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物能源的发展及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生物能源的发展及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III、生物能源的发展现状
• 一、国外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现状
• 2009年,欧盟生物质能源的消费量超过1.43亿吨标准煤, 约占欧盟能源消费总量的 6%;美国的生物质能源利用达 1.36亿吨标准煤,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4%;一些国家的 生物质能源利用已达到较高比例,如瑞典为 32%,沼气 “固体成型燃料”粮食乙醇等产业技术比较成熟,已经形 成了较大的产业规模。
24%
70%
34%
I 生物质能源科技发展 “十二五”重点专项 规划
II、生物能源概述
• 又称生物质能,就是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 贮存在生物中的能量形式,即以生物为载 体的能量。它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绿色植 物的光合作用,可转化为常规的固态、液 态和气态燃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 一种可再生能源,同时也是唯一一种可再 生的碳源。生物质能的原始能量来源于太 阳,所以从广义上讲,生物质能是太阳能 的一种表现形式。
• 从原料供给及社会经济环境效益来看,用含纤维 素较高的农林废弃物生产乙醇是比较理想的工艺 路线。生物质制燃料乙醇即把木质纤维素水解制 取葡萄糖,然后将葡萄糖发酵生成燃料乙醇的技 术。纤维素水解只有在催化剂存在的情况下才能 显著地进行。常用的催化剂是无机酸和纤维素酶, 由此分别形成了酸水解工艺和酶水解工艺。 • 我国在这方面开展了许多研究工作,比如华东理 工大学开展了以稀盐酸和氯化亚铁为催化剂的水 解工艺及水解产物葡萄糖与木糖同时发酵的研究, 转化率在70%以上。中国科学院工程研究所在国 家攻关项目的支持下,开展了纤维素生物酶分解 固态发酵糖化乙醇的研究,为纤维素乙醇技术的 开发奠定了基础。
生物能源的发展及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国家政策 生物能源概述 生物能源的发展现状
生物质能与可持续发展 新能源产业对环境生态与 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中国与世界一次能源消费结构比较
中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 0% 7% 1% 4% 18% 原煤 原油 天然气 核能 水力发电 再生能源
世界一次能源消费结构 1% 6% 5% 30% 原煤 原油 天然气 核能 水力发电 再生能源
• 2009年全球燃料乙醇产量达5859万吨,相当于 8378.4万吨标准煤,其中巴西甘蔗超过一半用于 燃料乙醇的生产,乙醇的产量大约为2367万吨, 替代了全国56%的汽油。 • 部分生物质能源,如生物柴油等已经实现了一定 的突破,进入产业化初期,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而比较新型的技术,如纤维素乙醇等,则处在关 键技术突破或中试阶段,是近生物质燃烧方面,主要集中于提高燃烧效率。着 力改进锅炉设计,提高单一生物质燃料或与煤混 合燃烧锅炉的热效率,以降低乡村、小镇生物质 发电和供热的成本。
IV 生物质能与可持续发展
2、生物质液化生物柴油的开发
• 生物质液化技术较为重要的方式之一是快速热解 生产液体燃料技术,其主产品就是各种生物油。 这种技术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迄今,为降低快 速热解法的生产成本,各国已经对多种反应器和 工艺进行了研究,特别是欧美等发达国家,在进 行全面的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已建立了相应的实 验装置。快速热解法生产的液体燃料可以替代许 多锅炉、发动机及透平机所用的燃油,而且还可 以从中萃取或衍生出一系列化学物质,如食品添 加剂、树脂、药剂等。
3、生物制氢
• 生物制氢课题最先由Lewis于1966年提出,20世纪 70年代能源危机引起了人们对生物制氢的广泛关 注,并开始进行研究。生物质资源丰富,是重要 的可再生能源。生物质可通过气化和微生物催化 脱氢方法制氢。 • 目前以葡萄糖,污水,纤维素为底物并不断改进 操作条件和工艺流程的研究较多。中国在此方面 研究也取得了一些进展,任南形琪等1990年就开 始开展生物制氢技术的研究,并于1994年提出了 以厌氧活性污泥为氢气原料的有机废水发酵法制 氢技术,利用碳水化合物为原料的发酵法生物制 氢技术。
• 以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NREL)为代表的研究者,近 年来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如通过转基因技术得到了 能发酵五碳糖的酵母菌种,开发了同时糖化发酵工艺,并 建成了几个具有一定规模的中试工厂,但由于关键技术未 有突破,生产成本一直居高不下。纤维素制乙醇技术如果 能够取得技术突破,在未来几十年将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4、厌氧发酵技术
• 厌氧发酵是指在隔绝氧气的情况下,通过细菌作 用进行生物质的分解。将有机废水(如制药厂废 水、人畜粪便等)置于厌氧发酵罐(反应器、沼 气池)内,先由厌氧发酵细菌将复杂的有机物水 解并发酵为有机酸、醇、H2和CO2等产物,然后由 产氢产乙酸菌将有机酸和醇类代谢为乙酸和氢, 最后由产CH4菌利用已产生的乙酸和H2、CO2等形成 CH4,可产生CH4(体积分数为55%~65%)和CO2 (体积分数为30%~40%)气体混合物。
三、现有的生物技术
• 1、生物质液化燃料乙醇的开发
• 生物质生产燃料乙醇的原料主要有剩余粮食、能 源作物和农作物秸秆等。利用粮食等淀粉质原料 生产乙醇是工艺很成熟的传统技术。我国政府于 2002年制定了以陈化粮生产燃料乙醇的政策,将 燃料乙醇按一定比例加到汽油中作为汽车燃料, 已在河南和吉林两省示范。然而我国随着中国人 口的持续增长,粮食很难出现大量剩余。因此, 陈化粮是一种不可靠的能源。
二、国内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现状
• 在国家各级政府部门推动下,我国生物质能源产业也取得 了较快发展:户用沼气发展较快,应用较广,大中型沼气 技术近年发展迅速,建成大中型沼气厂4700多处,形成了 产业雏形;燃料乙醇产量已接近172万吨,折合246万吨标 煤;生物柴油产能140万吨,产量40万吨;我国生物质成 型燃料生产厂约200家,总产量达到200万吨,产品主要用 于环保要求较高的城镇锅炉的替代燃料。 • 此外,还有许多新兴生物质能技术正处于技术研发与示范 阶段,主要是以木质纤维素生物质为原料的生物液体燃料 ,如纤维素燃料乙醇、生物质合成燃料和裂解油,还有能 源藻类技术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