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师招聘真题】2017年吉林省白山市教师招聘考试真题试卷 (2)

【教师招聘真题】2017年吉林省白山市教师招聘考试真题试卷 (2)

2017年吉林省白山市教师招聘考试真题试卷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相应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本大题共50小题,每小题0.9分,共45分)1.把人伦关系概括为五种,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并且还提出了性善论的我国古代教育家是()A.老子B.孔子C.孟子D.庄子【答案】C【解析】题干描述的教育家是孟子。

2.凝练教育中的艺术属于教育学研究的任务之一,它使教育活动充满艺术性,充满人性的光辉。

下列关于教育艺术的说法,错误的是()A.教育艺术具有艺术的普遍特征,如创造性、情感性等B.教育艺术是个体随心所欲的产物C.教育艺术的发挥要以教育规律为基础D.教育活动中的方法艺术、组织艺术、言语艺术都属于教育艺术【答案】B【解析】教育艺术是教育者在长期艰苦的教育实践中,在遵循教育的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综合地、灵活地运用教育原则,并通过比较完美的教育双边活动,在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方法等方面稳定、综合地表现出来的具有创造性和感染力的教育个性特点和美感。

它具有情感性、双边性、创造性和审美性的特点。

教育艺术体现在教育的方方面面,如教育准备艺术、教育组织艺术、教育方法艺术、口头言语艺术等。

B项表述错误。

3.《礼记·学记》有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知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这体现了()的教育观。

A.举一反三B.因材施教C.教学相长D.防微杜渐【答案】C【解析】题干的意思是:所以,通过学习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通过教人才能感到困惑。

知道自己学业的不足,才能反过来严格要求自己;感到困惑然后才能不断地钻研。

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

这体现了教学相长的教育观。

4.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懂得近亲结婚以及各类遗传病对新生一代的危害,能有意识地注意妇女孕期的卫生保健,尽量减少用药不慎、疲劳过度、神经紧张等对胎儿带来的不利影响,从而大大地减少了先天愚型儿和先天残疾儿的出生。

这体现了教育在()方面的作用。

A.减少人口数量,控制人口增长B.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质量C.促进人口结构趋向合理化D.利于人口迁移【答案】B【解析】由“大大地减少了先天愚型儿和先天残疾儿的出生”可知,教育可以提高人口素质,进而改善人口质量。

5.在国外发现的“狼孩”“熊孩”的例子体现了()对于个体发展的影响。

A.社会环境因素B.遗传因素C.活动因素D.自然环境因素【答案】A【解析】“狼孩”“熊孩”虽然有人类遗传素质的基础,但是由于后天社会环境和教育的缺失,导致他们不能跟常人一样。

这体现了社会环境因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6.小孩从出生到一岁的过程,需要先躺着,其次再学会坐着,继而站立和走路。

这主要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易错)A.互补性B.顺序性C.差异性D.不平衡性【答案】B【解析】由躺着、坐着到站立和走路,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这一过程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7.王老师在给学生分析试卷的时候,通常都不会主动将问题的答案告诉学生,而是在和学生讨论的过程中,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的答案。

王老师的运用的教学方法是()A.助产术B.练习法C.直观演示法D.任务驱动法【答案】A【解析】助产术是苏格拉底提出的一种教学方法,即教师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索,自己得出结沦,也即启发式教学。

8.德育过程是一个不断反复、螺旋式逐步提高的过程,因此德育过程必须反复抓。

这里所依据的德育规律是()A.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规律B.长期性、反复性、逐步提高规律C.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D.在交往过程中形成品德规律【答案】B【解析】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据此规律,教育者必须树立“抓反复、反复抓”的德育思想。

9.陈老师为班上每一位学生建立了“美德袋”,将他们的点滴善行都记载人册。

通过这些资料信息,陈老师依据德育大纲和德育目标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诸因素做出事实分析和价值判断,形成和发展学生的优良品德。

陈老师运用的德育方法是()A.说理教育法B.陶冶教育法C.评比竞赛法D.品德评价法【答案】D【解析】略。

10.“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这说明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贯彻()的教学原则。

A.巩固性B.循序渐进C.启发性D.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答案】C【解析】题干中的这句话出自《学记》,是启发性教学原则的体现。

11.结课的好坏是衡量教师教学艺术水平高低的标志之一,如杨老师在一堂课结束后为诱发学生的求知欲,留下疑问并对学生说:“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杨老师采用的这种结课方式是()A.悬念式B.延伸式C.讨论式D.总结归纳式【答案】A【解析】悬念结课是指教师通过设置疑问、留下悬念以启发学生思考的结课方法。

题干的描述体现了这一点。

12.张老师为了让学生记住地图图例的事实性知识,通过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查看地图的活动来引导学生学习地图图例。

张老师的做法体现了教学策略设计中的()A.创设学习和应用事实性知识的情境B.确定要记忆的事实性知识C.呈现事实性知识D.提供记忆指导【答案】A【解析】根据事实性知识教学的一般模型及事实性知识的具体规律,我们可以提出一些事实性知识教学帮的建议。

(1)确定要记忆的事实性知识(2)创设学习和应用事实性知识的情境。

创设情境的目的是促进对事实性知识的学习与应用。

创设情境可以是真实的生活、应用情境、也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等手段创设模拟的情境以通过问题形式创设想象的情境。

如为了让学生记住地图图例的事实性知识,可以让学生在查看地图的活学习地图图例。

(3)呈现事实性知识。

(4)提示学生回忆原有的知识。

(5)提供记忆指导。

(6)安排间间隔复习(7)在事实性知识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将认知与动机因素融合起来。

13.在一次教学研讨会上,几位教师就教学的基本任务进行了探讨。

甲教师: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现代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这是教学的基本任务。

乙教师:教学的基本任务就是发展学生的智力。

丙教师: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能力。

丁教师:使学生拥有正确的情感和价值观才是教学的基本任务。

上述教师关于教学的基本任务的认识正确的是()A.甲教师B.乙教师C.丙教师D.丁教师【答案】A【解析】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因为教学的其他任务只有在引导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才能实现。

14.在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中,学生在解题时,首先列出需要经过的所有步骤的方法属于()启发式方法。

A.生成一检验B.手段一目的分析C.逆向思维D.顺向思维【答案】D【解析】顺向思维是指问题解决者首先对当前状态进行分析,并且自始至终尝试解决问题。

学生在解题时,首先列出需要经过的所有步骤,就是利用顺向思维的方法。

(参考皮连生主编的《教学设计(第2版)》)15.教学过程中,为改善教学活动而进行对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的评价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所学知识向学生进行提问,都属于()A.形成性评价B.总结性评价C.相对性评价D.绝对性评价【答案】A【解析】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为改进和完善教学活动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的评价。

题干的描述体现了形成性评价的内涵。

16.在某校本课程研讨会上,张老师提出:“校本课程的开发应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以儿童为出发点与目的,课程内容的组织与编制要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

”张老师的观点符合()课程理论(易混)A.经验主义B.学科中心主义C.社会改造主义D.存在主义【答案】A【解析】经验主义课程理论也叫学生中心课程理论(儿童中心课程理论),主张以儿童的现实生活特别是活动为众心来编制课程。

张老师的观点体现了这一理论。

17.1989年,联合国通过《儿童权利公约》,明确指出:()岁以下的任何人都是积极和创造性的权利主体,拥有包括生存、发展和充分参与社会、文化、教育、生活以及他们个人成长与福利所必需的其他活动的权利。

A.10B.13C.16D.18【答案】D【解析】略。

18.班主任是学校中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工作的教师。

开展以()为核心的常规管理,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A.班风建设B.主题班会C.班级规章制度D.班级舆论建设【答案】C【解析】开展以班级规章制度为核心的常规管理,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19.美国的()提出了目标管理的班级管理方法。

(常考)A.德鲁克B.马卡连柯C.邓肯D.海伦,凯勒【答案】A【解析】目标管理是由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提出来的。

20.多尔在分析和批判泰勒模式的基础上把他设想的后现代课程标准概括为“4R”。

“4R”不包括()A.丰富性B.关联性C.严密性D.预测性【答案】D【解析】“4R”即丰富性、循环性、关联性和严密性。

21.()是孩子的第一生活世界,对孩子的性格塑造具有重要影响。

A.家庭生活B.学习生活C.同辈群体生活D.社会文化生活【答案】C【解析】家庭生活是孩子的第一生活世界,对孩子的性格塑造具有重要影响。

22.库姆斯提出了全人教育思想,罗杰斯提出了自由学习观,即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

他们都是()的代表人物。

A.行为主义B.认知主义C.人本主义D.建构主义【答案】C【解析】略。

23.在第一个月的模拟考试中,小明得到了高分,他认为这是因为自己在这个月为学习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应得的结果;第二个月小明在模拟考试中得了很低的分数,他认为这是由于阅卷老师对他有意见,故意为难他。

小明的这种归因偏差属于()A.自我设阻B.自利偏差C.自我太高D.自证预言【答案】B【解析】自利偏差是指人们倾向于把自己的成就归因于内部因素,如性格、能力、努力等,而把自己的失败归因与外部因素,如环境、他人、运气、任务难度等。

(参考佐斌主编的《社会心理学》)24.在心理辅导的行动演练方法中,()的目的是促进个体在人际关系中公开表达自己真实的情感和观点,维护自己的权益也尊重别人的权益。

这一方法通过角色扮演以增强自信心,然后再将学得的应对方式用到实际生活情境中。

A.行为塑造法B.全身松弛法C.肯定性训练D.系统脱敏法【答案】C【解析】肯定性训练,也叫自信训练、果敢训练,其目的是促进个人在人际关系中公开表达自己真实的情感和观点维护自己的权益也尊重别人的权益,发展人的自我肯定行为。

25.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现象的是()A.在刺眼的阳光下,眼睛瞳孔直径会变化B.望梅止渴C.婴儿第一次叫妈妈D.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行为【答案】D【解析】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D项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行为属于学习现象。

26.正在上语文课的学生被音乐教室突然传出的钢琴声所吸引,这种心理现象是()(常考)A.随意注意B.随意前注意C.不随意注意D.随意后注意【答案】C【解析】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发生的注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