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制度经济学概念、研究对象及基本假设♦1、概念–“新制度经济学(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最早由威廉姆森提出。
–新制度经济学就是用新古典经济学去分析制度的构成和运行,并去发现这些制度在经济体系运行中的地位和作用(科斯)。
♦2、研究对象–“当代制度经济学应该从人的实际出发来研究人,实际的人在由现实制度所赋予的制约条件中活动”(科斯);–“制度经济学的目标是在研究制度演进背景下人们如何在现实世界中做出决定和这些决定又如何改变世界”(诺斯)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假设1)效用最大化。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人们总是在一定约束条件下最大化自己的效用,并把效用最大化假说扩展至所有人的选择,从而抛弃了新古典理论陈旧的二分法——家庭追求效用最大化,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
2)有限理性。
新古典经济学不仅把人假设为单一的“经济人”或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机器,而且假定“经济人”具备完全理性,即假定人随时随地都自觉地,而且全智全能追求“最大化”或“最优化”,是具备完全理性的“经济人”。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完全理性不符合人类行为的现实,因而提出了“有限理性”的假设。
有限理性。
这种假设源于:♦现实生活是复杂的♦事物是发展的,因而其属性和状态是不稳定的和不可确知的,此二者决定了我们所掌握的信息是不完全的♦人的头脑也是一种稀缺资源,因而人的行为能力也是有限的♦搜集信息、处理及计算、行为本身的执行都是有成本的。
由此,人们“有达到理性的意识,但又是有限的”(西蒙,1972)。
♦3)机会主义的行为倾向。
基本意思是,经济活动人会以狡黠的方式追求自身的利益,他会随机应变,投机取巧,他会有目的地、有策略地利用信息(包括有时说谎、隐瞒、欺骗等)。
新制度经济学的代表作♦科斯:《企业的性质》(1937)、《社会成本问题》(1960)等;♦诺斯:《西方世界的兴起》(1973)、《经济史上的结构与变迁》(1981)、《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1990)等;♦威廉姆森:《资本主义经济制度》(1985)等;♦阿尔钦:《不确定性、进化与经济理论》(1950)、《信息成本、定价与资源闲置》(1969)等;♦德姆塞茨:《所有权、控制与企业》(1988)等;♦张五常:《佃农理论》(1969)、《企业的契约性质》(1983)等。
♦新制度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产权理论♦交易费用理论♦组织理论(公司、国家治理理论)♦制度变迁理论♦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范围♦交易成本和产权;♦政治经济学和公共选择;♦数量经济史;♦认知,意识形态以及路径依赖的作用。
交易费用是人与人之间打交道的费用。
科斯思考一个问题:既然市场是人们在生产活动中进行合作的最有效的形式,为什么还会有企业存在?《企业的性质》于1937 年发表在美国的《经济学》杂志上。
但是“企业的性质”在发表以后的相当长的时间里,并未得到经济学界的关注。
1960 年科斯教授的另一篇著名论文“社会成本问题” 问世以后,引起了经济学界的轰动,人们才又回过头来挖掘“ 企业的性质”的价值。
所以说,“ 社会成本问题” 的成功不仅是其理论上的推进,而且是其表达上的效应。
“社会成本问题” :科斯定理•(一)康芒斯的“交易”•“交易”是人类经济活动的基本单位,也是制度经济学的基本分析单位。
•“交易”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所有权的转移,是人与人之间对物的所有权的让渡或取得,不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交易”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买卖的交易:即法律上平等的人们之间自愿的交换关系,主要表现为市场上人们之间平等的竞争性买卖关系。
•管理的交易:即长期合约规定的上下级之间的不平等交易,主要表现为企业内上下级之间的命令与服从关系。
限额的交易:这也是一种上级对下级的关系,只是上级是一个集体的上级或它的正式代表如政府、董事会,主要表现为政府对个人的关系。
•不同的具体交易和在一起便构成了经济研究上的较大单位——“运行的机构”或制度(无数次交易活动的结果)•(二)科斯的“交易”•在继承康芒斯把交易关系作为法律上所有权转让的制度的基础上,从资源配置效率的角度来认识“交易”的内涵•在多数场合,“交易”主要是指较狭小的市场交换或市场交易•把企业配置资源的活动在替代了市场交易的层面称为“被组织的交易”•交易是稀缺的、可计量的,交易的成本和收益也是可以计量和比较的•传统微观经济学没有认识到交易本身的稀缺性,甚至将其视为可以在市场中自动完成的,从而在研究资源配置效率时,没有考虑交易的影响•(三)威廉姆森对“交易”研究的贡献:“交易” 的细化•1、交易•当一项物品或劳务在技术上可分的结合部发生转移时,交易就发生了•生产或提供商品服务的活动从技术上可分为一系列独立的活动过程,每个在技术上不可分的活动都是一个独立的活动过程,它们属于整个活动的一个阶段。
当一项物品或劳务从一个阶段交到下一个阶段时,则会产生交易。
•2、威廉姆森对“交易”研究的贡献:“交易” 的细化•从交易维度分析交易的特性•交易是由它的维度来限定的,交易相异的主要维度是资产专用性、不确定性程度和交易频率•2、契约视角的交易费用研究•(1)威廉姆森•从契约的角度分析交易费用•事前的交易费用——起草、谈判、保证落实某种契约的成本,即达成契约的成本;•事后的交易费用——签约之后的成本;−退约−因合同有误而更改合同的成本−仲裁费用(政府、法院、仲裁机构等)−为确保交易关系的长期化和持续化所付出的费用•共识:交易费用包括准备合同的成本、达成合同的成本、监督和实施合同的成本。
•3、制度视角的交易费用研究(广义)•康芒斯的思路•交易是人与人之间经济活动的基本单位,无数次的交易构成经济制度的实际运转,并受制度框架的制约•阿罗•交易费用是经济制度的运行费用•交易费用包括:•制度的确立或制订成本•制度的运转或实施成本制度的监督或维护成本(违反必究)共识:交易费用实际上是经济制度的运行费用,交易费用就是“制度成本”,交易费用的变化可以体现出制度结构的变化♦契约视角的交易费用研究♦交易费用包括准备合同的成本、达成合同的成本、监督和实施合同的成本。
♦制度视角的交易费用研究♦交易费用实际上是经济制度的运行费用,交易费用就是“制度成本”.•产权的定义–产权不是指人与物之间的关系,而是指由物的存在及关于它们的使用所引起的人们之间相互认可的行为关系。
它不仅是人们对财产使用的一束权利,而且确定了人们的行为规范,是一些社会制度。
产权的基本属性•(1)排他性•一个人或者一群人拥有某物的产权,其他人或者群体就不能合法地拥有该物并对该物行使产权。
产权的可分割性•产权的初步分解:把产权区分为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转让权等。
可交易性•产权交易:买卖行为实质上就是商品的所有权与货币的所有权的交换。
即交易行为本身就是产权的交易,这是一种广义的理解;狭义的理解是特指的,如企业的买卖(兼并)、股票的买卖、房地产的买卖、生产要素的买卖等等。
•产权中的任何一项权利都是可交易的,不可交易的产权不是真正的产权,这包括产权的买卖、产权的转让等等。
•产权的可交易性是资源优化配置的必要条件。
产权的功能•产权的功能源于资源的稀缺性•一、激励和约束功能–如果经济活动主体有了界限确定的产权(不管什么产权,数量有多少),就界定了他的选择集合,并且使其行为有了收益保证或稳定的收益预期。
这样,其行为就有利益刺激或奖励。
–奖励功能与约束功能是相辅相成的。
约束是一种反面的奖励。
产权关系既是一种利益关系,又是一种责任关系。
从利益关系说是奖励,从责任关系说则是一种约束。
•二、外部性内在化–产权的所有者拥有他的同事同意他以特定方式行事的权利。
–很显然,产权是界定人们如何受益及如何受损,因而谁必须向谁提供补偿以使他修正人们所采取的行动。
–“产权的一个主要功能是引导人们实现将外部性较大地内在化的激励。
”(德姆塞茨)–如对消费产生的垃圾征税。
–专利权•当某个人的行为所引起的个人成本不等于社会成本、个人收益不等于社会收益时,就存在外部性。
•三、资源配置功能–是指产权安排或产权结构直接形成资源配置状态或驱动资源配置状态改变或影响对资源配置的调节。
•产权的实质是界定产权主体与非产权主体对产权客体的关系、权利和义务。
•产权的定义•如:我拥有一亩水塘.•产权的构成•产权的基本属性:•1、排他性•2、可分割性•3、可交易性•科斯第一定理:•权利的初始界定是重要的吗?如果交易成本等于零,回答是否定的。
•如果市场交易费用为零,不管权利初始安排如何,当事人之间的谈判会导致最佳的资源配置。
•推论:通过清楚完整地把产权界定给一方或另一方,并允许把这些权利用于交易,政府能有效地解决外部性问题。
•科斯第二定理:•权利的初始界定是重要的吗?如果交易成本不等于零,回答是肯定的。
当存在交易成本时,可交易权利的初始配置将影响权利的最终配置,也可能影响社会总体福利。
既然权利的初始配置影响到社会福利,因此应该选择提供较大社会福利的权利初始配置。
•进一步思考上面的例子。
假定法律赋予工厂排污的权利,居民必然地将选择为工厂安装污水过滤器?如果考虑到居民聚集在一起进行集体选择的交易成本,假定每户付出的此成本为30元。
•那么结果只能是每个居民将花费75元购买净水器。
•因此,交易成本能够改变法律规则的选择结果——从社会成本的角度来说,赋予居民使用清洁水的权利,是更有效率的。
•推论:•1、在选择把全部可交易权利界定给一方或另一方时,政府应该把权利界定给最终导致社会福利最大化,或社会福利损失最小化的一方;•2、一旦初始权利得到界定,仍有可能通过交易来提高社会福利。
但是,由于交易成本为正,交易的代价很高,因此。
交易至少只能消除部分而不是全部与权利初始配置相关的社会福利损失。
•科斯第三定理:•由政府选择某个最优的初始产权安排,就可能使福利在原有的基础上得以改善;并且这种改善可能优于其他初始权利安排下通过交易所实现的福利改善。
•假设:政府能够成本比较低地近似估计并比较不同权利界定的福利影响,同时它还假定政府至少能公平、公正地界定权利契约是指两人或多人之间为在相互间设定合法义务而达成的具有法律强制力的协议☐经济学与法学意义上的契约的比较⏹经济学中的契约概念比法律上所使用的契约概念更为广泛,它包括:☐法律效力的契约☐默认契约⏹现代经济学中的契约概念,实际上是将所有的市场交易都看作是一种契约关系,并以此为分析基础。
☐默认契约没有法律效力,没有书面文本,但在一定范围内能约束各成员的行为。
默认契约是一个长期性的、建立在信任基础上的契约关系。
契约双方对自己的权利义务都心照不宣,契约双方自觉遵守合作协议并相互信任。
默认契约的存在有效地降低了契约双方交易时的不确定性,抑制了机会主义。
契约是指几个人(至少两人)之间达成的某种协议,意在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