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孔子的教育思想有哪些?一、有教无类,二、因材施教,三、启发诱导,四、为人师表.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温故知新仁,德,礼.2、夸美纽斯的主要教育观点有什么?一、近代资产阶级教育思想体系的奠基人。
二、关于教育的作川和目的:夸美纽斯认为教育是改造社会建设国家的手段,教育能促进人的发展。
三、提出教育适应然原则。
第一次提出班级授课制。
提出统一学制和学年制。
四、为各级学校设賈了广泛的学科课程。
建立教学原则体系。
3、《学记》阐述了哪些教育思想?一、教育的作用:“化民成俗,其必由学” “建国君敏,教学为先”。
即教育的作用是为国家培养所需的人才,教育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二、教育制度和学校管理:提出从屮央到地方的学制系统: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
主张按照地方建制分别设学。
提出完整的教学进程和考察标准。
三、教学原则:教学相长的原则。
预时孙摩的原则。
课内外结合的原则。
长善救失的原则。
启发诱导的原则。
四、论教师:提出“师严道尊”4、孟子的道德教育方法是什么?一、持志养气,即坚持纯高的志向,培养意念、情感和精神状态;二、反求诸己,凡事求严于律己,自我反思,自我监齊,自我评价;三、动心忍性。
即在逆境中得到磨砺。
5、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是什么?古代产生了学校,教育成为社会的专门职能。
教育作为阶级统治的工具。
二、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具有非生产性。
三、古代学校教育适应古代经济与政治的发展,具有阶级性;封建社会的教育还具有等级性。
四、古代学校教育适应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表现出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的特征。
五、古代学校教育初步发展,尚未形成复杂的结构体系。
6、现在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是什么?教育的生产性,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教育的科学性,科学教育成为教育的基本内容和最重要方面。
教育的世俗性,教育成为全体公K的需要和共享的权力,教育的全K性和普及型得到体现。
教育的国际性,教育面向世界,教育市场国际化。
教育的终身性,教育将是普遍的继续的不断创新的。
教育的革命性,教育体系不断更新。
7、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对教育的作用分别有哪些?经济: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结构和布局。
经济发展水平通过对人才和知识的谣求制约着教育目标的设定。
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学校的教育内容、方式方法手段和教育组织的形式。
政治: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和目的。
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事业的领导权。
政治制度决定着社会成员的受教育权利。
政治制度决定着部分教育内容。
文化:文化影响着教育的价值取向。
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
文化影响教育P、j容的选择。
文化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
科技: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人们关于知识、学习和教育的观念。
科学技术的发展变革着现代教育的课程没置和内容体系。
科学技术的发展变革着现代教育手段、方式和方法。
科学技术的tl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科学化、个性化、自主化和民主化提供了平台。
8、教育对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的作用分别有哪些?经济:教育为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
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教育促进现代经济的发展。
政治:教育促进人的政治社会化。
教育培养专门的政治人才。
教育促进现代政治民主化。
文化:教育具有传递一保存文化、传播一交流文化、选择一提升文化、创造一更新文化的功能。
科技:教育具有传播科学技术的功能。
教育具有创新科学技术的功能。
9、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屮的战略地位和作用具体体现在哪些方而?(1)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作用。
教育在社会发展中具有先导性的作用;教育在国家和民族的生存、发展巾具有全局性的地位;教育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基础性因素;教育是实现人的全而发展目的根本途径。
(2)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屮处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要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
1()、理论联系实际阐述如何实现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
战略性目标:“两基本,一进入”。
基本建成学习型社会,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应完成以下六项任务以保障战略性目标的实现:一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二是保障经费投入;三是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网是推进依法治教;五是加强和改善党和政府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切实履行推动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科学发展的职贵;六是着眼于教育改革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关心突出的问题,以加强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为重点,提出了政府启动实施的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
11、如何落实教育的优先发展战略地位?提高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对教育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战略地位的认识。
把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作为发展先进生产力的第一要务。
加大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加快教育发展。
进一步动员社会资源,建立多元教育投资体制。
建立和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大力发展农村义务教育。
加快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形成。
12、简述人的身心发展的特征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
13、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促进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加速人的发展,发掘人的潜力,提升人的价依,健全人的个性。
14、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不同历史吋期,对教育目的的表述中共同点是什么?强调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
要求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我国当前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
15、《教育规划纲要》中是如何表述我国教育目的的?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没者和接班人。
16、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的特点(一)个人本位论个人本位论者主张提山教育目的应当从受教育者的本性山发,而不是从社会山发。
他们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人,充分发展受教育者的个性,增进受教育者的个人价值。
在他们看來,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社会只有在有助于个人的发展时才有价值,评价教育的价值也应当以其对个人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来衡量。
(二)社会本位论社会本位论者相反,他们主张教育目的要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个人只是教育加工的原料,他的发展必须服从社会谣要。
他们认力,教育的目的在于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符合社会准则的公民,使受教育者社会化,保证社会生活的稳定和延续。
在他们看來,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伉,个人的存在与发展依赖并从属于社会,评价教育的价伉只能以其•对社会的效益来衡煊。
17、简述我国教师的基本权利和应当履行的义务。
1教育教学权2科学研究权3学生品行和学业成绩评定权、4获取工资报酬、享受福利权5民主管理权6进修培训权1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的义务。
2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的义务3对学生进行思想文化教育和组织学生开展有益社会活动的义务4关心、爱护企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企面发展的义务5制止和批评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行为和现象的义务6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水平的义务18、教师资格条件有哪些?教师资格条件依照教师法第十条第二款的规定执行,其中“有教育教学能力”应当包括符合国家规定的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身体条件。
取得教师资格应当具备的相应学历,依照教师法第十一条的规定执行。
取得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应当具备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学历,并应当具有相当助理工程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者中级以上工人技术等级。
19、教师职业的专业性表现在哪些方而?1专业功能和专业伦理。
2专业知识和技能。
3专业训练和资格。
4专业自主。
5专业组织或专业团体。
6专业地位。
20、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要求有哪些?1基本的教育科学知识。
这是专业素养的基础。
2先进的教育理念。
是人们对教育各问题的看法,包括学生观、教育观、教学观、教师观、人才观等。
3较高的教育专业能力。
是个体在教育工作屮体现出来的、制约教育工作效能的比较稳定的心里特征,具体包括教育能力、教学能力和研宂能力等。
21、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什么?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
22、如何建立和发展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活动屮逐渐建立起来的。
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前提是教师要有正确的学生观,对学生有正确的积极的态度,用爱用心去教育。
在今天开放多元的社会中,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还要特别注意师生互动和师生对话。
23、试述普通高屮教育的培养目标。
普通高屮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强调使学生:1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2热爱祖国,自决维护国家尊严和利益;3具有民主与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维护社会正义:4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5具有强健的体魄和顽强的意志,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6正确认识自己,尊重他人,学会交流合作。
24、试述现代课程改革的一般趋势。
(1)重视课程内容的现代化、综合化。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知识更新的加剧,各国的课程改革都注意删除陈旧内容,增添反映现代科技成果的新内容,尽量缩小课程内容与最新科技成果之间的差距。
为适应当代学科综合化趋势加强的需要,许多国家开设了综合性课程。
(2)重视基础学科科研成果知识的结构化。
2()世纪80年代以来,英、法、德等国继美国之后出现了“恢复基础”运动,强调统一学习基准,加强基础学科,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重视知识的结构化表现在对课程内容去粗取精,缩减描述性和经验性的知识,增强知识的理论性和概括性,突出其间的联系,把各门学科中的基本概念、定理和原理等基本结构教授给学生,保证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3)重视能力的培养。
适应培养新型人才的要求,当代各发达国家在课程A容组织过程中,都把培养学生研究、探讨和创造的态度与能力作为一项重要原则,力图使组织的内容有助于把学生培养成既能掌握前人大量认识成果,又能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的人。
(4)重视个别差异。
由于学生之间在兴趣、爱好、需要以及能力、基础等方而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 各国的课程设賈都有较人弹性,既有共同的形式和内容,也有个别化的形式和内容,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要和发挥教师的创造性,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5、试述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1、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有赖于他们对文化科学知识的掌握。
首先,科学的世界观和先进的思想都需要有一定的文化科学知识作基础。
在教学中,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可以帮助他们正确地认识自然和社会的发展规律,帮助他们辨别是非,评价善恶,加深对道德的认识,为他们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奠定基础。
其次,学习本身是艰苦的劳动, 可以锻炼培养学生的优良道德品质。
2、良好的思想品德是学习的推动力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培养、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水平,引导学生将个人的学习与社会发展、祖国前途联系起来,培养他们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给学生的学习以巨大的推动力,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这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