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湖北省第三次土地调查实施工作流程解读
湖北省第三次土地调查实施工作流程解读
01
三是三次土地调查对国家级内外业核 查中发现的不实地块信息,由国家组 织队伍依据核查结果,对调查成果进 行修正,并反馈地方予以确认,确保 调查成果的质量。
03
02
- 10 -
质量措斲:重点地类控制、内业图斑控制
为防止虚报瞒报建设用地,要求对遥感影像不能十分确定为建设用地的建
01 筑物,必须全部拍摄互联网+照片,并拍摄内部照片,以确定建设用地和设 施农用地的真实性。
自然资源管理体制改革 和统一确权登记
国土空间用途管制
一、目标任务
(二)主要任务
1.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农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城镇村庄内部土地利 用现状调查。
2.土地权属调查 3.专项用地调查与评价
将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和国有土地使 用权登记成果落实在土地调查成果中,并 开展补充调查。
耕地细化调查、批准未建设的建设用地 调查、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和耕地分 等定级调查评价、自然保护区、河湖长 制管理区、易地扶贫搬迁区调查监测。
3
(GCCD);对于草覆盖度大于等于5%小于10%的草地图斑,标注为稀疏草地
(XSCD)。
工业仓储用地细化标注:按照工业仓储用地的实际利用状况,将部分工业仓储用
4
地标注为:火电工业用地(HDGY)、钢铁工业用地(GTGY)、煤矿工业用地 (MKGY)、水泥工业用地(SNGY)、玻璃工业用地(BLGY)和电解铝工业用地
5.关于图斑标注 耕地标注 建设用地标注 园地标注 草地细化调查 标注
6.关于地类认定 程序
按照耕、园、林、 草优先次序。
7.关于各类自然保护 区范围界线
各类自然资源保护区 河湖长制管理区、易 地扶贫搬迁区范围界 线,按照单独图层的 方式录入土地调查数 据库。
8.关于军事用地 调查
军事用地范围内的 土地,由军队负责 调查,并将成果移 交到所在地县级土 地管理部门。
集土地调查数据成果、 图件成果、文字成果及 遥感影像为一体的国家 土地调查数据库。
十二、三次调查成果不二次调查的衔接
(一)衔接原则
“口径可比较、数据可分析、差异可处理”的原则。
(二)衔接内容及要求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及在此基础上的年度土地变更调查成果应统一转换为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
调查界线应依据最新提供的各级行政区等界线资料,对原调查的相应界线 进行替换,并计算和调整各级调查区域的控制面积,原则上继承最新土地 地变更调查界线; 应建立土地分类对照表,根据《技术规程》要求,对各地类进行对照检查, 经调整、补充调查后转换成三次调查要求的分类;
五、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一)主要技术指标
采用2000国家大地 坐标系,1985国家 高程基准。
200平方米:建设用地和设施农用地 400平方米:农用地(不含设施农用地) 600平方米:其他地类
执行GB/T 139892012标准。
4.土地利用 5.分幅、编号 1.数学基础 2.地类图斑 3.调查精度 现状分类 及投影方式
开展支撑三调基础数据
的 向 2000 国 家 大 地 坐 标
转换
收集、获取城镇村范围 03
航空遥感影像资料:
收集2014年以后、优于 0.2米分辨率覆盖城镇 村庄的已有航片,鼓励 地方自行采购最新优于 0.2米分辨率的航片
04 开展国家先行县和省级
试点县工作:
开展麻城、石首、襄州 和其他9个省级试点县工 作
采用室内勾绘和实地核实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城镇、村 庄内部的每一块地的土地利用类型。
五、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四)权属界线上图和补充调查
将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数据库中确定的权属界线转绘到土 地调查底图上。城镇以外的独立国有土地使用权界线,依据集体 土地所有权调查成果转绘到土地调查底图上。城镇内部的国有土 地使用权界线不调查。
05
省级可通过土地调查云与国家同时获取互联网+照片,省级也要进行全面核 查。
06
对地方拒不按照国家核查结果修改的,国家直接修改地类,并发给地方, 限期(15个工作日)内不上诉的,视为地方确认了国家修改结果。
九、统一时点更新
三次调查数据统一时点为2019年12月31日。 地方利用2019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工作的正射影像图和年度新增建设用 地提取结果,与三次调查数据库对比,通过实地补充调查,完成三次调查 完成时点与2019年12月31日期间的行政界线、图斑界线、地类信息和权属 界线的变化调查,通过增量的形式上报。
和沙荒耕地(SHGD)。
五、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五)几个重要问题的处理
9.关于设施农用地 调查
各地应依据《国土资 源部农业部关于进一 步支持设施农业健康 发展的通知》(国土 资发﹝2014﹞127号) 要求,开展设施农用 地调查。
10.关于临时用地 调查
对于实地为临时用 地的,应维持原地 类不变。对于临时 用地,按照单独图 层方式录入土地调 查数据库。
修订《土地利用数据 库标准》(2017)。
数据库建库软件。
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
-9-
八、检查不核查
1.县市级自检
3.国家级核查
内业核查以遥感影像和互联网+举证照片为依据, 全面检查图斑地类与影像及实地举证照片的一致性。
对内业核查结果不修改的,根据举证材料,进行 内业复核;复核不能通过的,全国土地调查办组织队 伍依据核查结果,对调查成果进行修正,并返回地方 进行确认。
11.关于农用地调查 为未利用地
对于将原有数据库 中农用地调查为未 利用地的,各地应 说明原因,省级土 地调查办公室进行 审核后,形成报告, 报至全国土地调查 办。
12.关于线状地 物调查
线状地物以图斑 形式表示。宽度 大于8米的,需 调查为公路。
-8-
六、与项用地调查 01 02 03 04 05 06
(DLGY)。
பைடு நூலகம்
5
对城市、建制镇和村庄范围内的地类图斑标注:相应标注城市(201)、建制镇 (202)或村庄用地(203)属性。城镇村庄外部的采矿用地和特殊用地应按实地
利用现状调查,并标注“204”或“205”属性。
对永久基本农田范围以外的部分耕地图斑标注:开展耕地细化调查并分别标注为:
6
河道耕地(HDGD)、湖区耕地(HQGD)、林区耕地(LQGD)、牧区耕地(MQGD)
-7-
关于图斑标注:为满足自然资源和空间统一管理进行图斑
标注
对临时种植其他作物的耕地进行标注:耕种(GZ)、未耕种(WG)、休耕(XG)、
1
园木(YM)、林木(LM)、绿化草地(LH)、牧草(MC)和坑塘(KT)。
2
对林地改种果树的园地进行标注:林区内的园地(LQYD)。
对草地标注:对灌木覆盖度大于等于30%小于40%的草地图斑,标注为灌丛草地
- 11 -
十、成果汇总
成果汇总
土地调查成果汇总 专项调查成果汇总
汇
总 内
数据汇总
容
图件编制
文字报告编写和成果分析
成果汇总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初始调查成果汇总。 第二阶段为统一时点调查成果汇总。
十一、主要成果
1. 重要标准规范
技术细则、建库技术规范、 检查技术规定、验收办法 等。
2. 数据成果
开展专项用地调查 与评价。
78
-3-
11
开展调查成果汇总及 各类统计汇总分析。
10 开展统一时点更新。
9 建立土地调查数据库及共 享服务云平台。
开展权属界线上图 和补充调查。
四、准备工作
01 基础资料准备: 收集基础调查资料、权 属调查资料、地类调查 资料、土地管理有关资 料等
坐标系数据转换: 02
耕地细化调查 对永久基本农田范围以外的耕地图斑,开展细 化调查,并标注相应属性。 批准未建设的建设用地调查 批准未建设的建设用地按实地现状进行调查。 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和耕地分等定级调查评价
自然保护区土地调查监测
河湖长制管理区土地调查监测
易地扶贫搬迁区土地调查监
七、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
建立数据库和管理系统, 满足多部门共享。
增加的地类:
1.增加了08H2A高教用地和0810A广场用地。 2.增加了养殖坑塘1104A和干渠1107A。
五、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二)农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1 2
地类调绘及补测
各县(市、区)以全国土地调查办下发的调查 底图为基础,将调查底图套合土地调查数据库, 叠加国土资源管理数据及相关部门调查数据, 制作外业调查数据。依据影像和实地现状进行 图斑综合调绘及补测。
4.各级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
建立三级土地调查及专项数据库、 建立各级土地调查数据及专项调 查数据分析与共享服务平台。
5.成果汇总与分析
数据汇总、成果分析、数 据成果制作与图件编制。
-2-
二、实斲原则
(二) 统一标准 实事求是
(一) 统筹领导 各负其责
(三) 继承衔接,
共享应用
三、工作内容
开展前期准备。
各类土地分类面积数据、 各类土地的权属信息数 据、城镇村庄土地利用 分类面积数据等。
3. 图件成果
土地利用现状图 件、土地权属界 线图件、城镇村 庄土地利用现状 图件等。
4. 文字成果
第三次土地调查工作报 告、第三次土地调查技 术报告、第三次土地调 查成果分析报告等。
省级成果
- 12 -
5. 数据库成果
为防止因管理政策引起的虚报,对原有耕地内部二级地类发生变化的,以
02 及原有农用地调查为未利用地的图斑,必须全部拍摄互联网+照片,并上报 省级检查报告。
03
对国家内业提取的变化图斑,地方实地调查地类与国家影像判读地类不一 致的,必须拍摄互联网+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