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教育心理学第四章 人格-能力 (1)
教育心理学第四章 人格-能力 (1)
智力三维度的内容
吉 尔 福 特 的 三 维 结 构 理 论
4.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理论
• 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Cattell) 根据能力在人的一生中不同 的发展趋势提出:流态智力和晶态智力。 流体智力(fluid intelligence):指与基本心理过程有关的能力,如知觉、 记忆、运算速度和推理能力。大部分是先天的,依赖于大 脑神经解剖结构。它主要取决于个人的禀赋,较少受文化 和知识的影响,一般人20岁以后,液态能力发展达到顶峰, 30岁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 • 晶态智力(crystallized intelligence):指获得语言、 数学知识的能力。它通过文化经验而获得,主要取决于后 天学习,如语言的词汇量和数学能力。晶体能力一生中不 断发展,只有到25岁以后,发展的速度渐趋平缓。 • 两种智力包含在任何一种智力活动中,很难分开。具 有相同经历的人,流体智力高者,晶体智力发展较好。
而强烈的认识兴趣 ,有较敏锐的观察力和集中的注意力 ,有较强的记忆力 ,有探索精神和顽强意志,有坚持性,勤奋且进取心强,不易受到具体情 境的局限。
②比例,大约占人口的1%
(二)低常儿童
低常儿童是指发展水平明显低于同龄儿童的平均水 平,并有适应性行为障碍的儿童,又称智力落后的儿童。 特点:①智商明显低下
(二)联系 能力与知识、技能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1.知识、技能和能力都是人自我调节机制的重 要组成部分,他们共同作用保证人的活动顺利完 成。 2.一定能力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前提条件。能 力制约着掌握知识的快慢、难易和巩固程度,影 响人们掌握知识、技能的水平。 3.掌握知识、技能又会促进能力的发展。知识、 技能是能力发展的基础。在一定意义上,知识就 是力量,无知就是无能。随着人的知识、技能的 积累,能力也会不断提高。
2.智力发展速度是不均衡的;
3.能力结构中不同成分的发展是不一致的。
(二)、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
1.能力发展类型的差异 能力类型差异主要表现在:知觉、记忆、言语和 思维的类型和品质方面。 (1)知觉:综合型、分析型、分析综合型。 (2)记忆:视觉型、听觉型、动作型、混合型 (3)言语和思维:生动形象型、逻辑联系型
智 商 25以下 26-49 50-69 70-79 80-89 90-109 110-119 120-139 140以上
百分比(%) 0.03 智能 0.23 低下 2.4 5.6 14.5 46.5 18.1 11.3 智能超常 1.33
(一)超常儿童
①特点,推孟指出智商大于等于140的儿童可被称 为超常儿童;共同心理特征表现为:有较旺盛的求知欲和广泛
智力与能力的明显区别在于:
1、智力属于认识活动的范筹,是保证 人们有效地进行认识活动的稳定心理 特点的综合,二者发展并非完全一致。 2、致力于能力的构成因素及其结构各 不相同。 3、智力解决知与不知、懂与不懂的问 题,与知识相联系,能力则解决会与 不会、能与不能的问题,与技能相联 系。 4、智力受先天因素的影响大,能力更 多是受后天因素的影响。
* 能力与智力的关系
对于能力与智力的关系,主要有三种观点: 1.能力包含智力。智力是能力的一种,即认知能力. 在前苏联和我国的心理学教科书中大多持这一观点. 2.智力包含能力。西方心理学家大多持这一观点。 3.智能相对独立论。我国古代的思想家荀子认为, 能力和智力是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概念.智力侧重 于认知,能力侧重于活动.智力主要涉及“知与不知” 的问题,能力主要解决“能与不能”的问题。能力和 智力虽然有一定区别,但在许多情况下还是可以通用. 汉代思想家王充更将智力与能力合称为“智能”
2.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
能力有高低之分,能力在全人口中 呈正态分布:处于中等水平的人占多数
,偏离中等水平越多,所占的人数就越
少。
智商的理论分布图
• (一)智能发展水平上的差异
智 商 的 类 别 及 百 分 比 统 计 表
类 别 白 痴 痴 愚 愚 鲁 近似缺陷 低 常 中 常 偏 高 超 常 天 才
智力与能力的联系:
智力和能力又是密切联系、 不可分割的。二者彼此渗透, 互为条件。进一步的讲,智力 是能力的基础,能力是智力的 现实表现。我国心理学长期以 来比较偏重于能力的研究,随 着人们对能力和智力关系的认 识,现在更关注智力问题讨论。
3、能力与知识、技能
能力与知识、技能在实践中是密切联系的。 要顺利地完成某一活动,不仅需要相应的知识和 技能,而且需要一定的能力。 能力与知识、技能相互依赖、相互制约。 (一) 区别 1.知识、技能和能力是不同的心理现象 知识和技能是能力的基础。但只有那些能够广 泛应用和迁移的知识和技能,才能转化为能力。 2.知识、技能与能力具有不同步性和不同的发 展趋势。
二、能力的种类
(一)按照能力的活动领域划分—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一般能力是指在不同种类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 能力,也称智力。 特殊能力是顺利完成某种专门活动中表现出来 的能力。
人要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必须具备 一般能力和该种活动的持殊能力。 一般能力在某种活动中的特别发展, 就可能成为特殊能力。特殊能力得到 发展的同时也发展了一般能力。
智力的操作过程包括认知、记忆、发散思维、聚合思维、评价5个因
素;
智力加工的内容包括图形(具体事物的形象)、符号(由字母、数字和
其他记号组成的事物)、语义(词、句的意义及概念)、行为(社会能力),共4 个因素;智力加工的产物包括6个因素,即单元、类别、关系、系统、转换、 蕴含。这样,智力便由4×6×5=120种基本能力构成。 1971年,他把内容维度中的图形改为视觉和听觉,使其增为5项,智 力组成因素变为150种。1988年,他又将操作维度中记忆分为短时记忆和长 时记忆,使其由5项变为6项,智力结构的组成因素便增加到5×6×6=180 种。吉尔福德认为每种因素都是独特的能力。例如学生对英语单词的掌握, 就是语义、记忆、单元的能力。又如,说出鱼、马、菊花、太阳、猴等事 物哪些属于一类,回答这类问题进行的操作是认知,内容是语义,产物是 类别。
4.中国学者的五因素论
• 燕国材:智力结构理论
观察力
注意力
记忆力
思维力
想象力
图 智力结构模式图
三、能力的发展
一般情况下,到17岁,人的 智力大致发展成熟
年龄 胎儿至4岁 4-8岁 8-17岁 智力发展 50% 30% 20%
智力年龄曲线
三、能力的发展
(一)能力发展的一般趋势
1.在总体趋势上,智力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 的;
(二)按照创造性程度的多少划分—模仿能力能力和创造能力
模仿能力是指人们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活动 来学习各种知识,然后以相同的方式做出反应 的能力。
例如:儿童模仿父母的说话、表情、以及各种行为。
创造力是指产生新的思想和新的产品的能力。
例如:作家在头脑中构思新的人物形象,科学家 提出新的理论模型,发明家发明出新的产品。
能 力
第
一 节
知识点结构
一、 什 么 是 能 力 二、能 力 的 种 类 三、能 力 的 发 展 四、能 力 的 测 试
什么是能力
1、能力的定义 2、智力及其能力的关系 3、能力与知识技能 4、能力结构理论
1.能力的定义
能力的概念很复杂。一般认为,能力是一种 心理特征,是顺利实现某种活动的心理条件。 具体而言,能力是人成功的完成某种活动所 必备的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个性心理特征。
由此可见:能力是与活动紧密相连的;
能力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直接有效的心理特 征,而不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的全部心理条 件;能力具有“个人现在实际能为者”和 “个人将来能为者”两层涵义
能力的两重涵义: 在英语中,能力通常用两个意义相近但不完全 相同的词来表示:ability和capacity。 1.Ability——即个人在行为上所表现的实 际能力,它是个人在先天遗传的基础上,在后天环 境中努力学习的结果,有时也称为成就 (achievement)。 2.Capacity——指容纳、接受,或保存事 物的可能性(类似的概念还有potentiality,潜力 或潜能;aptitude,潜力,又称性向)。在这个意 义上,能力不是现有的成就,而是指个体具有的潜 力和可能性。
由此可见,能力包两重含义:
一是已经表现出来的实际能力,这种能力可 用成就测验来测量。成就测验测的是实际能力, 即一个人知道什的心理潜能(潜在 能力),这种潜能通过学习或训练后有可能发展 起来。这种能力可用性向测验来测量,即测量一 个人在某些活动或领域中(如学科,职业等)所具 有的潜在能力。如霍兰德职业性向测验。
1、2、3……指各 种不同的测验; Sl、S2、s3 …… 是这些测验各自 的特殊因素
s
s
s
2.多元智力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Howard Gardner)提出多元智能 理论认为:智力是在某种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 自己遇到的真正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有效产品所需要 的能力。 智力包括语言能力、 数理能力、空间能力、音乐 能力、 运动能力、 社交能力和自我反省等七种能力。 多元智力理论扩展了智力的概念,突破了认知 范围的局限 。它不再是单纯的指出个体智力的水平 差而是告诉个体究竟有什么方面的发展潜力。他将被 传统智力排除在外的非认知的,但与个体取得某方面 成功密不可分的因素纳入智力的范畴之中,从而扩大 了智力的内涵,能更好的解释学生成绩的变异和预测 个体的成就。
* 能力与活动
密切相关: 1.能力在活动中形成; 2.能力在活动中得到发 展; 3.能力又在活动中表现。
*能力与活动
虽然能力是与活动密切相关的心理特征,但 人在各种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并不都 是能力,如稳重沉着,还是急燥开朗等人格特征 与完成活动有一定的关系,但并不是完成活动的 必备条件,因此,不能称作能力。人格虽然也表 现在人的活动中,并对活动的完成产生一定的影 响,但是它不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不直接决定活 动的完成,因而不属于能力的范畴。 只有那些为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的、直接影 响活动效率或活动成败的心理特点才是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