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风险管理)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估管理程序

(风险管理)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估管理程序

广州市天然气利用工程中压管网工程增城市北汽天然气供应配套管道工程(广惠高速、S256段)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估管理程序编制人:审核人:审批人:广东新中南航空港建设有限公司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三日1目的为了识别、评价项目施工过程中有关的危害、影响,确定最大风险,以便采取控制、改进措施,把风险降到最低或控制在可以承受的程度,项目部根据施工现场的自然环境,施工中采用的施工工艺、设备、设施、组织机构、资源条件及其活动、产品和服务的所有方面,确定出对项目健康、安全、环境可能造成的危害和影响,特制定本程序。

2 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广州市天然气利用工程中压管网工程增城市北汽天然气供应配套管道工程(广惠高速、S256段)项目管辖范围内所有生产活动、保障、设备设施以及可以施加影响的活动、保障或设备设施。

3 职责3.1管理者代表负责组织协调开展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工作。

负责审核本项目风险评价报告, 监督落实重大风险控制、改进措施。

3.2质安部是本程序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制定、修订及解释本程序。

负责组织开展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工作,编制本项目风险评价报告,监督落实重大风险控制、改进措施。

3.3其他职能部门负责本部门工作范围内的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工作。

3.4本项目部全体员工应积极参与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工作。

4 程序4.1 成立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小组4.1.1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前,成立由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组成的识别评价小组,小组成员需经过HSE培训, 掌握识别评价程序和方法,具体按《培训、意识和能力管理程序》执行。

4.1.2各部门应全员参与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工作。

4.2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的策划4.2.1工程部每年应制定本项目年度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工作计划。

4.2.2每年应制定本单位年度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工作计划。

4.2.3对重点要害部位每年应至少开展一次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工作。

4.2.4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范围(对象)、频率及推荐使用方法见下表: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范围(对象)、频率及推荐使用方法4.2.5进行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时应考虑其它相关因素,包括:a)常规和非常规、周期性和临时性活动的危害和风险;b)承包方和相关方的活动带来的危害和风险;c)使用外部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带来的危害和风险。

4.3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的实施4.3.1确定所识别的危害及影响产生的后果的严重性(S),重点考虑人员伤害情况、职业健康影响、环境影响、经济损失及对企业形象的影响等,判定标准参见附录1。

4.3.2确定发生危害事故、事件的可能性(L),重点考虑危害发生的条件(比如正常、异常或紧急状态发生)、现场有否控制措施(包括个人防护品、应急措施、监测系统、作业指导书、员工培训)、事件或事故一旦发生,是否能发现或察觉,同类事故以前是否发生过以及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判定标准参见附录1。

4.3.3 确定风险度(R=L×S),见下表:风险评价表4.3.4风险分级:根据风险评价结果,将风险分为轻微、可容许、中等、重大、不可容许五种(见下表)。

风险分级4.4风险控制4.4.1各部门、各项目部应根据风险评价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改进措施(见下表)。

4.4.2风险控制、改进措施的制定,应考虑以下条件:a)可行性、可靠性;b)先进性、安全性;c)经济合理性;d)技术保证和服务。

4.4.3对重大和不可允许风险,应制定管理方案或进行专项的隐患治理,具体按《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管理程序》和《隐患治理项目管理规定》执行。

4.4.4各项目部的《重大风险控制、改进措施》,由项目部主管领导审批后实施,报工程部备案。

4.5编制《风险评价报告》风险评价结束后,各项目部编制本单位《风险评价报告》,经项目部主管领导审批后,报工程部。

工程部汇总编制本项目《风险评价报告》,并对每年开展的风险评价工作进行总结,提交管理者代表审批。

风险评价报告内容包括:a)分析对象及范围;b)评价过程及组织;c)采用的识别方法;d)评价结果及风险控制、改进措施。

4.6更新风险评价信息各项目部每年至少组织进行一次全面的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工作。

当法律法规发生变化或工艺、设备、作业条件发生变化时,应及时组织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上报并更新相关记录。

5 相关文件5.1《培训、意识和能力管理程序》5.2《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管理程序》5.3《隐患治理项目管理规定》6 相关记录6.1《安全检查表分析(SCL)记录表》6.2《工作危害分析(JHA)记录表》6.3《预危险分析(PHA)记录表》6.4《故障类型与影响分析(FMEA)记录表》6.5《重大风险控制、改进措施清单》7 风险管理7.1 风险识别项目施工风险和影响清单7.2 风险评价 7.2.1 评估分类7.2.2 事故易发性分级7.2.3 危险评估分类矩阵危险度频率级ⅠⅡⅢⅣDCBA7.2.4 重大风险及控制措施(1) 火灾风险类别:火灾风险识别与描述:当地植被茂盛,气流流动快,施工现场火灾诱发因素较多,现场救火设施和手段不完善,火灾的危害很大,且难以控制。

所以严加防范。

主要火灾隐患:吸烟、照明、电器电路短路、违规动火等。

危害:火灾造成人员受伤、设备和财产损失、植被破坏等。

图片:火灾现场 扑救火灾风险评估:属重大风险面临频率:频繁风险防范对策:1. 员工入场前,进行消防知识和消防技能的培训,加强火灾防范意识。

2. 现场配备灭火器等消防器材。

与当地消防部门取得联系,获得帮助。

3. 建立应急救援机制,保持与地方消防部门的联系。

4. 现场设立“严禁吸烟”的警告牌,施工现场严禁吸烟。

5. 现场动火制定有效的安全措施,作业完成后,由班组安全管理人员监督,确保火种熄灭。

6. 乙炔、氧气、液化气瓶严格按照安全规范放置,并设置遮阳棚。

7. 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防止施工设备的油料跑、冒、漏现象,留下火灾隐患。

8. 易燃易爆物品临时存放,专人管理,存放在指定的位置。

9. 确保供电系统完好,供电系统设置自动跳闸装置保证发生险情能够准时切断相应的电源。

10. 确保灭火器完好,有效。

(2) 不良气候条件风险类别:不良气候条件(高温、雷雨、等)风险识别与描述:当地气候特点是夏季炎热,高温、雷雨等不良气候条件造成损失较大。

危害:高温引起人员中暑;雷电引起人员伤亡;大雨引起洪水、山体滑坡、管沟坍塌等。

图片:雷电 易引发滑坡风险评估:重大风险面临频率:频繁风险防范对策:(包括减少对风险的面临机会)1. 灾害季节,组织生产时,密切注意当地的天气预报和气候变化情况,并经常与当地气象部门取得联系,寻求帮助通报。

2. 尽量避免恶劣天气进行室外作业,例如:夏季高温时,更改作息时间,延长中午休息时间,早出晚归。

风暴、雷电等不出工。

3. 严格劳保用品穿戴制度,恶劣天气值班人员要做好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

根据季节配备充足的医疗保健用品。

(3) 毒蛇、野蜂等野生动植物伤害风险类别:毒蛇、野蜂等野生动植物伤害风险识别与描述:线路经过地区属大陆性季风气候,特点是:夏季闷热,冬季湿冷,加上多山,为各种蛇类、野蜂等野生动植物提供了理想的环境,给管道野外施工人员造成威胁。

危害:造成人员伤亡。

风险评估:重大风险面临频率:频繁风险控制:1. 充分调查了解施工所在区域曾经或可能发生的动植物危害,培训防范措施和发生风险时的自我保护的常识。

2. 施工班组配备急救药品、急救设施。

3. 交通通讯顺畅,保证伤员及时送医院。

4. 提高个人劳动保护用品规格,如:提供高帮的工作鞋等。

(4) 交通事故风险类别:交通事故风险识别与描述:交通运输贯穿于管道施工作业全过程。

管道敷设大部分状况非常复杂。

管道施工建设周期长(全年或跨年工程)。

工程跨区域大。

施工区域变化大,驾驶人员对当地的道路情况等因素不清楚。

施工用车辆中有大部分是大型拖车(运管、拉运和倒运大型设备),这又增加了风险因素。

危害:造成人员伤亡、设备财产损失。

图片:酒后驾驶引发事故 超速驾驶引发事故风险评估:重大风险面临频率:频繁风险防范对策:1. 加强驾驶员安全意识教育,严禁超速行驶、疲劳驾驶、酒后驾驶。

2. 派驻经验丰富的驾驶员作业,未经年审的司机和车辆严禁派往工地。

3. 与当地交通、保险等有关单位保持联系,一旦发生事故及时处理。

4. 上线前,做好现场观勘察,了解清楚线路交通状况和道路的最佳走向线路。

事先做好准备工作有备无患。

5. 定期对车辆进行维护保养。

6. 驾驶员每天坚持实行“三检制”,行车前,行驶途中,收车后检查车辆的制动器、方向、刹车、灯、轮胎等的安全性能,发现问题及时修理。

7. 车辆要配备灭火器、急救箱、安全带、工具箱、备用轮胎等,行车前检查油箱,车辆加油时禁止吸烟,防止火灾事故发生。

8. 连续驾驶车辆超过4小时,停车休息20分钟。

9. 严格遵守《道路交通管理条例》,严禁无证驾车、开带病车,绕道车、私车、酒后驾车等,做到文明行车,礼貌载客。

上车人员配好安全带。

(5) 起重伤害风险类别:起重伤害风险识别与描述:施工作业带,场地狭小,地基不稳或土壤的承载能力不够。

吊装管道重量庞大,工作量大,容易造成起重伤害。

或当设备发生机械故障、吊具存在缺陷时可能造成对人员的伤害。

危害:人员伤亡、识别损失。

图片:有缺陷的吊具 检查合格的吊具 吊车支撑不规范(6) 设备倾覆图片:操作不当导致顶管机倾覆 距管沟较近导致挖掘机倾覆风险评估:重大风险面临频率:频繁风险防范对策:1. 设备启动前检查四周有无影响行走作业的堆积物和人、车。

2. 严格执行设备操作规程,不带故障行车。

吊管机操作手属特种作业人员,有特种工禁忌症的严禁上岗。

操作手经培训持证上岗。

3. 驾驶室配备安全带。

4. 施工前,检查场地,确保场地平整,若地面不平,采取必要的放坡措施,并设置醒目的安全警示标志。

5. 吊管子行走时,要保持均匀速度并行驶在实地上,以防车子倾覆。

6. 作业前检查钢丝绳、吊带有无破损现象,吊管时,吊杆下不得有人。

7. 移动电站牵引物体时,先检查移动电站钢丝绳或牵引工具,牢固,钢丝绳不能有断股破损现象,移动电站和牵引物之间禁止站人。

8. 禁止用铲斗吊物和乘人,作业时清除铲斗作业半径内人员,注意观察作业半径内人员情况,移动铲斗时及时通知配合人员离开。

9. 在高压线、电缆、光缆下施工,挖掘机与带电线路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

10. 移动电站手操作平稳,注意力集中,随时观察前后左右情况,必要时设专人指挥。

(7) 管沟开挖风险类别与范围:管沟开挖风险识别与描述:本标段设计上无电缆、光缆、气管、水管等地下构筑物,在情况不明的情况下,施工机械在管沟开挖和公路穿越作业中,可能对其造成损坏。

同时,城区内开挖的管沟可能造成行人坠落,沟内积水可能造成溺水等事故。

危害: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