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共政策学教学大纲

公共政策学教学大纲

公共政策学教学大纲讲授:万华炜简介课程名称:公共政策学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程编号:03132080授课对象: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学系、政治学系本科生教学目标:本课程主要是对相关专业的大学生进行公共政策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的教育。

帮助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公共政策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认识公共政策的构成与结构、本质与功能,认识公共政策系统的内部结构及其与政治环境之间的能量交换关系,认识政策过程的诸阶段、诸环节、诸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政策结果的影响,了解西方公共政策学科的产生、发展及研究现状,掌握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政府制定政策与执行政策的理论和方法,为他们的学习和实际工作能力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学分与学时:3学分,48学时开课学期:春季绪论学时:3教学要求:本章作为绪论,主要阐述公共政策的学科名称、研究对象、性质、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勾勒公共政策产生、发展轮廓,明确学习方法与意义。

教学要点:1、公共政策学研究“范式”2、公共政策学的形成和发展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第一节公共政策的研究“范式”一、学科名称梳理二、公共政策学科的研究对象三、公共政策的学科性质四、公共政策学科的理论体系五、公共政策学科的划界第二节公共政策科学的形成和发展一、西方公共政策科学的形成和发展二、中国公共政策科学的形成和发展第三节学习政策科学的方法和意义一、学习政策科学的方法二、学习政策科学的意义思考题:1、如何认识政策科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2、分析政策科学与政治学、经济学之间的关系。

3、阅读《葛洲坝工程的决策内幕》(《新华文摘》1993-2),谈谈学习政策科学的意义。

参考书目:1、宁骚主编《公共政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8月2、张金马主编《政策科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

3、S.S.那格尔《政策研究百科全书》,林明等译,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0年第一章公共政策基本理论概述学时:3教学要求:本章通过介绍政策科学的基本理论,帮助学生了解公共政策的定义、特征、本质、功能和基本的分类方法,对中西方的政策科学产生、发展及研究现状有初步的认识。

教学要点:公共政策的本质、功能、分类教学内容:第一节什么是公共政策?一、中外学者关于公共政策的概念二、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第二节公共政策的产生和本质一、公共政策的产生二、公共政策的发展三、公共政策的本质第三节公共政策的功能一、导向性功能二、制约性功能三、管理性功能四、调控性功能五、分配性功能六、象征性功能第四节公共政策分类与结构一、公共政策分类二、公共政策的结构思考题:1、公共政策的含义、基本特征和本质。

2、公共政策的主要作用。

3、公共政策的层次分类及其特点、地位和作用。

参考书目:1.宁骚主编《公共政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8月2.张金马主编《政策科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

第二章公共政策系统与政策行为者学时:6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公共政策的主体与客体、公共政策环境之间的关系,把握公共政策系统运行的诸环节和逻辑流程,掌握公共决策过程科学化、民主化的过程。

教学要点:公共政策的主体和客体,文化环境。

教学内容:第一节公共政策系统的构成及其环境一、公共政策主体:官方决策者、非官方参与者。

二、公共政策客体:公共政策问题、目标群体。

三、公共政策环境四、公共政策系统的构成及逻辑运行第二节公共权力与公共政策一、政府职能、政府权力与公共政策二、政府结构、政府机构与公共政策三、政府能力与公共政策第三节公民、社会团体、政党与公共政策一、公共利益与公共政策二、公民与公共政策三、公民社会、社会团体与公共政策四、政党与公共政策第四节公共决策体制一、决策权力及其归属二、决策权力的配置三、公共决策规则四、公共决策体制类型思考题:1、公共政策主体的构成。

2、影响公共政策的环境因素。

3、公共政策系统的构成及运行情况。

4、公民与公共政策。

5、利益集团与公共政策。

6、公共决策权力配置的类型。

参考书目:1、宁骚主编《公共政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8月2、张金马主编《政策科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

3、张国庆《现代公共政策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4、陈庆云《公共政策分析》,经济出版社,2001年。

第三章公共政策制定学时:9教学要求:公共政策制定是政策过程的第一和首要阶段,是政策科学的首要主题。

本章通过对政策制定过程的讲述,使学生了解政策制定中的政策问题确认、政策议程、政策规划、政策采纳与政策合法化等基本内容。

教学要点:政策问题确认、政策议程、政策规划、政策的合法化。

教学内容:第一节公共政策问题的确认一、公共政策问题的形成二、公共政策问题的要件与结构三、公共政策问题的确认第二节公共政策议程一、公共政策议程的含义和类型二、公共政策议程建立的条件与途径三、公共政策议程的基本类型四、确定公共政策议程的策略五、公共政策议程建立的障碍第三节公共政策规划一、公共政策规划的含义、基本特征、指导原则二、公共政策规划主体三、公共政策规划的思维原则与方法四、公共政策规划的程序五、公共政策规划的分类六、公共政策规划的局限性及其补正第四节公共政策合法化与政策采纳一、公共政策决定二、公共政策的合法化三、公共政策采纳思考题:运用公共政策制定的有关理论分析我国的人口政策和社会保障政策。

参考书目:1、宁骚主编《公共政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8月2、金马主编《政策科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

3、张国庆《现代公共政策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4、陈庆云《公共政策分析》,经济出版社,2001年。

5、刘伯龙主编《当代中国公共政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

6、谢百三主编《中国当代经济政策及其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第四章公共政策执行学时:6教学要求:公共政策执行是把政策目标转化为现实的唯一途径,政策执行的有效与否事关公共政策活动的效率和成败。

本章通过介绍公共政策执行过程的相关理论,使学生了解公共政策执行活动的规律,正确认识影响政策执行的各种有利和不利条件,把握政策执行的科学程序。

教学要点:公共政策执行的特点、原则、手段、影响因素教学内容:第一节公共政策执行概述一、公共政策执行的含义二、公共政策执行的特点三、公共政策执行原则四、公共政策执行的作用第二节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与手段一、公共政策执行的程序二、公共政策执行的手段三、公共政策执行资源第三节公共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一、认识公共政策执行影响因素的意义二、公共政策执行的若干理论模型三、公共政策执行的主要影响因素思考题:1、什么是公共政策执行?它在公共政策过程中有哪些作用?2、公共政策执行包含哪些基本的功能活动环节?3、如何理解公共政策执行中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原则?4、简述影响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基本因素。

参考书目:1、宁骚主编《公共政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8月2、张金马主编《政策科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

3、张国庆《现代公共政策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第五章公共政策评估与监控学时:6教学要求:公共政策评估和监控是政策过程的重要环节,也是促进政策科学化的重要途径。

本章主要介绍政策评估的含义、类型、意义,探讨政策评估的标准、过程、步骤,并对政策监控的基本理论和现状进行分析。

教学要点:公共政策评估的标准、方法;中外政策监控现状比较教学内容第一节公共政策评估概述一、公共政策评估概念二、公共政策评估类型三、公共政策评估意义第二节公共政策评估的标准与过程一、公共政策评估的效果与标准二、公共政策评估的过程与步骤三、公共政策评估的方法第三节公共政策评估的制约因素一、客观条件的制约二、主观因素的影响三、关于我国政策评估事业的若干思考第四节公共政策监控一、公共政策监控的含义、机制与功能二、公共政策监督三、公共政策控制四、中外公共政策监控机制比较研究思考题:1.公共政策评估的内涵、标准和作用。

2.公共政策评估的基本方法3.公共政策监控的含义和基本功能。

4. 公共政策控制的方法。

参考书目:1、宁骚主编《公共政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8月2、张金马主编《政策科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

3、张国庆《现代公共政策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4、陈庆云《公共政策分析》,经济出版社,2001年。

第六章公共政策终结与政策周期学时:6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公共政策去向的三种可能性:持续、调整或终结;熟悉公共政策周期,并了解公共政策周期研究的重大意义。

教学要点:公共政策终结的依据、方式、障碍及策略,政策周期。

教学内容:第一节公共政策终结的含义和作用一、公共政策终结的含义二、公共政策终结的作用第二节公共政策终结的依据和方式一、公共政策终结的依据二、公共政策终结的方式第三节公共政策终结的障碍和策略一、公共政策终结的障碍二、公共政策终结的策略第四节公共政策周期一、政策周期的内涵和类型二、研究政策周期的意义三、政策周期和经济发展周期思考题:1、举例说明我国加入WTO后某些政策终结的情况。

2、从政策终结的角度分析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的变化。

3、公共政策周期的内涵与研究意义。

参考书目:宁骚主编《公共政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8月第七章公共政策分析及其历史沿革学时:3教学要求:本章主要介绍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理论及学术界的主要观点。

教学要点:麦考尔-韦伯、沃尔夫、邓恩公共政策分析模式。

教学内容:第一节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框架一、公共政策分析的概念二、公共政策分析的意义三、公共政策分析模式第二节公共政策分析要素与过程一、公共政策分析要素二、公共政策分析过程三、公共政策分析人员第三节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理论和原则一、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理论二、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原则第四节公共政策分析的历史沿革一、公共政策分析产生的历史背景二、美国对“后工业社会”公共政策分析的主要派别与观点思考题:1、公共政策分析的含义与意义。

2、简述麦考尔-韦伯、沃尔夫、邓恩公共政策分析模式。

3、简述公共政策分析过程。

参考书目:1、宁骚主编《公共政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8月2、陈庆云《公共政策分析》,经济出版社,2001年。

第八章公共政策分析方法学时:3教学要求:本章主要是向学生介绍公共政策分析的模型方法、定性方法、定量方法和系统分析方法。

教学要点:模型方法和定性分析方法教学内容:第一节公共政策分析的模型方法一、公共政策分析的模型方法的含义、特征及评价二、几种主要的政策分析模型方法第二节公共政策分析的定性方法一、定性方法的含义、特征及评价二、几种主要的定性分析方法第三节公共政策分析的定量方法一、定量方法的含义、特征及评价二、定量方法的主要类型及具体方法第四节系统分析的方法一、系统分析的含义和特征二、系统分析的构成三、系统分析的作用思考题:1、简述理性、有限理性、渐进主义分析模型的含义和特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