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宜興市青少年活動中心項目建築地基基礎工程技術要求一般地基基礎工程规范目录页数1.1 桩工程 1 1.2 静压预应力管桩 6 1.3锤击预制桩8 1.4 预制预应力混凝土桩11 1.5 预应力混凝土施工12 1.6 预制混凝土施工16 1.7 土方开挖181.1 桩工程1.1.1施工单位责任施工单位应负责施工安全,并采取所有予防措施防止相邻建筑物、道路及周围地面的沉降及损害。
施工单位应在一定的间隔时间内观察相邻建筑物及周围地面,并应立即将可能引起事故的损害迹象或裂缝汇报给甲方及设计单位。
施工单位可以采用静压桩,但必须在投标时提交静压桩方案。
施工单位在桩基础未开工前,先要委托具有测量资质的单位对有可能受桩工程施工影响的建筑物进行测量,并提出检测报告给业主,以确定当前建筑物的现状。
在甲方及设计单位指导下,施工单位应给相邻建筑物以支撑,并且在施工邻近建筑物的桩时,采取措施代替支撑。
施工单位应进行以上工程,并承担处理损害的所有相关费用及赔偿。
1.1.2 对公共设施的损害应注意不要损坏地下水管、煤气管、地下电缆或其它所有地下设施。
若损坏了公共措施,应立即报告甲方及设计单位,所有处理损害费用由施工单位承担。
在图上注明的公共设施只供参考,若该类公共设施偏离了位置及发现有另外的公共设施,应即时通知甲方及设计单位。
1.1.3地盘地质勘查报告由甲方及设计单位提供的地质勘探报告及钻孔记录已尽量反映可能遇到的地质情况,施工单位应对整个地盘的地质报告、钻孔资料、可能的地质变化作出自己的见解。
1.1.4施工单位的现场考察建议施工单位认真考察地盘并且彻底了解地盘的位置,一般情况,交通情况,临建位置装邻的限制等等,及其它引起注意或影响施工的情况。
1.1.5桩的尺寸及承载力桩的尺寸应注在设计图上,桩应能承受荷载表上的荷载而没有过分的下陷,能承受由质检站进行的荷载试验。
1.1.6材料混凝土桩的材料应符合混凝土施工规范的要求,如《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管桩施工技术规程》YBJ235-91及《预应力混凝土管桩》03SG409等。
1.1.7放线施工单位应提供所有必须工具、线、钉,按桩位布置图及设计单位提供的更详细资料放线,虽然甲方及设计单位可以验线,但保证桩以要求的角度在正确位置上是施工单位的责任。
若发现设计图上尺寸与实际尺寸不符合,施工单位应报告给设计单位,甲方及设计单位会解决矛盾之处,没有设计单位或他的代表的同意,施工单位不应改变桩位。
当桩位偏差超过允许值或偏心距不能由简单的桩群更改解决,设计单位可以补桩,施工单位应承担该部分所引致的所有相关费用。
1.1.8桩位误差尽可能准确地垂直向下或朝设计角度进行打桩,除非另有误差注明在设计图上,桩设计的垂直度的偏差不应大于0.5%,及以桩位布置图上的桩心偏差不应大于如下数位:单桩及2桩承台桩不应大于50mm,3桩以上不大于70mm;条型承台轴线外不大于50mm,轴线内不大于70mm。
桩不应在地盘界外,除非设计单位注明在设计图上。
1.1.9试桩在需要时,施工单位应进行试打,桩位由有关政府部门或设计单位选择,试桩时设计单位或代表必须在场,应保存锤高度、锤击数、贯入度的详细记录,贯入总长度及一系列在甲方及设计单位指导下的现场受压曲线。
1.1.10开工时注意点施工单位在打第一条桩及试桩时提前48小时通知甲方及设计单位,以便有关政府部门工程师及其代表在场。
1.1.11工程桩的荷载试验工程桩要进行试验,以确定桩身的完整性和桩的承载力,其中静载检测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1%,且不得少于3根; 桩身的完整性检测数量按《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的规定执行。
质检站要求的试验应符合建筑规程的要求,设计单位要求试验的加载方式常常为八个荷载级,在到达工作荷载时可作为一个卸荷周期,试验荷载一般为桩极限荷载的两倍,施工单位应承担任何处理破坏,增加的桩及试验的费用。
施工单位应保留时间、加载、卸荷的所有记录,试验报告应包括荷载沉降-时间曲线及荷载-沉降曲线。
1.1.12单桩静载试验规程单桩静载试验规程建议建议按《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的规定执行。
A.加载重量块加载重量块须固定建立在桩上,以免在试验前、中、后的任何危险倾斜。
由液压千斤顶和加载框架加荷,若加荷设备中的应力计不动,应立即在实验室中处理。
B.记录沉降读数依据点须不受于试验荷载引起的地面移动的影响,读数精确至0.03mm。
应保留时间、荷载及沉降的记录,并绘出这些记录的如下曲线图:I.荷载画在上方,沉降线画在时间基线下面。
II.(对等连贯入试验)沉降画在荷载基线下面。
III.(对持续荷载试验)每一级加荷的最后沉降画在加荷基线下。
应以类似方式记录桩在卸去试验荷载的回弹情况。
C.等速贯入试验(A类试验)等速贯入试验是通过控制在桩上的加荷,使桩等速贯入地面,逐渐加荷,加荷在没有增加荷载情况但贯入速度增加时停止,然后卸荷至零。
三次同样试验连续不断在每支桩上进行,第一次试验贯入速率应大约为每分钟0.5mm,第二次每分钟0.75mm,第三次每分钟1mm。
在实验中应保留沉降一时间曲线,既可作为控制沉降率的指示,又可为获得实际速率与等速不同点的记录。
D.持续荷载试验(B类试验)持续荷载试验是以相同等级的荷载加在桩上而观察检定后每级荷载的沉降,然后再加下级荷载,重复这样的程序。
除非另有规定或指示,最大试验荷载应为估计的工作荷载两倍,且应按四个等级加荷。
在每级荷载加荷前,后立即进行沉降读数,然后随着沉降率减少在一段短时间间隔内读数,当画在时间基线下面的沉降倾斜弧度减少而接近水平时,认为沉降隐定(每级沉降少于每分钟0.03mm)。
E.桩破坏对等速贯入试验,没有加荷但沉降率增加或不需加荷但获得等速沉降,两者之一可视为桩破坏。
对持续荷载试验,沉降速率连续不减少,或没有加荷但增加,或者荷载一沉降曲线接近垂直,两种情况之一可为桩破坏。
F.工程桩荷载试验合格原则工程桩试验可接受的合格原则判断应是由设计单位及有关政府部门据建筑条例确定及同意。
1.1.13凿桩头混凝土桩应小心地不伤害桩身的情况下用机械锯桩头成水平,以便将混凝桩土身与桩承台紧密结合。
1.1.14记录每支桩应保留清楚准确的记录及下列数据。
而由施工单位、甲方及设计单位代表签署的每日工程记录表,施工单位代表应每星期提交副本给设计单位。
a.桩参荷数目b.桩开始及完成的日期、时间c.桩的位置地面水平度d.打进或钻进深度e.捣制混凝土高度及使用混凝土质量f1. 最后十撃或三阵贯入度f2. 桩尖端下价值f3. 贯入每米的扭动g. 阻碍式延时的详细情况h. 在打桩时倾斜或偏移的具体情况对每个人工挖孔桩,要求有下列增加的资料:i. 每天进度j.接触的地质类型k.基础验收日期l.验收基础的表格和图表表示的数据试验桩锤击记录及荷载试验结果复印本应一式三份提交给设计单位及甲方。
每日地盘报告复印件应和已标上桩深度及各桩开始日期的桩布置图复印件保留一起。
1.1.15记录表及报告的作用施工单位应用图形或深色涂料的形式准备一个桩平面记录,表示如下内容:a.桩的最后位置(桩偏差大于允许值等等)b.参照P.D的每条桩端平面高度c.一系列点平面表示地盘的总地质平面当每部分工程完成时,这平面应在一定时间注上日期提交给质检站,在最后一条桩已完成,六份这样的记录复印件应提交给甲方及设计单位。
施工单位也应按施工规范要求准备一个桩施工报告,此报告能获得全部施工内容。
这报告应注上日期,一部分接一部分提供,要求有四份复印件。
1.1.16工地清除在桩工程完成后,施工单位应使工地清洁、整齐,清除所有碎石,剩余材料等等。
1.1.17阻碍及延迟一般认为施工单位打桩进度已包括任何遇到的地层类型。
若在施工中遇到事故,如甲方及设计单位可能延缓了施工单位的工作,施工单位应服从甲方及设计单位的决定,是否打桩要推迟,或是打桩应在另一同意位置进行。
1.1.18桩长桩应没有受损地支承起图纸上标明的上层结构荷载且满足试验荷载下的沉降要求,施工单位应在桩试验基础上,依据提供的地盘地质勘查报告,其它可进行的试验结果,设计图纸或已经打的桩的长度等来决定桩长。
在打桩前,施工单位应报告估计的桩长,估计驳桩的详细数据及位置,并征求设计单位的同意及满足设计单位所提供能支承起图纸上表格中的荷载,有关合适桩长的意见不应减轻施工单位的责任,此类意见仅是为了工程进度的目的。
凿桩头后桩最小长度应是4.5m,施工单位应采取合适方法,包括预先钻孔达到最小桩长。
1.1.19桩缺陷按设计单位观点,若桩在允许偏差外或已打坏,或因相邻桩施工而损坏,或与要求不符等原因而造成不能永久支承荷载,可认为桩受到破坏,设计单位可采取措施,如补桩、改变结构等,保证荷载能安全地移到增加的桩或其它的桩。
施工单位应承担该部份所引致的所有相关费用。
1.2 静压预应力管桩1.2.1 沉桩采用静力压桩施工,桩是预制预应力管桩本工程以终压力峰值(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的2倍)及设计最小桩长为终压控制条件, 而且压桩在峰值下复压2次, 桩的总沉降量(贯入度)少于25mm 。
1.2.2 试桩―工程桩施工前应根据地质情况选取数根桩作试打(压)桩, 试桩根数为总桩数1%且不少于3条, 以取得正式施打(压)所需要的有关控制数据,尤其是需要送桩的贯入度控制值。
1.2.3 跳打―凡桩距等于或小于2.5D及承台下桩数多于9根的, 均应采取跳打方式施工。
1.2.4 接桩―下节桩施打后露出地面约600mm即可接桩。
接桩采用焊接接桩法:下节桩桩头须设导向箍以保证上下桩节找平接直, 上下节桩之间的间隙应用铁片全部填实焊牢, 然后沿圆周对称点焊六处,待上下桩节固定后再拆除导向箍, 继而分层对称施焊。
每个接头的焊缝不得少于两层, 每层焊缝的接头应错开, 焊缝须饱满, 不得出现夹渣或气孔等缺陷。
施焊完毕须自然冷却8分钟后方可继续施打(压)。
每根桩须对照地质钻探数据预计总长, 选用合理的桩节组合, 以使接桩次数尽量少, 一般不多于三段。
1.2.5 送桩―本工程采用的管桩允许送桩, 送桩深度不超过2m。
管桩内充满水时, 严禁送桩作业。
1.2.6 截桩头―最后一节桩之桩顶须高出设计桩顶标高1.5倍桩径长度以供截桩之用, 截桩须用专用截桩机。
1.2.7 桩位施放误差 + 30mm, 桩的垂直度偏差不得大于桩长的0.5%;1.2.8 上下桩节中心线偏差 + 5mm, 节点弯曲矢高不得大于0.1% 桩长, 且不大于20mm。
1.2.9 质检1. 施工单位必须对每根桩做好一切施工记录,并将有关资料整理成册, 提交有关部门检查及验收。
2. 要求管桩生产厂家的产品必须通过省级或省级以上的鉴定, PHC管桩混凝土强度不低于C80。
3. 承载力试验:按《桩基试验要点》YBJ236-91执行,4. 基桩承载力检测按江苏省、宜兴市的有关规定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