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
苏轼《题西林壁》
/v/b/3000334-1290112101.html
10分钟
项目
活动
【教师活动一】
教师在复习上次课内容的基础上,以任务驱动方式(解读任务一),通过网络视频,层层深入,帮助学生轻松的掌握作简单组合体三视图的方法,从而达到顺利完成任务一目的。
【学生活动二】
学生在正确完成任务一的基础上,结合老师的讲解,完成任务二并进行讨论、修正。
【教师活动三】
教师随机选择一位学生的任务二作品进行展示和评讲,给出该简单组合体的正确的三视图。【搜索】30分钟课堂
小结
本节课主要是学习作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通过网络视频、多媒体课件展示等手段对本次课的内容进行有条理的系统性总结会给我们的学生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并且能够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1、教学重点
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体三视图作图方法和步骤;
2、教学难点
组合体三视图作图方法
四、教学方法
1、借鉴研究性学习的方法,通过丰富的互联网网络资源,学习作简单组合体三视图的知识,利用网络视频演示,观察体验、研究讨论学习,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
2、采用任务驱动、分组教学、案例解说与实践练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五、教学过程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职
2、专业:数控技术应用
3、课时:1
4、学生课前准备:A4图纸(画好图框线和标题栏)。
5、教师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项目任务书等。
二、教学课题
作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
1、知识目标
(1)掌握组合体三视图的作图方法和步骤;
附:
(2)掌握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画法。
2、能力目标
(1)会对物体进行分析;
(2)信息获取、判断、综合分析能力。
3、情感目标
(1)让学生逐步养成关注生活、生产实践中各种零部件的习惯,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学习互联网搜寻与分组探究等活动,进行充分的交流与合作,使学生养成细致、严谨的学习态度,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
三、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设计所依据的教学内容为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钱可强主编的《机械制图》教材第四章《画组合体视图的方法》的第二节《组合体的视图画法》。
这节课的主题是作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它既是对本章第一节中相关知识的运用,又是为后续学习复杂形体做准备的一节课,在知识结构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在教学设计上,教师要注重引导,指导学生去归纳总结。坚持“学生自主,注重实践,注重参与,讲究开放”,通过分组探究情景教学,化枯燥乏味为课堂生动活泼,将单一的练习变为趣味性的教学过程,让学生感受学习机械制图的乐趣。
环节
过程
时间
导入
课题
【教师活动】
组织播放苏轼《题西林壁》网络视频,开展引导学生进入“从不同角度方位观察事物”的活动过程,接着复习上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活动状态,与他们共同解决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困惑,总结,引导学生通过课本或者网络找到答案。
【学生活动】
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并展开讨论。【搜索】:网络多媒体课件展示:
/view/0b6bb83d5727a5e9856a612c.html
5分钟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由苏东坡的诗词《题西林壁》引出,这不仅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教学环境,同时也创设了良好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活动。而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通过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能够帮助我们的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同时,运用项目教学法,以任务驱动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多角度发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学生活动一】
学生通过观看视频,结合老师的讲解,完成任务一。任务一分两个小组进行,在老师的指导下,讨论并修正完成图1(见附件)和图2(见附件)的三视图;
【教师活动二】
教师要求两组学生代表分别对完成的任务一作品进行展示并评讲,随后展示出正确的三视图,引出任务二——任务二如图3所示(见附件)为两个小组任务一的结合,要求完成相应的三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