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区域地质构造概况

中国区域地质构造概况


斯台缘坳陷。
(三)大陆边缘活动带构造单元名词
2.3.1.
中生代以来,中国大部分地台转化为大陆边缘活动带。强
烈的构造变动在原来比较稳定的中国东部地台上形成断隆、断
中 坳、台褶带和台缘褶带等。


域 大 地
1.断隆:指 断块隆起区,
构 如鲁西断隆。



划 分
2.断坳:指断
( 块坳陷区,如
单 华北断坳。
2.准地台:是活动性较大的地台。如中朝准地台。
二级构造单元: 1.台隆:是地台或准地台上的隆起。如胶辽台隆。
2.3.1.
中 国


大 地



元 划




2.台坳:是地台或准地台上的坳陷。如鄂尔多斯台坳。

3.地轴:地台或准地台边缘活动性很大的线状隆起带。如内
词 )
蒙地轴。
4.台缘坳陷:是地台或准地台边缘的线状坳陷带,如鄂尔多
中 中国西部,特提斯
国 区 域 地
-喜马拉雅断裂体 系与古亚洲断裂体 系复合。断裂系具
质 有长期活动的特征。

本 特 征 (
在中国东部,滨太 平洋断裂体系与古 亚洲断裂体系复合
深 交错,相互间常呈
断 明显的交切关系。


这三大断裂体系的发生、发展、交切、复合的演变过程,
述 控制着古生代以来中国区域大地构造的发展历史,决定了中国 ) 区域地质构造和现代地貌的一系列特征。
层 与深断裂有关。 构




现代地貌特征又反映了 岩石圈的块状结构。块体边 界都是重力梯度带和地壳厚 度陡变带,在构造上均为著 名的深断裂。
中国东、西部地貌景观的分界线位于贺兰山-六盘山-龙
2.1.2.
门山-横断山一线,该线也是六盘山-龙门山-康滇重力梯度
中 国 地
带和地壳厚度陡变带,且与银川-昆明深断裂系一致,该条界 线也是地幔流转向而形成的一个剪切带所在位置,因此,有人 认为是中国大陆内部的现今板块开裂带。
2.3.1.
第三节 中国区域大地构造单元的划分
中 一、地槽褶皱区构造单元名词

根据构造旋回、地槽总的发展史及构造特点可划分一级和
区 亚一级地槽构造单元;根据沉积建造、隆起和坳陷等可划分二
域 级和三级地槽构造单元。
大 地 构
一级构造单元: 地槽褶皱区——是位
造 于两个大陆地台之间或大
单 陆边缘的强烈活动区。包

名 词
3.台褶带:指地台盖层形成的褶皱带,如燕山台褶带。
区 又根据各深断裂带在区域地质发展中的位置、组合分布、断裂
域 规模和从属关系,将深断裂分为断裂系、断裂带及断裂;根据
地 地史时期深断裂形成的应力场,将我国深断裂归纳为三大巨型
质 深断裂系,即古亚洲断裂体系、滨太平洋断裂体系和特提斯- 基 喜马拉雅断裂体系。 本









1.古亚洲断裂体系
2.2.3.
2.3.1.
等;具过渡型褶皱,褶皱强度向地台方向减弱;岩浆活动微弱。
中 如乌鲁木齐山前坳陷。



4.山间坳陷—
大 —是地槽褶皱回返
地 构 造
后,褶皱山系内部 出现的不同时期形
单 成的大小与形状各
元 划 分
异的坳陷或断陷。 如吐鲁番-哈密山
( 间坳陷。



词 )
5.隆起——是地槽褶皱系中,呈多边形轮廓,面积较大,且 相对稳定的地区。它可以是保存下来的古地台碎块或早期固结的
( 或很少火山活动。如南
单 天山冒地槽褶皱带。


2.中间隆起带:是地槽褶皱系中介于地槽沉降带之间的相对
词 隆起或长期隆起遭受剥蚀地带,沉积缺失或很薄,断裂、岩浆
) 活动比较强烈。如中天山隆起带。
3.山前坳陷——是地槽褶皱回返后,在褶皱系的边缘邻近地
台所形成的狭长带状坳陷,具过渡带性质。其间发育磨拉石建造














2.2.1.
第二节 中国区域地质的基本特征
中 国 区
一、中国区域大地构造位置 1.我国夹在印度地台和西伯利亚地台两大稳定单位之间
东西向延伸的相对活动地带。
,呈

2.中国处于太平洋洋壳
地 与陆壳交界附近,所以中国
质 东部北北东构造特别强烈,
基 本
与东西向构造成交叉的形式。
元 含不同时期发育的,在空
划 间上连成统一整体的若干
分 地槽褶皱系及它们之间的
( 中间地块。如天山-兴安
单 地槽褶皱区。


地槽褶皱系——简称褶皱系,属亚一级构造单元。它是地
词 槽褶皱区内相对强烈活动地带。构造岩浆活动极强烈,后期褶
) 皱变质,上升为造山带。如天山地槽褶皱系。
2.3.1.
二级构造单元:
中 国 区 域 地第二章 质
中国区域地质构造概况
第二章 中国区域地质构造概况
2.1.1.
第一节 中国地势基本特征
中 一、中国地势的基本特征
国 1.中国东西部有完全不同的地貌景观:

势 以贺兰山、
基 六盘山、龙
本 门山和横断
特 征
山为界






2.阶梯式地形:
2.1.1.











元古代至古生代的深断裂体系,它控制着中亚-蒙古地槽、
中 国
昆仑-秦岭地槽以及相邻地台在古生代时的大地构造发展,为古 亚洲构造域应力场产物。

①中蒙古深断裂系,
域 ②南蒙古深断裂系,③博
地 质 基 本 特
罗霍洛-中天山深断裂系, ④中朝准地台北侧深断裂 系,⑤达拉布特深断裂系, ⑥哈里克套-博格达深断
(二)中国主要深断裂特征简述
2.2.3.
中国境内的超岩石圈断裂有:
中 1.雅鲁藏布江深断裂带
国区域地之 内间长的约是印地20度缝00板合km块线,,与沿在亚断中洲裂国板带境块发 质育了中国最大的蛇绿岩套带。

本 特
2.台湾大纵谷深断裂带
征 ( 深
是西太平洋岛弧深断裂带的一部分,沿断裂发育蛇绿岩套, 蓝闪石片岩及混杂堆积。是一条左旋剪性断裂(西太平洋岛弧贝
中 国 区
较为复杂的断裂体系,它控制着中国东部中、新生代的大地构 造的发展,为滨太平洋构造域应力场的产物。
域 该体系包括有:14
地 西太平洋贝尼奥夫
质 带深断裂系,15东
基 南沿海深断裂系,
本 16苏北-黄海深断
特 征 ( 深 断
裂系,17郯城-庐 江深断裂系,18下 辽河-华北深断裂 系19大兴安岭-太
褶皱地区,如佳木斯隆起。
(二)地台区构造单元名词
划分依据: 基底及盖层构 造在地史阶段 和空间分布上 的差异性,岩 浆活动和深断 裂特征。
一级构造单元:
1.地台:指大陆壳上地形起伏不大的稳定地区。具有明显的 基底和盖层双层结构。在An∈纪变质基底之上的沉积盖层,厚 约1~3km,发育比较完全。如俄罗斯地台、塔里木地台。
中 国 区
期有强烈的挤压,晚期有明显的张性,最后又出现挤压特征;沿 断裂分布了一系列白垩-第三纪红色断陷盆地。









硅镁层断裂主要是张性断裂,它控制着华北、苏北、江汉等
断 地一系列中、新生代断陷盆地的发生和发展。重要的有沧州深断
裂 裂带、聊城-兰考深断裂带以及汾渭地堑深断裂系等。其共同特 简 点:平面上呈“之”字形折线,追索现象十分明显;剖面上为一 述 系列阶梯式正断层与盆地同步发展,往往形成箕状凹陷的边界, ) 普遍有玄武岩流。
断 尼奥夫带一般都是以压性为主 ),向南延即为菲律宾深断裂。
裂 3.有证据表明北祁连深断裂带、班公湖-怒江深断裂带、金沙
简 江-红河深断裂带、德尔布干深断裂带和西拉木伦深断裂带等均
述 )
是古板块缝合线,亦即超岩石圈断裂带。
中国境内的岩石圈断裂:包括地槽中的大多数深断裂和地 台上的一部分深断裂,其中重要的有:
2.2.3.
1.郯庐深断裂系
是亚洲东部最重要
中 国
的深断裂之一,包括郯
区 城-庐江、抚顺-密山
域 和依兰-伊通三条断裂
地 质
带,全长2400km。呈北
基 北东向延展,是中国东
本 部一个重要的中、新生
特 征
代岩浆活动带,成矿带
( 和地震带。

断 2.昆仑-秦岭深断裂系
裂 简
这是横贯中国东西的复杂的深断裂系,控制了祁连、昆仑、
征 裂系,⑦阿尔金-北山深
( 断裂系,⑧狼山深断系,
深 ⑨西昆仑深断裂系,⑩北
断 祁连-北淮阳深断裂系,

简 述 11柴达木北缘-北淮阳深断裂系,12东昆仑-南秦岭深断裂, ) 13龙门山-大巴山深断裂系。
2.滨太平洋断裂体系
2.2.3.
指从昆明至银川一线向东至台湾(西太平洋岛弧)之间广
大地域内的一系列深断裂系,这是一个中、新生代强烈活动的,
1.地槽褶皱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是地槽褶皱系中相对强烈下陷地带,发育厚
中 度巨大的地槽型沉积建造。岩浆活动和区域变质作用均较强烈,
国 区
按火山活动强弱程度和基底性质可分两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