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工程基础》期 末 复习题答案一、选择题1、 设有一弹簧、质量、阻尼器机械系统,如图所示,以外力f(t)为输入量,位移y(t)为输出量的运动微分方程式可以对图中系统进行描述,那么这个微分方程的阶次是:(2)(1)1阶;(2)2阶;(3)3阶;(4)4阶 2、一阶系统的传递函数为153+s ;其单位阶跃响应为( 2) (1)51te-- ;(2)533t e -- ;(3)555te-- ;(4)53te--3、已知道系统输出的拉氏变换为 ()222.20)(nn ns s s Y ωωω++= ,那么系统处于( 1 ) (1)欠阻尼;(2)过阻尼;(3)临界阻尼;(4)无阻尼4、下列开环传递函数所表示的系统,属于最小相位系统的是( 3 )。
(1))12)(15(1++-s s s ; (2)s T Ts 111+- (T>0); (3))13)(12(1+++s s s ;(4))2)(3(2-++s s s s5、已知系统频率特性为151+ωj ,当输入为t t x 2sin )(=时,系统的稳态输出为( 4 )(1))52sin(1ω-+tg t ;(2))52sin(1112ωω-++tg t ;(3))52sin(1ω--tg t ;(4))52sin(125112ωω--+tg t6、已知在零初始条件下,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为 t te e t c --+-=221)(,系统的传递函数为( 1 )。
(1))2)(1(23)(+++=s s s s G ;(2))2)(1(2)(+++=s s s s G ;(3))2)(1(13)(+++=s s s s G ;(4))2)(1(3)(++=s s ss G7、已知在零初始条件下,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为 t te e t c --+-=221)(,系统的脉冲响应为( 1 )。
(1)t te e t k ---=24)( (2) t t e e t k ---=4)( (3)t te et k --+=24)( (4) t t e e t k 24)(---=8、系统结构图如题图所示。
试求局部反馈2加入前后系统的静态速度误差系数和静态加速度误差系数。
( 3 )(1)0.5v K =,0.5a K =;(2)0v K =,0.5a K =;(3)0.5v K =,0a K =;(4)0v K =,0a K =;9、已知道系统输出的拉氏变换为 ()22()n n Y s s ωω=+ ,那么系统处于( 3 ) (1)欠阻尼;(2)过阻尼;(3)临界阻尼;(4)无阻尼10、设有一RLC 电路系统,如图所示,以Ur(t)为输入量,Uc(t)为输出量的运动微分方程式可以对系统进行描述,那么这个微分方程的阶次是:( 1 )(1)1阶 (2)2阶 (3)3阶 (4)4阶11、已知)45(32)(22++++=s s s s s s F ,其原函数的终值=∞→t t f )(( 3 ) (1)0 ; (2)∞ ; ( 3) ; (4)3 12、一阶系统的传递函数为153+s ;其单位阶跃响应为( 2 ) (1)51te-- ;(2)533t e -- ;(3)555te-- ;(4)53te--13、已知系统的微分方程模型)(2)('5)(3)(5)(')(2)(0)2()3(t u t u d y t y t y t y t y t+=++++⎰ττ。
其中u(t)是输入量,y(t)是输出量。
求系统的传递函数模型G(S)=Y(S)/U(S)为( 1 ) (1)432(52)()253s s G s s s s s +=++++ (2) 432(52)()25s s G s s s s s+=+++ (3)432(51)()251s s G s s s s s +=++++ (4)432(51)()251s G s s s s s +=++++ 14、某一系统的速度误差为零,则该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可能是( 4 )(1)1+Ts K;(2)))((b s a s s d s +++;(3))(a s s K +;(4))(2a s s K +;15、根据下列几个系统的特征方程,可以判断肯定不稳定的系统为( 2 )(1)023=+++d cs bs as ;(2)0234=+-++d cs bs as s ;(3)0234=++++e ds cs bs as ;其中e d c b a 、、、、均为不等于零的正数。
二、简答题(1)图1是仓库大门自动控制系统原理示意图。
试说明系统自动控制大门开闭的工作原理,并画出系统方框图。
图2-1解:当合上开门开关时,电桥会测量出开门位置与大门实际位置间对应的偏差电压,偏差电压经放大器放大后,驱动伺服电动机带动绞盘转动,将大门向上提起。
与此同时,和大门连在一起的电刷也向上移动,直到桥式测量电路达到平衡,电动机停止转动,大门达到开启位置。
反之,当合上关门开关时,电动机带动绞盘使大门关闭,从而可以实现大门远距离开闭自动控制。
系统方框图如图解1-2所示。
(2)、如图所示为控制系统的原理图。
(1)指出系统的控制对象、被控量、给定量及主要干扰。
(2)画出系统的原理结构图,并指出各个组成元件的基本职能。
(3)说明如何改变系统的给定量输入。
(4)判断对于给定量输入及主要干扰是否有静差。
解:图2-2(1) 控制对象:水池水量;被控制量:水位;给定量:电位器E 右侧电位 主要干扰:出水量的变化 (2) 原理结构图:H0:要求水位,Ei:设定电位;Ef:反馈电位;E:电位差;V:进水流量;H:蓄水水位;(3)改变和电机相连的触头位置可以改变给定量输入。
(4)对给定量输入和主要干扰都是无静差。
(3)题图为工业炉温自动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图。
分析系统的工作原理,指出被控对象、被控量和给定量,画出系统方框图。
H 给定装置 (电机电位) 比较装置 (电位差) 执行装置 (电动机) 量测装置 (浮桶杠杆机构) H0Ei V Ef控制对象(蓄水池)E图2-3解:加热炉采用电加热方式运行,加热器所产生的热量与调压器电压c u 的平方成正比,c u 增高,炉温就上升,c u 的高低由调压器滑动触点的位置所控制,该触点由可逆转的直流电动机驱动。
炉子的实际温度用热电偶测量,输出电压f u 。
f u 作为系统的反馈电压与给定电压r u 进行比较,得出偏差电压e u ,经电压放大器、功率放大器放大成a u 后,作为控制电动机的电枢电压。
在正常情况下,炉温等于某个期望值T °C ,热电偶的输出电压f u 正好等于给定电压r u 。
此时,0=-=f r e u u u ,故01==a u u ,可逆电动机不转动,调压器的滑动触点停留在某个合适的位置上,使c u 保持一定的数值。
这时,炉子散失的热量正好等于从加热器吸取的热量,形成稳定的热平衡状态,温度保持恒定。
当炉膛温度T °C 由于某种原因突然下降(例如炉门打开造成的热量流失),则出现以下的控制过程:控制的结果是使炉膛温度回升,直至T °C 的实际值等于期望值为止。
︒→T C ︒→↑→↑→↑→↑→↑→↓→↓T u u u u u c a e f θ1C ↑系统中,加热炉是被控对象,炉温是被控量,给定量是由给定电位器设定的电压r u (表征炉温的希望值)。
系统方框图见图解1-3。
三、计算题(1)求如图所示电路网络的传递函数。
其中,u0(t)为输出电压,ui(t)为输入电压,R1和R2为电阻,C1和C2为电容。
图1、解⎪⎪⎪⎩⎪⎪⎪⎨⎧+++==-=⎰⎰2212120210111)]()([)]()([1)()()()()()(1R t i t i dt t i t i C t u t i R t u t u t Ri dt t i C i消去中间变量i1和i2,得)()()()()()()()(2122112221210212211222121t u dtt du C R C R C R dt t u d C C R R t u dt t du C R C R C R dt t u d C C R R i i i o o ++++=++++ (2) 已知系统的特征方程为021520234=++++K s s s s ,试确定参数K 的变化范围以使系统是稳定的。
解:列劳斯表: S 41 15 KS 320 2 0S 210149K 0 S 1 149200298K - 0 0S 0K 0 0⎩⎨⎧>>-00200298k K(3) 利用Mason 公式求如图所示传递函数C(s)/R(s)u 0解:图中有2条前向通路,3个回路,有1对互不接触回路,,,,123421321111L G G P G G G P -=∆-==∆= ,,,3232321211H G L H G L H G G L -=-=-= ,21321)(1L L L L L +++-=∆则有2132132231211213432122111)1()()(H H G G G H G H G H G G H G G G G G G G P P s R s C +++++-=∆∆+∆= (4)、一阶系统结构图如题图所示。
要求系统闭环增益2=ΦK ,调节时间4.0≤s t (s ),试确定参数21,K K 的值。
解:由结构图写出闭环系统传递函数111)(212211211+=+=+=ΦK K sK K K s K sK K s K s令闭环增益212==ΦK K , 得:5.02=K 令调节时间4.03321≤==K K T t s ,得:151≥K 。
(5)、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5(4)(+=s s s G ,求单位阶跃响应)(t h 和调节时间t s 。
解:依题,系统闭环传递函数)1)(1(4)4)(1(4454)(212T s T s s s s s s ++=++=++=Φ ⎩⎨⎧==25.0121T T)4)(1(4)()()(++=Φ=s s s s R s s C =41210++++s C s C s C1)4)(1(4lim)()(lim 000=++=Φ=→→s s s R s s C s s34)4(4lim)()()1(lim 011-=+=Φ+=→-→s s s R s s C s s31)1(4lim)()()4(lim 042=+=Φ+=→-→s s s R s s C s st t e e t h 431341)(--+-=Θ421=T T , ∴3.33.3111==⎪⎪⎭⎫ ⎝⎛=T T T t t s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