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底栖生物形态分类
(12)节肢动物门-甲壳纲-软甲亚纲
三星梭子蟹
锈斑蟳
三疣梭子蟹
拟穴青蟹
对虾 大闸蟹
口虾蛄
鲎
锦绣龙虾
可供观赏的虾
甲壳动物端足类
鼓 虾
附着在红树 上的藤壶
寄居蟹
长腕和尚蟹
寄居蟹
弧
边
招
潮
屠士招潮蟹
蟹
装死的弧边 招潮蟹
(13)苔藓动物门
特征:
群体营固着生活,个体
称为个员,有发达的触 手冠,个员之间的消化 腔是不相通的,只用骨 骼互相联络。
即有水螅型和水母型。
有些种类是多态的群体型。 水螅型的消化腔没有咽管、隔膜
和刺细胞;
中胶层没有细胞,全为中胶质; 生殖腺由外胚层产生。
绿水螅及 其食物
刺胞动物门-钵水母纲
桃花
水母
水母
刺胞动物门-珊瑚纲
只有水螅体;
海葵
六射、八射,或多
射;
辐射左右对称;
口端扩大成口盘;
有空心触手。
底 栖 植
海物 洋 底 栖 生 物底
栖 动 物
单细胞植物
蓝藻细菌(蓝绿藻)、 硅藻类(羽纹硅藻)
海藻
绿藻(如浒苔) 褐藻(如海带) 红藻(如江蓠)
维管植物
秋茄 米草
底内动物 底表动物 树栖动物
沙蚕 缢蛏
蟹守螺 牡蛎
黑口滨螺 难解不等蛤
海洋底栖生物的组成
潮间带底栖生物
牡蛎、滨螺、蟹守螺、招潮蟹等;
海洋 底栖 生物
潮下带底栖生物
牡蛎、海参、海星、海胆等;
附着生物(污损生物)
牡蛎、贻贝、藤壶、海鞘等
热液喷口、深海底栖生物
牡蛎、偏顶蛤、海百合等
海洋底栖植物——单细胞植物
蓝藻细菌(蓝绿藻)
硅藻类
海洋底栖植物——海藻
孔 石 莼
条浒苔 石莼
海带
马尾藻 条斑紫菜
江 蓠
︱
龙 须 菜
海洋底栖植物——维管植物
互花米草
秋茄
黑口蛙螺
龟甲笠螺 扶 轮 螺
菱角螺
突丘叶 海牛
叶海牛
大脑炎海兔
泥螺
指甲履螺
石磺
软体动物门——双壳纲
双壳纲特征:身体左右扁平,二侧对称。分躯干、足和外 套膜三部分;有2枚合抱身体的贝壳,故名;具瓣状鳃。
普通双壳纲贝壳方位的辨别
壳顶
(1)壳顶尖端所向的 通常为前方;
(2)由壳顶至两侧距 离短的一端通常为 前端;
(3)有外韧带的一端 为后端;
(4)有外套窦的一端 为后端;
(5)具有一个闭壳肌 的种类,闭壳肌痕 所在的一侧为后面。
外套窦
贻贝贝壳方位的辨别
贝壳较尖的一端为前
方;相对的一端为后 端。
靠近鳃的一方称“腹
面”;相对的一方称 “背面”。
翡翠贻贝
毛蚶
青 蛤
太 阳 蛤
栉江珧
长 肋 日 月 贝
西施舌
每一个员在1小室中,
称虫室。
分类:狄唇纲 裸唇纲
(14)内肛动物门
特征:
内肛动物单体或群体。 身体小,2-3mm,分化为萼
和起支持作用的茎杆。
群体种类的茎干部具有蔓延
生长的匍匐根,如 Pedicellina(海花柄)。
萼为身体主要部分,其上缘
生有一环短的触手,触手内 侧长有纤毛。取食时触手展 开呈花形,避敌时则向内屈 折。
隔膜。 生活在海底泥沙中。
(10)螠虫动物门
(11)软体动物门
特征:
身体不分节,左右
对称;
躯体多分为头、足
和内脏囊三部分;
口腔有颚片和齿舌
(双壳类除外);
神经系统为四对神
经节。
(11)软体动物门——多板纲 石鳖
软体动物门-腹足纲
足部发达,常位于
身体腹侧;
体扭转。
腹足类的贝壳各部名称图解
分类:帚虫纲
(17)棘皮动物门
特征:
幼体两侧对称; 成体辐射对称,通常
是五辐对称;
体表具许多棘和疣; 具水管系统。
分类: 海百合纲、海参纲、海
星纲、海胆纲、蛇尾 纲
海 百 合
紫海胆 马粪海胆
扁拉文海胆
棘刺锚参
海星
刺 蛇 尾
(18)半索动物门
半索动物又称隐索动物,
是一些口腔背面有一条 短盲管前伸至吻内的海 栖类群。
软体动物门-腹足纲
篱凤螺 Strombus luhuanus
(Linnaeus, 1758)
杂色鲍 Haliotis diversicolor
大笋螺 赤蛙螺
瓜螺
长条锥螺
细角螺
金口
蝾
鹑螺(Tonna)
斑
东
风
螺
棒
锥
螺
唐冠螺
橙口榧螺
嫁戚
万宝螺
蜒螺
蟹 守 螺
大蛇螺
长刺星螺 黑线车轮螺
特征:体圆筒形或扁筒形, 有原体腔,无消化管, 体壁具纵肌、环肌和管 道系统,前端有一具倒 钩的可收缩的吻以及特 异的生殖系统等。
分布:成虫全部寄生于脊 椎动物(由鱼类至哺乳 类)。
(8)环节动物门
特征:
具有真体腔; 同律分节现象; 体分为头部、躯干部 触柱
和尾部。
环节动物门-多毛纲 沙蚕疣足横切面
消化管呈“U”字形。 常固着于海藻或其他动物体
身上。
(15)腕足动物门
特征:
不成群体,外表构造与
软体动物的双壳类很相 似。
但不同的地方:贝壳分
被腹瓣,前端是贝壳张 开的部分,也有外套腔, 腔中有触手冠,其基部 有口。 分类:无关节纲
(16)帚虫动物门
特征:群居生活,圆柱状 的虫体,虫体常具革质 或膜质的管子,固着生 活。其前端有外散开的 触手冠,很似一扫帚。
海洋生物生态调查与研究
海洋底栖生物形态分类
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 蔡立哲
2019年8月8日
1. 什么是海洋底栖生物?它包括哪些形态系统分类 门类?
2. 什么是潮间带生物? 3. 什么是污损生物?它们主要分布在什么区域? 4. 为什么海洋底栖生物物种多样性高? 5. 海洋底栖动物有哪些生态功能?
1. 什么是海洋底栖生物?它包括哪些 形态系统分类门类? 海洋底栖生物是生活史的全部或大部 分时间生活于海洋沉积物以及海水中 物体(包括生物体和非生物体)内部或 表面的生物。
(1)海绵动物门(多孔动物门)
(1)海绵动物门(多孔动物门)
(2)刺胞动物门
形态特征:
初级辐射对称,或两
均辐射对称;
有刺细胞; 有空腔,即消化循环
腔;
有口没有肛门。
(2)刺胞动物门
(2)刺胞动物门
分类:水螅虫纲、钵水母纲、珊瑚纲(已有更新)
管海葵
刺胞动物门-水螅虫纲
水螅虫纲生活史中有世代交替,
海 洋
植 物
海藻
褐藻类(如海带、马尾藻) 红藻类(如紫菜、江蓠等)
底 栖 生
维管植物
双子叶植物(如秋茄、桐花树等) 单子叶植物(如大米草、喜盐草等)
物 底
大型底栖动物:如多毛类、贝类、甲壳类等;
栖
动
小型底栖动物:如自由生活的线虫、
物
底栖猛水蚤等
微型底栖动物:如纤毛纲的原生动物。
一、海洋底栖生物的组成
竹蛏
华 贵 栉 孔 扇 贝
缢蛏
魁蚶
丽文蛤 Meretrix lusoria (Roeding, 1798)
光滑河蓝蛤
菲 (Ruditapes philippinarum) 律 宾 蛤 仔
彩虹明樱蛤
A
B
C
沙筛贝
附着在木版上的沙筛贝
牡蛎
1:紫贻贝 2:寻氏肌蛤 3:绢安乐贝 4:短壳肠蛤 5:脆壳肌蛤 6:鞘偏顶蛤 7:偏顶蛤 8:翡翠贻贝
(4)扁形动物门 分类:涡虫纲,自由生活
吸虫纲,寄生 绦虫纲,寄生
(5)纽形动物门
特征:
两侧对称,三胚层、无体腔的动物。 消化管有口、具肛门。 在消化管的背方有一条能伸缩的吻,
并且具有原始的循环系统。
多雌雄异体。绝大部分生活在海底。
分类:无针纲、有针纲
(6)线虫动物门
特征:原体腔构造。消化管有口和肛门。体表具角质膜,没 有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除自由生活外,有寄生于动、植 物的。
伪豆维沙蚕
须鳃虫
磷沙蚕
刺沙蚕
沙蚕
缨鳃虫
长吻沙蚕
双鳃内卷齿蚕
索 沙 蚕
不倒 翁虫
长手 沙蚕
小头虫 Capitella capitata
欧努菲虫
奇特的海底景观 和固着生物群落
大旋鳃缨虫
Filogranella elatensis
环节动物门——寡毛纲
蚯蚓
海洋寡毛类
(9)星虫动物门
可
特征:
口
体圆长,不具体节,无 革
生物监测(包括全球气候变 化和污染)的敏感指示生物
(三)常见的大型底栖动物类群
(1)海绵动物门 (2)刺胞动物门 (3)栉板动物门 (4)扁形动物门 (5)纽形动物门 (6)线虫动物门 (7)棘头虫动物门 (8)环节动物门 (9)星虫动物门 (10)螠虫动物门
(11)软体动物门 (12)节肢动物门 (13)苔藓动物门 (14)内肛动物门 (15)腕足动物门 (16)帚虫动物门 (17)棘皮动物门 (18)半索动物门 (19)尾索动物门 (20)脊索动物门
杯萼 海桑
秋茄的根
桐 花 树
互花米草的根
贝克喜盐草 (Halophila beccarii)
底栖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