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院长签字:韦巍教学系主任签字:姚维浙江大学系统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管理科学基础和外语综合能力,具备系统科学与工程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受到严格的科学实验训练和科学研究能力训练,能在复杂的工业生产系统、经济管理系统、服务系统等领域从事大系统和复杂系统的分析与集成、设计与运行、研究与开发、管理与决策等工作的与国际接轨、并具有知识创新能力的厚基础、宽口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培养具有求是创新精神和国际竞争力的未来领导者。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系统科学、决策管理、控制系统、计算机系统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系统分析与设计、研究与开发、管理与决策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 具有较扎实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管理科学基础和外语综合能力;2.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需的较宽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控制理论、大系统理论、管理科学、计算机网络技术等;3. 具有一定的文献检索与阅读能力,能够了解本专业学科前沿的发展趋势;4. 获得较好的系统分析、系统集成、系统管理、系统设计及系统开发方面的工程实践训练;5. 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组织管理能力。
专业核心课程信号分析与处理、应用统计学、控制理论、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系统建模分析与仿真、系统理论与系统工程、运筹学、现代控制理论教学特色课程双语教学课程:系统建模分析与仿真、智能系统、非线性系统理论、信息系统分析与集成、计算机网络与通信原版外文教材课程:系统建模分析与仿真研究型课程:非线性系统理论、决策支持系统讨论型课程:信号分析与处理、信息系统分析与集成计划学制4年毕业最低学分160+4+5授予学位工学学士辅修专业说明辅修专业:30学分,其中必修20学分标“**”号的课程,选修10学分,在标注“*”号的课程中选。
双专业/双学位:70.5学分,其中修读“大类课程”中标“**”号课程15.5学分,修读“专业课程”55学分。
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1.通识课程48+5学分(1)思政类5门11.5+2学分021E001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5 2-1 1秋冬021E002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5 2-1 1春夏021E0030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4 3-2 2秋冬021E004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5 2-1 3秋冬02110081 形势与政策 +2学分(2)军体类 5.5+3学分031E0020 体育Ⅰ 1 0-2 1秋冬031E0030 体育Ⅱ 1 0-2 1春夏031E0040 体育Ⅲ 1 0-2 2秋冬031E0050 体育Ⅳ 1 0-2 2春夏031E0010 军事理论 1.5 1-1 2夏03110021 军训 +2学分第1短学期03110080 体质测试Ⅰ +0.5学分第3学年03110090 体质测试Ⅱ +0.5学分第4学年(3)外语类9学分051F0010 大学英语Ⅱ 3 2-2 1秋冬051F0020 大学英语Ⅲ 3 2-2 1春夏051F0030 大学英语Ⅳ 3 2-2 2秋冬实行以大学英语Ⅳ考试为标准的管理模式,学生必须通过学校大学英语Ⅳ考试,并取得外语类课程9学分,同时,选修课程号含“F”的课程,以提高外语水平与应用能力。
(4)计算机类5学分1)在以下课程中选修一门3学分211G0010 C++程序设计基础与实验 3 2-2 1春夏211G0020 C程序设计基础与实验 3 2-2 1春夏2)在以下课程中选修一门2学分211G0060 大学计算机基础 2 1.5-1 1秋冬211G0050 Linux应用技术基础 2 1.5-1 1春夏211G0110 计算机硬件基础 2 1.5-1 1春夏以及其他课程号带“G”的课程(不含程序设计基础与实验课程)(5)导论类2学分学生可在各专业开设的学科导论课程,以及新生研讨课程中任意选择修读,并取得2学分。
(6)其他通识课程15学分在历史与文化类(课程号里带“H”的课程)中修读3学分;在文学与艺术类(课程号里带“I”的课程)中修读3学分;在经济与社会类(课程号里带“L”的课程)中修读3学分;在沟通与领导类(课程号里带“J”的课程)中修读1.5学分;在科学与研究类(课程号里带“K”的课程)中修读1.5学分;在技术与设计类(课程号里带“M”的课程)中修读3学分,本专业建议修读:101M0010 电工电子工程训练 1.5 1-1 2秋2. 大类课程 47学分(1)自然科学类必修课程7门 19.5学分061B0200 线性代数 2.5 2-1 1秋冬061B0170 微积分Ⅰ 4.5 4-1 1秋冬061B0180 微积分Ⅱ 2 1.5-1 1春061B0010 常微分方程 1 1-0 1春061B0190 微积分Ⅲ 1.5 1-1 1夏061B0211 大学物理(甲)Ⅰ 4 4-0 1春夏061B0221 大学物理(甲)Ⅱ 4 4-0 2秋冬(2)工程技术类必修10门 19.5学分081C0130 工程图学 2.5 2-1 1秋冬081C0161 工程训练(乙) 1.5 0-3 1春夏101C0040 电路原理(甲)Ⅰ** 4 4-0 2秋冬101C0060 电路原理实验(甲)Ⅰ** 0.5 0-1 2冬101C0110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3 3-0 2冬101C0050 电路原理(甲)Ⅱ** 2 2-0 2春101C0070 电路原理实验(甲)Ⅱ** 1 0-2 2春101C0120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实验** 1 0-2 2春101C0130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 3 3-0 2春101C0140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实验** 1 0-2 2夏(3)大类选修课程 8学分在课程号里带“B”或C”的课程中修读,本专业建议在以下课程中选择修读。
061B0020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 1.5 1-1 1夏061B0090 偏微分方程 2 2-0 1夏061B0030 概率论 1.5 1.5-0 2秋061B0160 随机过程 1.5 1.5-0 2冬061B0100 数理统计 1.5 1.5-0 2春061B0240 大学物理实验 1.5 0-3 2春夏3.专业课程55学分(1)必修课程 9门 26学分10120191 应用统计学* 2 2-0 2春10120440 信号分析与处理 3 2.5-1 2夏10120420 工程电磁场与波 3 2.5-1 2夏10120071 控制理论(甲)** 4.5 4-1 3秋冬10120080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3.5 3-1 3秋冬10120320 系统建模分析与仿真* 2.5 2.5-0 3冬10120152 系统理论与系统工程* 2.5 2.5-0 3春10120111 运筹学* 2 2-0 3春10120090 现代控制理论* 3 3-0 3春夏(2)选修课程:15学分1) 以下课程选修9学分06120950 离散数学 3 3-0 2秋冬(07级)、3秋冬(06级)10190040 数据结构与数据库技术 2.5 2-1 2夏10190051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 2.5 2-1 3秋10193180 信息系统分析与集成 2 2-0 3冬10193200 智能交通系统分析与规划 2 2-0 3春10120370 嵌入式系统 2.5 2-1 3夏10187031 电气控制技术 2.5 2-1 3夏2) 以下课程选修6学分10120161 信息融合技术 2.5 2.5-0 4秋10120171 智能系统 2 2-0 4秋10193470 非线性系统理论 2 2-0 4秋10193550 系统优化与控制 2 2-0 4秋10193250 决策支持系统 2 2-0 4冬10193130 人工智能导论 2 2-0 4冬10120450 计算机控制系统 2 2-0 4冬10193290 系统科学新技术讲座 2 2-0 4春(3)实践教学环节 6学分1) 必修 3门 4学分101C0100 电子系统综合设计 2学分 +2周第2短学期10188060 认识实习 1学分 +1周第2短学期10188110 企业实习 1学分 +1周第3短学期2)选修2学分10188150 微机系统综合设计 2学分 +2周第3短学期10188011 Matlab与系统仿真 2学分 +2周第3短学期10188101 网络控制系统设计 2学分 +2周第3短学期10188130 电子设计综合创新实践 3学分 +3周第3短学期(4)毕业设计(论文)必修8学分10189010 毕业设计(论文) 8学分 +12周 4春夏4. 个性课程 10学分学生可自主设计修读的课程,本专业建议选择以下课程修读10学分。
20110040 管理信息系统 3 2-2 2春夏00100010 电子商务概论 3 2-2 2春夏20120810 组织行为学 2 2-0 2夏10193540 系统分析与程序设计 2 2-0 3秋10191170 DSP原理与应用 2.5 2-1 3春10193300 电子系统设计 2.5 2-1 3春夏10193220 WEB编程技术 2 2-0 4秋20190510 项目管理 2 2-0 4冬5. 第二课堂课程 +4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