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十七内外平衡理论PPT课件

十七内外平衡理论PPT课件

第十七章 内外平衡理论
第十七章
内外平衡理论
不同的汇率制度对宏观经济政策的效果有着不 同的影响,具体地说,固定汇率下和浮动汇率 下的宏观经济政策效果有很大程度上的差别。 尽管当今很多国家,尤其是一些主要发达国家, 往往采用浮动汇率制度,但它们往往还是将其 汇率钉住某一主要汇率,因而在实施财政和货 币政策时不得不考虑固定汇率的影响。
一、总需求管理的困境
1. 总需求政策的困境 Ⅰ “二战”以后,政府当局使用总需求
政策(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实现需求规 模管理)一种方式来干预经济,结果形成了一 个宏观经济政策的两难困境,即仅仅使用总需 求政策不可能既改善国内需求水平又改善国际 收支。
一、总需求管理的困境
1. 总需求政策的困境 Ⅱ
(一)净出口函数
NX NX [ ePf ,( Y T )] P
(二)资本净流入函数
NF NF ( i i f )
(三)国际收支平衡条件
BP
NX [ ePf P
,(Y
T )] NF ( i i f
)0
一、国际收支均衡线——BP曲线
NM = NF
NM
NM
净进口 = 资本净流入
NM2 NM1
i1
i2
O
Y1 Y2
Y
O
投资需求
I1 I2
I
LM曲线的推导
M1 交易需求 M1=L1(y)
M1
货币供给 M
M=M1+M2
O Y1
Y2
Y
O
LM 曲
线
i
i
货币市场均衡
i2
i1
O Y1 Y2
Y
O
M2
投机需求
m2 m1
M2
二、IS—LM—BP 模型
IS-LM-BP模型的分析
i IS
BP′(e′ < e*
Y
引起BP曲线向右移动
二、IS—LM—BP 模型
开放经济中,我们把BP曲线引入到IS-LM 模型中,即在描述商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均衡 的IS-LM模型中加入国际收支均衡曲线(BP曲线), 从而形成一个开放的宏观经济模型。
IS曲线的推导
S
S=y-c(y) S
I=S
45°
O
Y1
Y2
Y
O
I
i
i
IS曲线 商品市场均衡
O
Y1
i
i2
E″ BP>0
i1
E0
O
Y1
Y2
Y
O
BP
i
E′BP < 0 赤字
Y2
Y
O
45° NF1
NF2 NF
NF 资本净流入
NF1 NF2
NF
一、国际收支均衡线——BP曲线
BP曲线的极端情况:
i
i
BP
BP i0
O
Y0
Y
(a)没有资本流动
O
Y
(b)资本完全流动
一、国际收支均衡线——BP曲线
从A点国际收支平衡开始
二、丁伯根法则
要目标之一是国际收支平衡,即指该国国际收支
平衡表中的官方储备差额等于零,也就是指经常
项目的收支差额和资本项目的收支差额之和为零,
国际收支差额的公式为:
BP NX +NF
BP X M AX AM
BP
=(
商品 出口

商品 进口
)+(
金融资 产出口

金融资 产进口

一、国际收支均衡线——BP曲线

BP(e*)
BP″(e″<e*)
E i
LM
*
Y
O
Y*
第二节
政策目标与丁伯根法则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利用单一的宏 观经济政策来实现内外均衡或外部均衡目标可能 导致与另一个目标冲突,因而需要多重政策组合 来同时实现内外均衡。
所谓的内部平衡就是消除失业、抑制通 货膨胀,而外部平衡就是国际收支平衡——消除 逆差和顺差。
Y 净 进 口 减 少 到 NM2 , 直 到
NM2=NF2,B点形成新的平衡
一、国际收支均衡线——BP曲线
(四)汇率对BP曲线变动的影响
从A点国际收支平衡
i
e1 e2 BP1 e1
开始 –NM + NF=0
BP2 e2
提高名 假设利率 义汇率 保持不变
i
A
B
1
促进出口,NM减少
O
Y1
Y2
国民收入Y增加,即
詹姆斯·爱德华·米德 (James Edward Meade,1907-
1995)
二、丁伯根法则
丁伯根法则是由荷兰经济学家丁伯根提 出的关于国家经济调节政策和经济调节目标之间 关系的法则。其基本内容是,为达到一个经济目 标,政府至少要运用一种有效的政策;为达到几 个目标,政府至少要运用几个独立、有效的经济 政策。
第一节 IS—LM—BP模型
本 节 我 们 将 对 宏 观 经 济 学 中 的 IS—LM 模型进行扩展,建立一个包括国际收支在内的开 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模型( IS—LM—BP 模型), 作为分析开放经济条件下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框 架。
一、国际收支均衡线——BP曲线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宏观经济政策的主
(四)汇率对BP曲线变动的影响 -NM1+NF1=0,从A到B
i
e1 e2 BP1 e1
利率下降
假设国民收 入保持不变
资本流入减 净进口保持
A i1
BP2 e2
少 ( 到 NF2 ) 不变(NM1)
国际收支逆差, 向BP1右端移动
i2
B
O
Y*
流入的外汇不足以支付原有规模
的进口,本币贬值,汇率 e上升
i
BP
LM
LM

i
E
*i
E′

IS
Y
O

Y0 Y ′
扩张性的 货币政策 引起利率 下降,进 而资本外 流、支出 增加,最 终导致国 际收支赤 字。
一、总需求管理的困境
1. 总需求政策的困境 Ⅲ
BP
LM
i
i
E′

i0
E
IS

IS
Y
O
Y0 Y ′
扩张性的财政 政策引起收入 和支出增加, 贸易收支恶化, 同时使利率上 升、资本流入, 初期维持国际 收支平衡,但 最终导致国际 收支赤字。
THANK YOU
2020/12/30
一、总需求管理的困境
米德生于英国,20年代中后期就读于牛津 大学,后在牛津赫特福学院担任经济学讲 师,对大量失业的经济学和国际经济学极 感兴趣,是凯恩斯主义的支持者,也是最 早将凯恩斯理论写入教材的人之一。三四 十年代在国际联盟经济部工作。1947年后, 先后任教于伦敦经济学院、剑桥大学。其 主要学术贡献在于深入分析了开放经济中 稳定政策的制定问题,以及在促进世界福 利最大化时,与收入分配和经济效率相关 的政策控制问题。因为与俄林共同对国际 贸易理论和国际资本流动作出了开创性研 究,而获得197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一、总需求管理的困境
1. 总需求政策的困境 Ⅳ 英国经济学家米德将这种政策的困境
总结为:在某些情况下(尤其是在固定汇率制 度下),单独使用支出调整政策(货币政策和 财政政策)同时追求内、外部均衡是难以实现 的,也就是支出调整政策将会导致一国内部均 衡与外部均衡之间的冲突(即所谓米德冲突)。
SUCCESS
相关主题