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综合探究四 从《清明上河图》看北宋都市生活(课件)
综合探究四 从《清明上河图》看北宋都市生活(课件)
1、黄河水患频繁,河流泥沙含量大、淤塞严重; 2、黄河河道改道频繁; 3、黄河水量不稳定,汛期水量大、旱季容易出现 断流,不利于行船。
三、小组合作探“图”
• 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及课本P116至119的 内容。从市郊村野、汴河船运、都市街景 三个方面去探究北宋时期东京都市生活, 并完成以下问题。
• 1、运炭驴队的出现说明了什么? • 2、为什么当时的人们不在汴河上修建更为
中秋节饮新酒的习俗相吻合。另外,画卷前段的原野和院落中的石碾也与秋
天刚打完庄稼的景象一致。 还有人认为《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东京的清明坊,抑或是表示当时政治清
明的含义。
二、说汴河
汴河贯穿了整幅《清明上河图》,它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流经东京的汴河 是连接黄河和淮河 的重要河流,是中 原通向东南的水运 要道。京城所需粮 食、百货、军需物 资大多依靠汴河水 运而来,因此汴河 可谓是东京的母亲 河。
场景二 汴河船运
场景三 都市街景
按照画面叙事进展将全图分为市郊、汴河、街景三个主要 部分,全景式地再现了一千多年前北宋都城的商业、交通和市 民阶层的日常生活。
场景一:市郊村野
你看到了什么?
运炭的驴队
“市郊村野”呈
现了一幅乡野风光,
城 往
郊来乡行的村人 日风匆 常光匆 场
、 景
商 跃
贾 然
纸 上薄。雾同疏时林, 通 过 对
材料一:孟元老《东京梦华 录》写道:“汴河,自西京洛 口分水入京城,东去至泗州入 淮,运东南之粮,凡东南方物, 自此入京城。” ”
材料二:北宋时期汴水运输量表
年代
宋太宗太平兴国六年 (公元981年)
宋太宗至道初年 (公元995年)
宋仁宗时(公元1023 年~1063年)
汴水运输量 4000000石
邻河的茶肆中顾客不少,对街还有浴室和轿铺。
节日时戏台前人头攒动。
勾栏百戏说唱图 丁都赛戏曲雕砖
宋蹴鞠铜镜
顶竿图
傀儡戏铜镜
宋代相扑图
• 2010年,上海世博会选用 《清明上河图》表现中国古 代城市发展的核心智慧,举 办者认为,“宋代是中国城 市发展的一个高峰,当时已 经有了发达的城市经济、市 民阶层和市民文化“。
当时车、马、轿乃至婚嫁服饰、宴会器具都可租赁, 说明了什么? 说明当时商品经济繁荣,出现了很多专门化的服务行业 为市民提供各种相关的服务。
宋代商品经济的繁荣极大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城市布 局突破了之前坊(生活区)市(商业区)分离的藩篱,一 般都是前店后宅的布局形式。当时的东京城内很多商店的 营业时间都很长,一些酒店和娱乐场所甚至有夜市。
运 炭运驴炭队的的驴描队绘 介 绍
了北宋都城东京周边
地理环境特征,以及
城市燃料的供给途径
和来源。
运炭驴队的出现说明了什么?
东京,即河南开封,地处黄淮平原地区,周边无山,缺少可用 作燃料的薪柴。一年四季都需要从京西乃至陕西等地向东京运炭。 《宋史·食货志》中就记载“治平二年(公元1065年)……由京 西、陕西、河东运薪炭至京师……炭以秤计一百万。”
一
《清明上河图》中“清明”的含义
、
思
清
明
轿顶的柳条
关于《清明上河图》中“清明”的一些观点: 春天说——古代清明节有插柳的习俗,画中的轿顶就插有很多柳条。 夏天说——《清明上河图》中有十多次出现了扇子,而且在郊外赶路人群中
还有一个赤膊奔跑追赶马匹的大汉,似乎也说明当时正值夏日。 秋天说——虹桥边的“十千脚店”门前的酒旗上写的“新酒”与当时人们在
容易建造的多孔桥,而选择了难度更高的 单孔桥呢?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3、仔细观察图4-71,说说,图中主要有哪 些交通工具?哪些人可能从远方来汴京做 买卖?可能来自?
• 4、当时车、马、轿乃至婚嫁服饰、宴会器 具都可租赁,说明了什么?
• 5、《清明上河图》中展现了各类生活场景, 同学们可以从中观察到哪些场景呢?
场景一 市郊村野
由于汴河上往来船只众多,如果建造多孔桥的话,桥 墩就会成为船舶航行的障碍。单孔桥可以尽可能使大型船 舶也能通过。由于船舶体形庞大,即便是单孔桥,船舶在 通过的时候也要放下桅杆小心通过。
场景三:都市街景
画卷中有哪些交通工具? 哪些人可能从远方来汴京做买卖?可能来自哪里? 带着驼队的商人。 可能来自辽、西夏乃至中亚、西亚国家。
回顾旧知
①宋代城市已经突破 了唐朝的坊市格局, 商业区与居住区混合 在一起。
②在营业时间上也突 破了之前那种严格的 时间规定,甚至出现 了早市和夜市。
《清明上河图》中展现了各类生活场景,同学们可 以从中观察到哪些呢?
当 铺
驼 队
说
酒
书
店
铺
脚店 赵太丞家
正店
听说 书
汴河虹桥边,店铺鳞次栉比,热闹非凡。
场景二:汴河船运
虹桥是一座木结构桥,位于整卷画的中心。此 桥结构精巧,中间无柱,横空而架,直达对岸。桥 上摊贩众多,行人如织。虹桥两岸还有各式市场、 店铺、客栈、酒楼,是商品经济和手工业发达的地 段,因此也被人称为“河市”。
1、这座桥有什么特点?
2、为什么当时的人们不在汴河上修建更为容易建造的多 孔桥,而选择了难度更高的单孔桥呢?
综合探究四
从《清明上河图》看北宋都市生活。
导入
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 ——历史学家汤因比
我最向往的朝代就是宋朝。——余秋雨
上一个千年的中国(宋朝),是世界超级大国,也是世界 上最强大的国家。
——美·耶鲁大学教授乔纳森
1、北宋:建立的时间? 960年
建立者?
赵匡胤
都城定在 ? 东京(今河南开封)
5800000石
8000000石
材料来源
马端临:《文汴献通河考是·国用考三·漕
运 马》端临:《文东献通京考的·国用考三·漕
运》
母亲河
《宋史·卷三三一·孙长卿传》
根据材料,概括汴河的重要性。
《宋史》记载,宋太宗赵匡义曾说:东京养甲兵数十 万,居人百万家,天下转漕,仰给在此一渠水。”为什么 东京主要依靠汴河而不是黄河运输物资?
2、《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 ? 张择端(宫廷画家)
创作时间?
北宋(宋徽宗年间)
描绘的是一幅怎样的场景? 东京及汴河两岸的风光……
(长528cm,宽24.8cm)
《清明上河图》简介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杰作, 也是我国艺术宝库中的不朽珍品。这副画卷高 24.8厘米,长528厘米,分别展现了北宋都城东 京城郊、汴河河道和热闹繁华的街景。反映宋代 发达的城市经济、市民阶层和市民文化。全图中 共有官吏、农夫、商贩等各色人物550人,人物 各异,造型生动。画面细节的刻画十分真实,描 写具体入微,生动丰富,有着文字难以代替的文 献史料价值,是了解12世纪中国城市生活极其重 要的形象资料。
• 从《清明上河图》中,你能 寻找到支持这一观点的证据 吗?
北宋为什么会出现这么高度繁荣的世俗生活?
(提示:从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统治者政策方面考虑)
你梦想中的社会是 什么样的?谈谈怎 样的城市才能让生
活更美好?
“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
——宋·郑思肖《德祐二年岁旦》
从艺术作品中
获取历史 信息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