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控制工程基础第一章 概论(含习题答案)

控制工程基础第一章 概论(含习题答案)


t 温度
(被调量)
恒温箱自动控制系统职能方块图
反馈:输出量通过适当的测量转换装置将信号的全部或一部分返回输入 端,使之与输入量进行比较。比较的结果称为偏差。 反馈控制原理:基于反馈基础上的“检测偏差并用以纠正偏差” 。
1.2 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
3. 开环控制与闭环控制(按有无反馈测量装置分类)
① 自动控制: 在没有人参与的情况下,使被控对象的某些物理量准确地按照 预期规律变化。 例如:数控加工中心、焊接机器人、温度控制系统、主动悬架系统等。
主动悬架系统是在普通悬架系统中附加一个可以控制阻尼 作用力的装置,由执行机构、测量系统、反馈控制系统和 能源系统四部分组成。 主动悬架能够根据汽车的运动状态和路面状况,适时地调 节悬架的刚度和阻尼,使悬架系统处于最佳减振状态,使 车辆在各种路面状况下都会有良好的舒适性。
电机转速开环控制系统
1.2 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
② 闭环控制: 输出全部或部分被反馈回输入端,与输入比较得出偏 差加给控制器,再根据偏差调节受控对象,形成闭环控制回路。
优点:精度高、动态性能好、抗干扰能力强。 缺点:结构比较复杂,价格贵、维护较难。
扰动 参考输入
+_
控制器
反馈信号
控制指令
1.2 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
③ 按系统中传递信号的性质

连续控制系统:系统中各部分传递的信号是随时间连续变化的信号。 离散控制系统:系统某处或多处的信号是脉冲序列或数字量。
④ 按描述系输入和输出间具有叠加性和齐次性。 非线性控制系统:系统中有非线性元件。
1.2 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
5. 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类型
① 根据所采用信号处理技术的不同

模拟控制系统:采用模拟技术处理信号。 数字控制系统:采用数字技术处理信号。
偏差的脉冲系列
脉冲控制系统:离散信号取脉冲形式的系统
xi t

et
采样开关
e* t
数据 保持器
控制对象
x o t
① 给定元件:产生给定信号或输入信号。 ② 反馈元件:量测被调量或输出信号,产 生主反馈信号。 ③ 比较元件:比较输入信号和反馈信号之 间的偏差。 ④ 放大元件:对偏差信号进行信号放大和 功率放大的元件。
⑤ 执行元件:直接对控制对象进行操作的元件。 ⑥ 控制对象:控制系统所要操纵的对象,其输 出量为系统的被调量(或被控制量)。 ⑦ 校正元件:用以稳定控制系统,提高性能。 a) 反馈校正 b) 串联校正


Hoff,Marcian Edward
Cleve Molor,John Little,MATLAB
1.1 控制理论在工程中的应用和发展
5. 经典控制理论和现代控制理论
早期经典控制理论在美国称伺服机构理论,在德国和苏联则称为自动调节理论; 1960在“第一届全美联合自动控制会议”上,把系统与控制领域中,研究单变量 控制问题的学科称为经典控制理论,研究多变量控制问题的学科称为现代控制 理论。 经典控制理论: 以线性定常系统为主的单输入单输出系统为研究对象,以传 递函数作为描述系统的数学模型,以时域分析法、根轨迹法和频域分析法为主 要分析设计工具。 现代控制理论: 以时变参数、多变量、非线性复杂系统为研究对象,以状态 方程作为描述系统的数学模型,以最优控制和卡尔曼滤波为核心的控制系统分 析、设计的原理和方法。
中国张衡发明水运浑象,研制 出自动测量地震的候风地动仪 (132年)。
1.1 控制理论在工程中的应用和发展
1. 早期的自动控制实践应用(1400BC~1868)
中国马均研制出用齿轮传动的自 动指示方向的指南车(235年)
中国明代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 记载有程序控制思想的提花织机 结构图(1637年)
1.1 控制理论在工程中的应用和发展
3. 经典控制理论的发展

1788年,英国发明家James Watt(1736~1819)发明了控制蒸汽机速度的飞球 调节器,这是最著名的应用于工业过程的自动控制装置 。 1884年,英国E.J. Routh建立Routh判据(Routh Stability Criteria,Hurwitz 1895) 1868 年,英国科学家麦克斯发表的“论 调速器”的论文中,应用数学模型和数 学工具对飞球调节器稳定性问题进行探 索,标志着自动控制理论的诞生; 俄国A.M. Lyapunov博士论文“论运动稳 定性的一般问题” (1892 年 ),提出稳定 性的科学概念、研究方法和相关理论。 1927 年,美国电气工程师布莱克在改进 长途通信用信号发生器时,发明了负反 馈放大器,标志着反馈控制从无意识到 自觉应用的转折; 1948 ~ 1950 年,美国电气工程师埃文斯 提出并完善了根轨迹法; 1954 年 , 我 国 科 学 家 钱 学 森 ( 1911 ~ 2009 )发表《工程控制论》,把控制论 推广到工程技术领域。
1.1 控制理论在工程中的应用和发展
5. 控制理论的新发展
③ 集成控制理论:随着控制科学和计算机的飞速发展,基于网络的集成 控制系统应运而生,并逐渐成为国际学术界研究的一个热点。集成控 制系统具有信息资源共享、灵活性强、良好的自诊断和维护性能好等 优点。
1.2 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
1. 基本概念
1.2 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
u1:与预期温度t1相应的给定电压 u2 : 热电偶检测转换出来的与实际 温度t2相应的反馈电压 △u=u1-u2 : 与实际温度误差△t=t1t2相应的电压偏差信号
给定元件
u1
u u 电压功率 ua 执行电机 放大 u2
减速器 热电偶
a
调压器
u
恒温箱 (控制对象)
1.1 控制理论在工程中的应用和发展
6. 控制理论的新发展
② 智能控制理论:把人类具有的直觉推理和试凑法等智能加以形式化或 机器模拟,并用于控制系统的分析与设计中,以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 控制系统的智能化。智能控制是多学科交叉的学科,它的发展得益于 人工智能、认知科学、模糊集理论和生物控制论等许多学科的发展。 智能控制的研究对象具有不确定性、高度的非线性、任务要求复杂的 特点。智能控制系统的类型包括:专家控制系统、模糊控制系统、人 工神经网络控制系统等。
第一章 概论
1.1 控制理论在工程中的应用和发展 1.2 控制理论的基本概念 1.3 控制理论在机械制造工业中的应用
1.1 控制理论在工程中的应用和发展
1. 早期的自动控制实践应用(1400BC~1868)
中国、埃及和巴比伦出现自动计 时漏壶(1400BC~1100BC)
希腊Philon发明了采用浮球 调节器来保持燃油液面高度 的油灯。(BC250年)。
⑤ 按系统参数与时间的关系
1.2 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
1. 基本概念
② ③ 控制系统的基本任务:如何使被控制量按照给定量的变化规律而变化。 学习自动控制技术的目的: A. 分析系统: 分析某给定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动态特性、稳定性、准 确性、快速性等。 B. 综合和设计系统: 在已知被控制对象和核定性能指标的前提下,寻求 控制规律,设计控制系统,并用机、电、光、液压等元部件或设备加 以实现。 ④ 控制系统: 由被控制对象和自动控制装置按一定方式联结起来的、完成一 定自动控制任务的总体。 A. 输入量:作用在系统上的激励信号。 a) 控制(指定、参考)输入:使系统具有预定性能的输入信号。 b) 扰动:干扰或破坏系统预定性能的输入信号。 B. 被控制量:系统的输出,表征控制对象或过程的状态和性能。
1.1 控制理论在工程中的应用和发展
2. 控制论和自动控制学科诞生
控制论奠基人:诺伯特·维纳(Norbert Wiener,1894-1964),在火炮对空射 击自动控制的研究工作中,提炼出控制理论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负反馈概念。 准确控制的方法是把运动结果所决定的量,作为信息再反馈回控制仪器中。 (Feedback is a method of controlling a system by inserting into it the result of its past performance.) 1948 年 Wiener 发表《控制论》,标志自动控制学科的诞生和经典控制理论 的成熟。
①开环控制:输入直接供给控制器,通过控制器对受控对象产生控制 作用,没有输出反馈。
优点:结构简单、价格便宜、容易维修,不存在稳定性问题。 缺点:精度低,容易受环境变化的干扰影响。
参考输入 控制器 控制 指令 扰动 输出 受控对象
Mc恒定:ur↑ → ua↑ → n↑ ; ur ↓ → ua ↓ → n ↓ ur恒定: Mc ↑ → n↓ ; Mc ↓ → n ↑
1.2 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
控制器
输入变化引起的电机转速变化
负载变化引起的电机转速变化
1.2 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
4. 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
给定元件
输入 信号 比较 元件 偏差 信号
扰动 串联校正 元件 放大元件 反馈校正 元件 执行元件 控制对象
输出
xi


ε

xo
局部反馈 主反馈
主反馈信号xb 反馈元件


Multivariable control system Coordinated control system for a boiler-generator 发电机组的联合控制
1.1 控制理论在工程中的应用和发展
6. 控制理论的新发展
① 大系统理论: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出现了许多规模庞 大、结构复杂(环节较多、层次较多或关系复杂)、目标多样、影响 因素众多,且常带有随机性的大系统,如电力系统、城市交通网、数 字通信网、柔性制造系统、生态系统、水源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等。 这类系统不能采用常规的建模方法、控制方法和优化方法来分析和设 计,因为常规方法无法通过合理的计算工作得到满意的解答。大系统 分析和设计理论包括:大系统建模、模型降阶、递阶控制、分散控制 和稳定性等内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