说出结果;如果不能,说明理由.(利用多媒体动态出现如下试题)(4x+3y)(4x-3y)(-2m +n)( -2m -n)(a +b )(b -a )102X 98(-3a -2b)( 3a +2b)(5m +4n)( 5m +4n)练习二:(1) 在括号内填上怎样的代数式才能利用平方差公式进行计算(-2a +b)()(-a-b)()(2) 计算:( -4a -b)( -4a +b)公式.理解公式的结构特征,自主探究,加深理解.合作交流,完善答案.一题多解.激发兴趣,正确地利用公式.进一步理解公式特征.使学生能灵活运用公式,培养其发散思维和思考问题的严密性,思考角度的多样性.突出重点.(四)应用移迁、快乐计算:(a+b-c) (a-b+c)(x+y) 2-(x-y) 21、构建特点,利用平方差公式2、抓住特点,逆用公培养学生的整体思想、逆向思维,进一步理解公式中字母的广泛含义,综合运用公式.突破难点.五成果记载2013年被县教育体育局评为教学先进个人2014年被县教科研课题组授予结业证书2014年在学校评为美丽教师2015年被市教育局评为优秀特岗教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