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世界民族音乐

世界民族音乐

1、日本的特色乐器有日本筝、尺八、三味线2、歌舞伎:日本四大古典戏剧之一,形成于江户时代,是融舞蹈、对白、歌唱、器乐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

音乐大致可分为两类“所作音乐”与“下座音乐”,剧目按构成因素的特点有科白剧和舞蹈剧之分。

3、板索里:是朝鲜的一种说唱艺术,由唱者、鼓手和听众共同表演的。

是一种叙述完整故事情节的长篇说唱,以小鼓伴奏,唱为主导地位。

4、蒙古长调:字少腔长,有长长的拖音,真声为主。

一般上下各两句歌词,大多描写动物和风景。

5、呼麦:一个人同时发出两个高低不同的声音,低沉加高音泛音。

6、甘美兰:是印度尼西亚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民族乐队,是一种由多种乐器合奏,并加上人声构成的多声音乐。

甘美兰不仅是一种乐队组合形式,它有着特定的音阶、调式、乐曲结构、演奏方式、音乐美学特征、宗教意义和社会功能。

7、越南特色乐器是独弦琴。

8、印度有两种主要的古典音乐传统,即北印度的“印度斯坦”和南印度的“卡纳迪克”。

9、古典音乐、轻古典音乐的两大支柱及其特点。

拉格:拉格含义很广,一般最常用的是将拉格作为一种音阶旋律型来理解,它是北印度斯坦和南印度卡纳迪克音乐系统的基本组织原则和旋律范例。

每一个“拉格”都有自己特定的音阶组合模式和特色音,服从特有的上、下行原则和表现的内容的规定性,并且与特有的旋律乐句相关联。

北印度有200个主要的“拉格”,南印度有72个“拉格”。

塔拉:是印度古典音乐中以节奏圈为主要特征的节奏体系,可以通过鼓语和手势两种方式表达出来。

南北印度音乐塔拉体系比较多,常用的塔拉有15到20种左右。

10、印度班苏利笛:是一种侧吹的竹笛。

既是民间音乐,又是艺术音乐,现在主要是在古典音乐会中常见的乐器。

11、塔布拉鼓:是北印度代表性的打击乐器,由两只鼓共同组成。

12、印度唢呐赛奈伊:双簧乐器,音色的穿透性极强。

13、西塔尔:北印度重要的弹拨乐器、共有20个弧形的金属品,用尼龙线与琴劲连在一起,以调节不同的音阶的音位。

品上共有6至7根主弦,弦品的下方有13根共鸣弦。

西塔尔大师,拉维.香卡。

14、北印度弓弦乐器萨朗基:号称印度“小提琴”。

琴劲短而宽,无品,三根主弦为肠弦,并有多达36根的共鸣弦,演奏时垂直持琴。

音色悠长、圆润、极富感染力。

15、大洋洲音乐文化:毛利人是新西兰的土著居民,主要居住在新西兰人口最多的城市奥克兰。

毛利人没有文字,信奉多神教,本民族的传统和风俗习惯主要通过歌舞得以保存,男子跳哈卡舞,女子跳波依舞。

战舞:毛利人的传统舞蹈之一,舞时以足顿地,蹦蹦作响,并且瞪着大眼,频频吐舌,还不停抖动,模样比较凶狠。

原来是为了吓退猛兽而舞,演变到现在则是一种友好的表示。

16、北美洲音乐的主要题材形式1、印第安人的音乐:音乐是用以口传,有连续性的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之一,不仅起着教育娱乐和抒情的作用,还有重要的精神和心理意义。

2、欧洲移民后裔的音乐:无伴奏独唱和一领众和的呼应式合唱为主,演唱形式有重唱、合唱、齐唱、赞美诗等。

主要乐器是拇指钢琴,拇指钢琴是非洲的传统乐器,拇指钢琴的发声体部份就是上面一根根长短不一的弹性金属条,下面则用木或葫芦瓜作为共鸣箱。

主要用来伴唱,演奏时两手拿琴体,然后用两只大拇指弹奏,。

17、非洲黑人音乐的特点①旋律及形式特征黑人非洲的音乐,与语言的结合尤其紧密,旋律和语言的这种紧密的关系,成为黑人非洲音乐的显著特征之一。

在黑人非洲的歌唱中,按照其社会功能有哀悼歌、赞赏歌、说唱等各种形式,其中最普遍的形式是领唱和答唱。

②复杂多样的节奏。

复杂多样而富有变化的节奏是非洲黑人对世界音乐的重要贡献。

非洲黑人喜欢副节奏的音乐思维,存在二拍子与五拍子交替、并置的复节奏。

还有交叉节奏,形成声部之间的节奏卡农式组合,非洲人对节奏型组合起来的的节奏形态的追求使得最终形成相互交叉的合成节奏型。

黑人非洲的节奏特点通过奴隶贸易等渠道传至南美,南美黑人音乐至今仍不断继承和丰富这些节奏。

③音阶、旋律和演唱形式的特征。

音阶方面,大体上有五声音阶和七声音阶。

可分为等分音阶和非等分音阶。

④多声部唱法。

黑人非洲的多声样式因民族集团的不同可分为:a)各声部在同一节奏型中进行,具有很强的和声性构造的样式b)各声部的旋律线相互独立进行,各声部的起点和旋律的长度均不相同。

18、拉丁美洲音乐的构成因素和整体特色1、拉丁美洲音乐中的印第安因素:印第安人是美洲的原住民特点,印第安人音乐分为两类,一类是处于孤僻、偏僻地区的音乐,音乐朴素;一类是发展较高的印第安人音乐。

印第安人的音乐节奏比较单纯,没有欧洲意义上的和声。

2、拉丁美洲音乐中的欧洲因素:热情洋溢的风格,激荡人心的气氛和充满动力的节奏,又带有淡淡的忧郁、哀愁,大多采用七声音阶,并常带有变化音和转调,歌词为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

旋律进行比较平稳、圆滑,节奏以3/4、6/8拍居多,强调切分节奏,乐段结构对称方整。

3、拉丁美洲音乐中的非洲黑人因素:在非洲黑人音乐中,分为宗教相结合以及单纯世俗性两个方面,旋律方面类似五声音阶。

音色方面,黑人具有十分独特的音质,他们所表达的情感往往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打击乐器丰富,最大的特色是丰富的节奏感。

19、哈巴涅拉:是一种舞曲,是起源于非洲黑人的民间舞,中速、2/4拍,第一拍带有附点,弱起的节拍和切分音、附点音符的大量应用给人以一种摇曳的感觉,它的曲调徐缓,并略带缠绵之情。

比才歌剧《卡门》第一幕女主角所唱《爱情像自由的小鸟》是一首用哈巴涅拉写成的歌曲。

20、波萨诺瓦:被称为新的、中产阶级的桑巴,冷静文雅,表演时轻声漫唱,旋律性不强,而且带有很多的变化音,强调和声、节奏、旋律的整体效果。

其和声语言、旋律展开及织体结构均较曼波复杂与丰富。

霍宾所做的《来自伊帕马的姑娘》是最著名的作品。

21、卡利普索:西印度群岛的一种民间歌曲。

卡利普索歌曲的歌词押韵,音乐中采用切分节奏。

独唱歌手即兴编出歌词,对社会现实、政治事件或各种要人进行诙谐的讽刺。

卡利普索起源于特立尼达的种植园,那些来自非洲的奴隶在歌唱中讽刺他们的主人。

22、萨尔萨舞:是一种拉丁风格的双人舞蹈,其热情奔放的舞风不逊于伦巴、恰恰,但却比它们更容易入门。

而与伦巴、恰恰等拉丁舞相比,跳萨尔萨舞的人也有更多率性发挥的空间,更加慢和迷人。

因此萨尔萨舞不仅风靡拉美地区,也受到世界其他地区人民的喜爱。

23、马林巴:拉丁美洲的旋律型打击乐器是一种木琴,发音宽厚,音区低,余音较长,每块琴板下面都有用各种果壳、葫芦或罐头盒、长方形木盒等做的共鸣体,这些共鸣体的大小,长短是与相应的琴板相适应的。

演奏时声音由琴板传到共鸣体和孔上的薄漠上,听起来嗡嗡作响,产生出一种特殊的共鸣效果。

24、钢鼓:钢鼓是一种用汽油桶加工而成的具有不同音高的低、中、高新型敲击乐器,用橡皮包头的木锤击奏,高音的边框较矮,称为钢盘,中、低音的边框较高,称为钢鼓。

钢盘音色明亮,中音钢鼓音色柔和,低音钢鼓音色低沉。

钢鼓极少单独使用,常以乐队形式演出。

25、肚皮舞:是一种带有阿拉伯风情的舞蹈形式,至今已经遍及世界各地,成为一种较为知名的国际性舞蹈。

肚皮舞是较为女性的舞蹈,其特色是舞者随着变化万千的快速节奏摆动臀部和腹部,伴奏常见的乐器如乌德(UT)琴、耐笛(Ney)、地尔巴卡(Deblek)手鼓,扬琴山都尔等等,其中打击乐器的手鼓尤为重要。

舞者赤足,身穿露脐小上装、镶有亮片的臀部腰带、低腰裙或灯笼裤。

26、马卡姆:是广泛流行与阿拉伯地区的调式音阶,当地的古典及民间音乐以他构成,存在3/4音,它同时也是一种音乐体裁。

27、西亚北非音乐的主要特征:①微分音的运用和乐音的有条件带腔性②玛卡姆和达斯特加赫的旋法体系③均分律动与非均分律动并存④织体思维方式以横向性为主⑤乐器运用具有共同点⑥民俗音乐多样化⑦与伊斯兰教密切联系28、葡萄牙fado(又称法多、悲歌)法多又称为悲歌,源于民间叙事歌曲、海员歌曲,和西班牙殖民地等后随着殖民传遍拉美和非洲。

它实际上它是由歌曲和器乐两部分组成的,歌声充满悲切、哀怨之情。

高音的葡萄牙吉他和中音的西班牙吉他在一起合奏,创造出独特的抒情气氛,它内容多半与爱情、思乡、命运的摆布有关。

最早的歌手是玛丽亚.塞薇拉。

29、弗拉门戈:是舞蹈、歌唱、器乐为一体的综合艺术。

既有脚下的踏击,又有上肢和舞步的配合,并常常手持响板。

该舞强调个性,所以有很强的即兴性,随着音乐的情绪和节奏的变化,表演者可以尽情发挥,跳出高难动作。

伴舞(1人或多人)也是弗拉门科的重要特色,他们以与节奏相合的拍手、捻指或呼喊烘托舞蹈的气氛,强调节奏感。

30、齐尔特琴:民间乐器,中世纪拨弦乐扬琴(psaltery)的后代,流行于奥地利的蒂罗尔好巴伐利亚。

由一个扁平的木质共鸣箱,上面张以4或5根弦律和多达37根的伴奏弦组成。

旋律弦靠近弹奏者,用左手指上的拨子拨奏。

伴奏弦可用任何一手的手指拨奏。

31、保加利亚女声重唱:流传于保加利亚地区的一种民歌形式保加利亚女声重唱的特点是:采用自然、直接、开放的唱法,音色清沏、透明、在多声部的重唱中常出现不谐和音程(如二度),旋律的音域并不宽,但却富有表现力,在独唱或领唱时用比较自由的散板歌唱,多装饰音、滑音,给音乐增加了特殊的色彩。

音乐的风格也十分多样,既有深沉、抒情诗般的段落,又有充满诙谐、活跃气氛的舞蹈场面。

总的看来,与欧洲相比,它们似乎更接近於亚洲的文化传统。

32、优德尔:源自阿尔卑斯山区的一种特殊唱法的歌曲.牧人常常用号角和叫喊声来召唤他们的牛群、羊群;也用歌声向对面山上,或山谷中的朋友、情人来传达各种信息。

演唱开始时在中、低音区用真声唱,然后突然用假声进入高音区,并且用这两种方法迅速地交替演唱,形成奇特的效果。

它基本上是没有歌词的,但有时候采用一些没有意义的字音来演唱,旋律进程中,音程中的大跳也是非常常见。

33、爱尔兰风笛:有风箱、演奏管,蜂鸣管和校音器和袋子组成。

靠一个夹在右胳膊和腰部的风箱给风笛的袋子供气,一般是坐着演奏的。

演奏者甚至可以边演奏边演唱。

音域达到了2个全八度音阶。

在音色上,而爱尔兰风笛听上去更加低沉,更加圆润,在独奏时能够强烈地营造一种哀婉的气氛。

与高亢、军乐化的的苏格兰风笛不同爱尔兰风笛音色哀婉忧伤了许多,一般用于室内乐演奏。

34、苏格兰风笛:风笛(Bagpipes)是乐器的一种,属使用簧片的气鸣乐器。

苏格兰高地风笛的音色高亢适合挑拨情绪。

风笛在英国的苏格兰地区非常流行,是苏格兰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又名风袋管。

出现于十五世纪。

结构上一般包括吹气管,风袋,音管和单音管。

35、英国凯尔特竖琴:爱尔兰竖琴又称凯尔特竖琴约90厘米高,55厘米宽,没有踏板。

较之踏板竖琴,更加轻盈。

再加上它独特的清音,使竖琴对于爱尔兰民乐特点的最终形成起到关键作用。

传统的爱尔兰竖琴师用手指甲来弹奏。

36、芬兰的坎特利琴:1000多年历史,本国很具特色的民族乐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