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练习题第一部分:基础知识归纳一、文学常识本文选自《》,相传是时期的所作,是根据史编写的(体)史书。
齐鲁长勺之战是历史上的著名战例。
本文通过对比塑造了曹刿和两个人物形象。
二、为下面加点字注音。
小信未孚()下轼其辙()登轼而望之()望其旗靡()彼竭我盈()夫大国,难测也()三、找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小惠未,民弗从也。
通四、解释下面的古今词语(1)牺牲玉帛古:今:(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古:今:(3)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古:今:(4)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古:今:(5)一鼓作气,再而衰古:今:(6)忠之属也古:今:五、解释下列加点词在不同句子中的意义。
故公问其故()故逐之()之故克之()忠之属也()肉食者谋之()六、解释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3)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弗敢加也(5)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将鼓之(7)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既克(8)望其旗靡七、翻译句子(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4)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第二部分:阅读部分一基础知识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________ ,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 、这段文字选自课文__________ , 课文则选自__________。
2 、“夫战”中的“夫”读作________,讲作:____________________3 、给“辙”和“靡”选择正确读音辙:zhě chèzhè靡:féimǐmó4 、“望其旗靡”中“靡”的意思是:A . 破烂B . 发霉C . 倒下D . 倾斜5 、解释加点的词:①既②故③鼓④再⑤盈⑥逐6 、写出上段文字所包含的成语,并解释其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7 、对“夫战,勇气也”理解正确的项( )A . 战争,是要勇敢的。
B . 作战,是靠勇气的C . 大丈夫打仗,是要有勇气的。
D . 那些人打仗,就是勇敢8 、翻译句子:①故克之: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②望其旗靡,故逐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 、“克之”的直接原因是:( )A . 一鼓作气。
B . 彼竭我盈。
C .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D . 夫战,勇气也。
10 、这个语段的内容可以概括为:( )A. 曹刿论述战争争取的原因。
B . 叙述长勺之战的全过程。
C . 论述作战要靠勇气。
D . 交待鲁国战胜了齐国。
11、鲁国战胜齐军的原因,下面有六项备选答案,请结合课文判断哪些是正确的,在括号内打“√”。
A . 战前对作战部署谋划得周密。
( )B . 战前在政治上取信于民。
( )C . 鲁庄公亲自部署指挥战斗。
( )D . 军事上采用了后发制人的战略。
( )E . 选择了有利于作战的天时、地利。
( )F . 详察敌情以后才下令追击。
( )12 、“彼竭我盈”指什么时候?答:_______________13 、“辙乱”“旗靡”是怎么发现的?二、阅读下面的选文,然后回答问题。
(12分)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迹。
公将弛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选文节选自课文《》,它记述了我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之一──。
(2分)(2)找出选文第一段中的两个错别字,并改正。
(2分)改改(3)在选文中的空白处写出原句。
(2分)(4)解释选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鼓靡(5)把句子“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6)概括选文第二段的大意。
(2分)三、阅读下面两篇短文,解答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1)齐人三鼓()(2)望其旗靡()(3)再而衰()(4)惧有伏焉()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同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组是()(3分)A 战于长勺B 公将鼓之苛政猛于虎之虚所卖之故克之齐师败绩C.故临崩寄臣以大事D.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3、.曹刿认为可以追击齐师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句子回答)。
(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小惠未徧()②小信未孚()③小大之狱()④公将鼓之()⑤公问其故()⑥望其旗靡()2、用原文语句回答。
①文中表现曹刿积极“参与”精神的词语是:②文中“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3、请分析“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
4、文章结尾一段表现了曹刿哪些方面的才能?5、文中曹刿的形象,令人钦佩。
请写出中国近代史(1840——1949)上,你最崇敬的一位爱国将领,并用一句话加以评价。
①爱国将领②五、1、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小惠未()小信未孚()小大之狱()公将鼓之()公问其故()望其旗靡()神弗福也()何以战()2、写出下列词语的古今意思(1)牺牲玉帛:古;今(2)又何间焉:古;今3、翻译下列句子(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2)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4、用原文语句回答:(1)文中表现曹刿积极“参与”精神的词语是:()()(2)文中“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
5、请分析“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
(1)(2)6、就文章第一段中曹刿与鲁庄功的对话,联系全文,说说曹刿在对话中表达出来的主要思想。
7、文章结尾一段表现了曹刿哪些方面的才能?8、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什么。
(用原文回答)9、《曹刿论战》一文生动刻画了曹刿这一人物形象,其乡人劝阻曹刿请见鲁庄公的话从侧面衬托了曹的,而鲁庄公关于“何以战“的回答又反衬出曹刿的。
10、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弗敢加也而山不加增B、弗敢专也专其利三世矣C、肉食者鄙先帝不以臣卑鄙D、必以信愿陛下亲之信之(二)[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乙]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小信未孚,神弗福也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兵革非不坚利也委而去之2、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不同意思。
(1)必以分人固国不以山溪之险(2)小大之狱环而攻之而不胜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2)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4、运用文中原话回答下面的问题。
(1)“齐师伐我。
公将战”时,曹刿为什么要见鲁庄公?(2)“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的原因是什么?5、甲、乙两文中都谈到了决定战争胜负的最主要条件,这个条件是什么?(三)[甲]①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
子墨子闻之,起于齐,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②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③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藉子杀之。
”④公输盘不说。
⑤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⑥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⑦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
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
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
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
知而不争,不可谓忠。
争而不得,不可谓强。
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⑧公输盘服。
[乙]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1、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成,将以攻宋问:“何以战?”B、愿借子杀之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C、义不杀少而杀众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D、吾义固不杀人舍生而取义者也2、解释加点字词。
(1)公输盘不说。
(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3、翻译句子。
(1)宋何罪之有?(2)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4、(乙)文中,从“曹刿请见”一句中看出曹刿有主动参与国家大事的精神,请你从(甲)文中找出一个体现子墨子这种精神的语句。
5、同样是面对即将到来的战争,子墨子和曹刿各采取了怎样的做法?你赞成他们的做法吗?为什么?《曹刿论战》(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又何间.焉()望其旗靡.()小惠未遍.()下视其辙.()遂.逐齐师()肉食者鄙.()牺牲玉帛.()肉食者谋.()夫.战,勇气也()(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含义。
(1)齐师伐..()..我()()(2)齐师败绩(3)牺牲玉帛,弗.敢加.也()()(4)小大之狱.,虽.不能察.()()()(三)辨别下边的一词多义。
1、既克,公问其故.()2、民弗从.也()彼竭我盈,故.克之()战则请从.()3、曹刿请.见()4、又何间.焉()战则请.从()中间.力拉崩倒之声()5、其.乡人曰()6、肉食者谋之.()公问其.故()公与之.乘()望其.旗靡()登轼而望之.()(四)指出下列词类活用。
1、神弗福.也()2、公将鼓.之()(五)指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