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6-机电一体化试题
A、传感检测单元B、执行单元C、驱动单元D、接口
23.爬行是影响进给精度的主要因素。为了提高进给精度,必须消除爬行现象,主要应采取措施,不正确的是()。
A、提高传动系统的刚度B、尽量缩短传动链,减小传动件数和弹性变形量。
C、减少摩擦力的变化D、提高临界速度
24.机电一体化进给传动系统,由于齿轮传动级数的增加,会使齿隙和静摩擦增加,传动效率降低,故传动级数一般不超过几级。()
27.消除间隙的齿轮传动机构中,下列调整法中能实现自动补偿的是()。
A、直齿圆柱偏心轴套B、直齿圆柱锥度齿轮
C、直齿圆柱双片薄片齿轮错齿D、斜齿圆柱轴向垫片
28.滚珠丝杠副的轴向间隙调整和预紧方法中,广泛采用双螺母预紧方式,下列预紧法中最精密的是( )。
A、双螺母垫片调隙式B、双螺母螺纹调隙式C、双螺母齿差调隙式
20.闭环伺服系统数控机床不直接测量机床工作台的位移量。()
得分
评卷人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21.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各种技术相互渗透的结果,下列技术不属于其主要相关技术的是()。
A、机械技术B、检测传感技术C、自动控制技术D、多媒体技术
22.机电一体化系统由许多要素或子系统组成,各子系统之间要能顺利地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传递和交换,必须在各要素或子系统的相接处具备一定的连接部件,这个连接部件就称为()。
3.机电一体化机械系统主要包括以下三大机构:、、。
4.为了避免外部设备的电源干扰,防止被控对象电路的强电反窜,通常采取将微机的前后向通道与被连模块在电气上隔离的方法,称为。
5.用软件进行“线性化”处理,方法有三种:计算法、和。
6.传感器与前级信号的放大与隔离装置有运算放大器、、、。
7.机械传动系统的特性包括特性和特性。
A、1B、2C、3D、4
25.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惯量大,会使系统的固有频率下降,产生谐振;但系统的惯量增大也有利于()。
A、提高伺服精度B、提高响应速度C、扩大伺服带宽D、改善低速爬行
26.齿轮传动比的分配中,传动比分配的结果为各分传动比相等,其遵循的原则是( )。
A、最小等效转动惯量原则(小功率传动装置)B、最小等效转动惯量原则(大功率传动装置)C、质量最小原则(小功率传动装置)D、质量最小原则(大功率传动装置)
29.同步带标记“800 DI H 300”,其中“800”表示()。
A、800mmB、长度代号为800C、节线长度为800 mm
30.谐波齿轮减速器的最大特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传动比大B、承载能力小C、传动精度高D、齿侧间隙
得分
评卷人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31.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定义是什么?
12.摩擦系数最小时对应的移动速度称为临界速度VK,当主动件的移动速度大于临界速度VK时,进给系统就容易产生爬行现象。()
13.磁轴承是高速轴承,但最高转速不能超过6000r/min。()
14.滚珠丝杠副只能将旋转运动转变为直线运动。()
15.单片机的最小应用系统是指用一片单片机,加上晶振电路、复位电路、电源与外设驱动电路组配成的控制系统。()
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机电一体化》试题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当两物体产生相对运动或有运动趋势时,其接触面要产生摩擦。摩擦力可分为黏性摩擦力、摩擦力与摩擦力。
2.机电一体化系统中,在满足系统总传动比不变的情况下,常采用等效转动惯量最小原则、和。
16.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控制程序是应用软件的核心,是基于控制理论的控制算法的具体实现。()
17.采样/保持器在保持阶段相当于一个“模拟信号存储器”。这种讲法是错误的。()
18.光电隔离电路主要由光电耦合器的光电转换器组成,入端为光敏三极管,出端为发光二极管。()
19.步进电动机的进给系统采用齿轮传动,不仅是为了求得所需的脉冲当量,还有满足结构要求和增大转矩的作用。()
8.建立伺服系统数学模型的方法一般分为和。
9.环形分配模块程序55H地址的高4位存放、低4位存放。
10.从系统的控制结构看,闭环伺服系统可以看作为以为外环,速度调节为内环的双闭环自动控制系统。
得分
评卷人
二、是非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1.按照功能划分,FMS可以分为加工系统和信息系统两大部分。()
32.机电一体化机械传动的主要功能、目的和基本要求分别是什么?
33.机电一体化系统(产品)的机械部分与一般机械系统相比,应具备哪些特殊要求?
34.机电一体化系统(产品)的机电组合设计方法,特点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